真落地,真成长——国培小学语文第10工作坊第二次集中磨课纪实

实小吴雪凤

<h3>写在前面:</h3><h3>历时三天的第二次集中磨课,终于告一段落。卸下一身的疲惫,走在路上,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在这次磨课过程中,我看到了我们坊几位主讲人的成长,结识了几位优秀的教师,心里更多了几分激动和自豪。磨课中的每一幕不停在眼前浮现。</h3><h3><br></h3> <h3>第二次集中磨课,根据本坊坊员的特点,做了三个阶段的安排。第一阶段结合本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借助学校的平台打磨本校几位主讲人的课例。善于借力才能更好的飞翔,感谢学校的支持,借助学校的平台,课例得以直播,让更多的坊员获得了观课的机会,在观课议课中,共同成长。</h3><h3>第二阶段为校外主讲人的课例打磨。由于本坊坊员比较分散,她们的学校地处偏远,没有录课的条件,把这些主讲人聚集到我们学校,借助我们学校的录播教室,帮她们打造优质课例。六位校外主讲人共分两个半天完成了磨课录课任务。</h3> <h3>为了使磨课能有更精彩的展现,在上课之前,我们在主讲人群里一遍一遍地研讨教学设计,不厌其烦的探讨,只为了离理想的课堂能更进一步。</h3> <h3>第二组组长实验小学陈小华老师,为了上好一节作文构思指导课《我的一天》,她认真观看国培视频有关内容,并写下深刻的心得体会。我们几次深夜长谈,几次放学后办公室研究。从整个教学的设计思路,到一个细节的处理,无不精益求精,她更是几次在教室中换班打磨,才会有这次集中磨课的精彩展现。当听到听课老师说:“我觉得陈老师的课能让学生真的学到知识,特别扎实。”的那一刻,不禁为陈老师感到自豪。</h3> <h3>杨利红老师的这节作文构思指导课《编写童话故事》,几易其稿,几次更换范文,只为能找到更合适、更利用学生接受的呈现方式。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把难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给与会教师很多的启发。</h3> <h3>为了更好的授课效果,使课堂更扎实。张艳伊老师更是在上课前夕推翻之前的设计,大胆改进,赢得了满堂喝彩。</h3> <h3>与会教师的评课议课,既真诚又恳切。既给出了无比的肯定,又给出了真诚的建议,帮助我们能把课例打造成“金课”付出了心力。感谢每一位的真诚指导。</h3> <h3>第二阶段的磨课放在周四的上午,恒辉小学刘韶华老师执教《盼》,葛寨小学刘艳利老师执教《伯牙鼓琴》,鸦岭北京希望小学田兴利老师执教《少年闰土》。她们的授课或细腻,或丰厚,或新颖。课后配课的学生兴致勃勃表示想要再次跟她们一起上课。得到学生的认可,难道不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h3> <h3>邀请几位余映潮工作室的专家教师给她们评课,研讨热烈而深刻。</h3> <h3>第三阶段的磨课在周五下午,大庄小学的王荣娟老师执教《松鼠》,亓岭小学李银霞老师执教《少年闰土》,伊河学校的田静利老师执教《京剧趣谈》。年轻教师的钻研和活力让我惊喜,她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进步的渴望更让我无比动容。能遇见几位志同道合的教师,并且能在她们的成长之路上助一份力,几天来的疲惫一扫而空。</h3> <h3>下午的磨课结束已经是很晚了,课后的研讨没有因为天晚而马虎,追求上进的脚步永远在路上。</h3> <h3>写在后面:</h3><h3>走在回家的路上,黄昏已然凝聚成夜的乌黑。完成一项工作的轻松感袭来,这几天的感冒头疼、咽炎深度发作好像都变得轻了一些。面对“何必那么认真呢?”的质疑,我微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知道如果不这样做,我会心有愧疚,感觉对不起她们的信任和信赖。为了这份信任和信赖,我愿意这么做。我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能获得真成长,从而化茧成蝶,“金课”落地。</h3>

磨课

老师

主讲人

执教

教师

小学

她们

课例

学校

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