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89年10月李双喜在天安门城楼留影</h3> <h3><font color="#167efb"> 河东药王虽西去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当年英名今犹在 </font></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 ——追忆全国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原万荣制药厂厂长李双喜</font><br></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 三十年前的1990年7月30日,对于万荣县干部职工来说,是一个举县震惊和沉痛的日子。这天,在解店镇北张户村里,万人空巷,哀乐回肠,花圈簇拥,挽联障目,气氛庄严而肃穆。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人大代表、河东药王、万荣制药厂厂长、万荣经济发展功臣李双喜同志的追悼会在此隆重举行。</font></h3><h3> 日月轮回,潮起潮落,沧海桑田,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领导,携千余名干部职工沉重悼念李双喜的恢宏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让人难忘。而李双喜为万荣经济发展立下的汗马功劳,以及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至今仍在万荣大地广泛地传颂着。<br></h3><h3><font color="#ed2308"> 一</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万荣是一块人文底蕴厚重,英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在这块神奇的黄土地上,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涌现出一代杰出的风云人物——李双喜就是一位佼佼者。</font></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模式的转变,国有制企业的传统管理与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为了整合国有企业资源,扭转不良经营局面,万荣县将县办的万荣军民制药厂、磷肥厂和万荣中学兽药厂“三厂合一”并为万荣制药厂。在校办企业兽药厂担任厂长的李双喜,被任命为万荣制药厂副厂长。然而,与他同时被委以重任的厂长和另外一名副厂长,却因故未能到任。</h3><h3><font color="#010101"> 面对占地28亩,几间厂房破烂不堪,机械设备陈旧落后,到处萧条冷落的场景,看着200多名待饭吃的职工的渴望双眼 ,李双喜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单枪匹马挑起这副重担。早在万荣中学兽药厂时,李双喜和化学教师冯生贵研究的兽药“肥猪灵”和“灭虱灵”就'早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畅销全国好多地方。担任厂长之初,为了搞活这个企业,李双喜开始扩大“肥猪灵”和“灭虱灵”的生产。他身先士卒,干劲十足,哪里有困难他就随时在哪里出现,真正的起到了一个“火车头”的作用。那个年代的工人,是一条心的盼望着企业能搞好的。有了这样一个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好厂长,大家自然是跟他拧成一股劲努力奋斗创造收入。很快使企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李双喜抓了生产抓质量,抓了质量抓销售。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分早晚忘我的扑在的工作岗位上。在厂期间,他白天他坚持下车间不坐办公室;晚上他坚持坐办公室不回家。通宵达旦的办公是他的家常便饭。在外销期间,他亲自带着销售的人们顶着烈日,汗流浃背,跑遍了南方的大小城市和村村寨寨。跑遍了冰天雪地的北国冰城的大小几十个县城。有时候一出去就是几个月不回来,害得经常给儿子送自家蒸的馒头的老妈妈,一次又一次到厂里找不到他。</font><br></h3><h3> 那次,李双喜和两名同事在广东一个山区县跑销售,晚上住在一个简陋的旅社。那里有一种长腿黑蚊子,旅社也没有驱虫灭虫的药物,咬的人一个晚上不能好好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得起身背着大包大包的药品去翻山赶路。在山区,隔山相望焦距不算远,但是如果要翻山越岭的过去,却得一两个小时的路程。为了赶上对岸县城药材公司上午下班前,把药品带过去,李双喜和两名同事早饭也顾不得吃,饿着肚子就开始上路了。等他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像小商贩一样的来到药材公司的营业厅时,抬头一看,时针正好是11点40分了。</h3><h3><font color="#ed2308"> 二</font><br></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 翻开万荣制药厂辉煌发展的史册,人们会真切的看到,“兽药改人药”,是李双喜在制药事业发展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大笔。</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兽药市场,和改革开放后正昂首发展的中药事业,具有超前眼光的李双喜大胆构思出自己新的思路——为能让万荣制药厂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万荣县乃至省、地级别的明星企业,就必须打破制药厂生产兽药的禁锢,大胆革新改行,生产人用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制定出了“中药西制”的发展规划。</font></h3><h3> 一个兽药厂要改成人药厂,听起来好像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李双喜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打破了这个神话。1984年冬李双喜被正式任命为厂长后,也开始了他在制药事业上的新长征。他一边申报中成药批准文号,跑遍了省市县有关部门,一边带领技术攻关班子成员,深入孤峰山等僻壤寻找祖传的中药材资源。可以说万荣制药厂后来的100多个,迄今仍在朗致药业集团使用的中成药批准文号,没有一个不是经过李双喜手的;万荣县撂红全国大江南北的勒马回系列产品、板蓝根注射液、猴头健胃灵胶囊等等,这些令国内外专家认可和钦佩的拳头药品,没有一种不是出自于李双喜和同志们的科研之中。<br></h3><h3><font color="#010101"> 李双喜担任万荣制药厂的厂长后,企业一年一个大台阶,产值利润连年翻番。1988年和1989年,万荣制药厂的产值占到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7%,万荣的干部职工每发四元的工资,就有一元是制药厂提供的。那个时候,财政局干部职工的工资也就是50多元,但制药厂工人的工资竟高达150多元,许多大学毕业生都自愿放弃了行政事业单位,来到了药厂上班。万荣制药厂不仅为万荣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解决了一大批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1988年,在万荣制药厂上班的职工达到了800余人。极大的缓解了政府安置的压力。国家和省、地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了万荣制药厂的先进事迹和经验。特别是中央电视台1988年的15钟专题片《河东药王》,为万荣制药厂打出了宏亮的广告效应。。1989年,李双喜被评为了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该厂多种药品被评为省部级优质产品。在全省同行业中,万荣制药厂名列榜首,李双喜名副其实的被誉为“河东药王”。</font><br></h3><h3><font color="#ed2308"> 三</font><br></h3><h3><font color="#ed2308">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李双喜名誉河东大地,提起他如雷贯耳。在万荣人民的传说里,李双喜就是一个神乎其神的“大人物”。但是,谁能料到这个“大人物”却是一位没有官架子,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平易近人,生活艰苦朴素的普通人。大凡跟随他“打天下”的同志们经常回忆着他廉洁自律的故事,忘不了他高风亮节的事迹。</font><br></h3><h3> 李双喜两岁时父亲就惨遭日本鬼子杀害。是母亲一辈子守寡将他扶养成人。解放后李双喜靠着聪明和勤奋考上了学校,当上了教师,捧上了“铁饭碗”。七十年代中期,万荣中学搞勤工俭学办小工厂,鉴于他的才能,校领导“秀才当兵用”,让他当了兽药厂的厂长。他不会忘记,是新社会给了他这个苦孩子的一份新生活。担任万荣制药厂的厂长期间,厂里先后建起了四栋现代化制药大楼,购买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说药厂的开支“花钱如流水”。但是尽管环境发生了的变化,李双喜却不忘贫穷之本,也没有居功自傲的派头,更没有贪图享乐的私念,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品德。在他的办公室里,旮旯角的柜子上放的是老母亲三天一趟独步五六里地给他送的馒头。深夜工作饿了,开水泡馒头就大葱。在机关里,他从来都是跟几百名职工一样上大灶。送药材的车来了,他跟大家一起卸车入库。厂房建好了工程队离开了,他和大家共同打扫垃圾清理卫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只要他不外出,早上准时8点笑容可掬的站在厂门口迎接大家上班。他把厂里给他的大号办公室让给了搞科研的同志,自己则住在一个仅有十几平方米的斗室办公。</h3><h3> 在万荣制药厂,盛传着李双喜两个感人的故事:一是1987年,药厂由于给县财政做出了突出贡献,县人民政府奖给了李双喜6万元。李双喜领取这笔巨款后,适逢制药厂想上一套针剂流水线缺乏资金,他二话不说就把这笔钱用上了。后来到年关会计说这件事如何处理,李双喜一挥手说,算啦,我给厂里贡献了,不用还了。在那个年代,6万元可是一个月薪150元的职工多少年的工资啊!那可以置办一套相当可观的家业啊!另一件事情更为感人:1988年,万荣制药厂上交县财政利润远远的突破了年初制定的大关。按照年初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制定的奖励政策,给了制药厂两个农转非指标。李双喜有4个女儿,都是农村户口。孩子如果能获得农转非的指标,毫无疑问就是金凤凰飞出土窝窝,将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就在全厂职工议论纷纷,猜想李厂长一定会把自己的两个或一个女儿转正的时候,现实再次验证了李双喜为人处世的高尚品德。他把两个指标毫无悬念的给了两个技术人才。他对老婆和女儿们说,只要药厂发展好,你们以后有的是机会啊!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李双喜的女儿们都已鬓角斑白,却依然是以临时工的身份在药厂上班。</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外出推销药品期间李双喜跟随的人员说,咱们出来是卖药,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享受,绝不敢胡花钱的。住店他们不住宾馆住旅社,吃饭李双喜总是埋头找饺子馆,他说饺子连面带菜都有了。1990年,李双喜因为长期的操劳过度患病之后住进了运城医院,后来转至西安医院,在医院里医生和同事们劝他做个CT,但是他说哪个东西太贵了,不用了。厂里两名干部去看望他,到了晚上他竟然让他们打地铺睡在病房里,他说六七月的天气不冷。两名干部知道厂长的意思,他是不想让他们花厂里的钱。他还说医院灶上的饭食很好,就不要到外面去吃了。作为一名全县财政的中流砥柱,企业精英,有功之臣,赫赫有名的万荣制药厂的厂长,竟对自己吝啬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另外界人难以置信,唯只有他身边的人深有体会。直到现在,许多干部职工,提起李双喜,都不由得掉下了眼泪说,李厂长真的是办好了企业,贡献了万荣,委屈了自己,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啊!</font><br></h3><h3><font color="#ed2308"> 四</font><br></h3><h3><font color="#010101"> 1990年7月25日,因长期操劳和忘我的工作,年仅53岁的李双喜突患肝癌,医治无效,在获得全国劳模称号不到两年便英年早逝。从发病到去世,李双喜人生的最后阶段不到两个月。噩耗传来,县五套班子震惊了,运城地区有关领导震惊了,省工会震惊了。万荣制药厂里哭声一片,机器停止了运行,万荣县街道上许多行人失去了往日的笑脸。在几个月前,李双喜还满怀信心的在县委、县政府举行的大会上表态,要把万荣县建成药城,把万荣县的南大街建成药城文化一条街……。然而,壮志未酬,驾鹤西去,怎能不让万荣的干部职工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无限的悲痛呢?李双喜的去世,无疑给万荣制药厂,万荣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啊!</font><br></h3><h3> 李双喜去世后,省地县有关领导纷纷来到了他的家中,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对这位企业精英予以吊唁。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名誉三晋的企业家的院子里、屋子里,竟然家徒四壁。房子是老祖宗留下的砖木结构的瓦房。家具是几间老式柜子和箱子。没有沙发,没有茶几,没有椅子,只有七八个矮腿小板凳。房子空间窄小的七八个人打不过转。面对李双喜如此寒酸的家舍,领导们深深的感动了,大家跟李双喜的老婆和女儿女婿们一道流泪了,一道哭了……。<br></h3><h3><font color="#010101"> 出殡安葬李双喜同志那天,中华全国总工会、山西省人民政府送来了花圈和挽璋。山西省总工会、运城地委、行署、地区总工会、地区经委等有关领导、县五套班子参加了追悼仪式。李双喜家正门上的挽联上书:厂达省级,药济九州,兴县富民功绩不灭,孤山含悲悼双喜;君为劳模、名播四海、高风亮节音容永驻,黄河淌泪祭药王。</font><br></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 尾声</font></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 如今,在万荣县工业园区,一座大型制药集团正在高速运行着,年产各种药剂达2亿多支,这个企业尽管现代化程度在不断提档,但仍然保证了600多名农民工的就业。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朗致药业。而朗致就是以前的三九万荣制药厂。它的前身就是当年的万荣制药厂。</font></h3><h3> 李双喜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钟情的制药事业。但是他的魂魄仍在,他的企业还在。万荣制药厂历经多年风雨的洗礼和企业改制后,继续在万荣的根基上蓬勃前行。李双喜为万荣县做出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后土大地的丰碑上。<br></h3><h3><br></h3><h3> 作者:《万荣人》报记者:林智宏</h3> <h3>此书收编了马天文为李双喜写的报告文学……《石头缝钻出的摇钱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