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研修日志之深度学习

功不唐捐

<h3>今天上午,听了西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胡航博士的有关深度学习的报告,受益匪浅,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深度学习?如何开展深度学习?</h3> <h3>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是高阶思维。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又有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对应于“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4个较高级的认知层次。所以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h3><h3><br></h3><h3>深度学习具有4个基本特征:(1)深度学习注重知识学习的批判理解,强调学生对学习材料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态度,在质疑辨析中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2)深度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把多种知识和信息间的联接,通过同化和顺应,与原有认知结构深度融合,以达到长期保持和迁移应用;灵活运用整合内容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如图表、概念图等方式,梳理和扩大认知组块,建立更大范围的组块联动。(3)深度学习着重学习过程的构建反思,学习者需要不断对自身建构结果审视反思、吐故纳新,形成对学习积极主动地检查、评价、调整、改造。(4)深度学习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学习者要对学习情境深入理解,把握关键要素,在相似情境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并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h3> <h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深度学习在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培养创新人才。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和应用层,注重记忆和知识掌握,轻视知识的迁移和连接。而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培养知识认知和应用层到思维层的培养。</h3> <h3>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考上了985、211高校,有的考上了二本学校?考上985高校的孩子在学习上,更加注重思维层的学习,而不仅是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更加注重思考,在学习时注重思考,经常问为什么,在解决了为什么,弄明白了为什么,是什么就很容易了。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新高考中,识记类的题目分量更少,不会思考的学生机会越来越少。</h3> <h3>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等知名高中目前招聘教师仅招两类毕业生,一是世界名校的博士生,二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这样的毕业生具有高阶思维能力,超过了知识层面和应用层。</h3> <h3>另外,国家现在很重视家校共育,对于培养思维层面的学习,学校已经越来力不从心,学校教育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孩子的洞察力和智慧培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长越优秀,孩子越优秀。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C++已经觉得非常好了,这是高中信息学奥赛所考的内容。西南大学附中一名小学生连续三年一直听剑桥英语,这个孩子的父亲是重庆一所著名高中的英语老师,去英国当访问学者三个月,也带上了自己的孩子,这孩子在英国公交车上可以非常流利地用英语和英国人对话,孩子的父亲也用英语和英国人对话,回家后,孩子对父亲说“老爸就你那英语水平还敢和老外对话?”孩子的父亲也就是这个高中英语老师对孩子的英语口语非常吃惊,因为,孩子仅仅是天天听剑桥英语,从来没有考过他,也没有问过他觉得怎么样。</h3> <h3>其实,孩子一出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孩子最喜欢问“为什么?”可是后来,孩子的创造力一点点被谋杀了。举个例子,孩子问家长零为什么不能当除数?家长:零当除数没有意义。学生:为什么零当除数没有意义?家长:没意义就是没意义,不要问那么多,你记住就行了。慢慢,孩子不敢多嘴了,不敢多问了。</h3> <h3>深度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弄清楚为什么,是什么就不是问题了。比如在学习李商隐《夜雨寄北》这首古诗时,</h3><h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h3><h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h3><h3>就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巴山在哪,秋池是什么,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了解了这些才更容易和读者产生共鸣,只有和作者的思维在一个频道上才能产生共鸣。</h3><h3><br></h3> <h3>深度学习之路任重道远,开展深度教学迫在眉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