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坑里捞故事—寻找千金寨(中)

厘7时

<h1> 这是我2019年12月中旬拍的一张照片。进入冬天后,抚顺第一场大雪,雪后又是一场冰冷的雨。次日天气晴朗,我倒了三段公交车来到东舍场。<br>  抚顺市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现在煤炭开采量日益减少,可是这四座舍场如山一样依旧堆积在那里。因为抚顺西露天矿已于今年七月一日正式封矿停产,所以这四座舍场中只有为抚顺东露天矿服务的东舍场还在运行。<br>  为了寻找早已逝去的千金寨,我有时间就围绕着西露天矿大坑的周边转悠,最近连续两次登上高高的东舍场。慢慢悠悠环东舍场一周是四个小时,俯视抚顺市区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抚顺市内有高尔山,千台山,老虎台山,平顶山,刘山几座不大的山,我的照片里能看到的是平顶山,山的北边就是西露天矿大坑,千金寨原先就在那边……</h1><h3></h3> <h1>摄影:长夜未央<br>文字:长夜未央<br>(美篇中的老照片取之于网络,抚顺图书馆,抚顺煤矿博物馆,特此表示感谢。)</h1><h3></h3> <h1>1. 说起抚顺城,最早的一座城是在高尔山之上,是唐朝高句丽人修建的一座古城。其次应该是明朝时期的一座抚顺城,是老城;最后是清朝建造的一座抚顺城,是新城。后两座城都在高尔山下。<br>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在高尔山下兴建抚顺城,明成祖朱棣谕赐“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一名由此得来。明朝建的抚顺城在今天的沈吉线北,高尔山东。老城有护城河,驻军1128人。明代抚顺城只有南门,称为“迎恩门”。<br>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可汗努尔哈赤领兵攻破抚顺城,明朝守城主将李永芳献城投降。努尔哈赤撤走时将城焚毁。高尔山下这座有二百三十四年历史的老城就此消失了。 <br>  </h1><h3></h3> <h1>2. 由于抚顺是清王朝“开国立基”的“龙兴圣地”,有时清朝皇帝谒永陵的必经之路,故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起,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止,用了六年时间,重新修筑了一座抚顺城。也就是165年后,新城在高尓山南落成了。清朝建造的抚顺城没有护城河。<br>  清代抚顺城的位置按现在的区划是:西至宁远街,东至新华街,北至永吉路,南至新城路。据《盛京通志》记载:城周围共三里,有东、南、北三个城门。南门叫“嘉会门”,北门称“广润门”,东门为“便门”。重新建城之后,城内商业随之繁荣起来,成为辽东东部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交流市场和集市中心。<br>  清道光九年(1829年),清政府曾拨款对抚顺城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抚顺城遭大炮轰击。“广润门”匾额被俄军炮弹击毁。<br> </h1><h3></h3> <h1>3. 实际上,从1901年晚清政府破例允许抚顺人可以开采挖掘煤炭时起,抚顺地方经济就有所起色,于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盛京奉天府承德县东部地区新设立兴仁县,抚顺城就划入兴仁县。1908年,兴仁县移治于抚顺城内,同年更名为抚顺县。三年后,抚顺县公署便又移到城南浑河对岸因煤矿而兴起的千金寨。此后,抚顺城日趋萧条,原有四百余户商家仅剩下几十户小店铺,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抚顺县治所在地的清代古城几乎变成了一个小村镇。抚顺城虽然衰落,但是城墙和“嘉会门”则一直较完整地存在。中华民国时,抚顺城属奉天省东边道抚顺县。<br>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扩建道路,将城墙全部拆除。<br> </h1><h3></h3> <h1>4. 千台山、马架子、东岗观礼台、抚顺煤矿博物馆、胜利矿、平顶山惨案纪念馆……<br>  从2013年起,我陆陆续续地围绕西露天矿大坑转悠了几十次,总觉得有一样东西漂浮在大坑的上面;可是既看不到,也抓不着,这就是千金寨。问身边的谁,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千金寨啊,在大坑里呢!”<br>  抚顺城已经灰飞烟灭了接近七十年,但是,现在我还可以寻觅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抚顺城西城墙外就是宁远街,这一史实是板上钉钉的;还有贵德街、怀德路、北关集贸市场都还在。千金寨的消失比抚顺城也就早十九年吧,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千金寨最后遗留的一部分原住民才开始绝望的搬迁;可是现在你想找到千金寨的一砖一瓦比登天还难!现在我只有望着大坑兴叹的份喽!<br> 到了2019年春天,我在抚顺市图书馆的墙上,第一次看到了非常清晰的,但又是零零散散的抚顺老照片,其中就有几幅是千金寨的,这就又勾起我对千金寨的好奇心。为此,我又花钱去了一次大坑西南帮沿的抚顺煤矿博物馆。<br>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我们无意间得到了日本人遗留下的八十余张保存完好的底片。我在抚顺市图书馆墙上看到的黑白照片都是这些底片冲印出来的。有抚顺发电厂,有抚顺水泥厂,有抚顺铝厂,抚顺钢厂,有挖掘机厂,有永安台,有永安桥,有千金寨火车站,有抚顺火车站,有大官屯火车站……<br>  <br>  </h1><h3></h3> <h1>5. 遗憾的是,抚顺千金寨的照片真不多。在市图书馆想找与千金寨有关的文字资料和书籍也是少之甚少,现在一想,抚顺人要想真正地了解抚顺千金寨的全貌,看样子得东渡扶桑了,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啊?<br>  早前的千金寨有三百八十三户人家,男丁九百二十八人,女口八百三十人,是一个小的自然村落。物转星移,到了1901年,抚顺县千金寨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br>  1894年9月17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海战。这一战,不仅是中国清朝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被全歼,继而形成了马关条约巨额赔款,而更为致命的是刚刚兴起的洋务运动也被打回了原形。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的满人统治中原276年,对汉人猜忌打压排挤,甚至是迫害。从乾隆皇帝开始又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盲目自信。这不仅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且让我们大中国在世界上的GDP排名一落千丈!<br>  国库空虚,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晚清政府在1901年终于开启了已经封禁了265年的龙兴之地,允许抚顺千金寨开采挖掘煤炭。如果清朝政府早日解禁东北三省对于巩固大清帝国的基石来说是百益而无一害的。<br> <br>  </h1><h3></h3> <h1>6. 2016年9月末,我们夫妻俩先到了阿尔山,接着从阿尔山来到海拉尔,又从海拉尔去了满洲里,最后从满洲里返回沈阳。9月28日阿尔山下了中国的第一场雪,这次旅行真是从秋天走进了冬天。<br>  2017年11月末,我一人从绥芬河出境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站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纪念碑前,上面的俄文不认识,只认识9288四个阿拉伯数字。这条铁路接近一万公里,现在从莫斯科到这里还需要七天七夜,一百年前不得跑上两个月吗?</h1><h1> 在小说和电影中,我都看到因为基辅冬天取暖的木材被人故意安排在边远的森林中砍伐,冬天到了,木材运不进城市,城市就无法过冬,为了抢运这些木材,保尔他们组成了一支共青团突击队修筑运送木材的应急铁路。保尔-柯察金与战友们在食物短缺衣服单薄的条件下战严寒抗冰雪,有的战友被疾病夺走了宝贵的生命,保尔他自己也患上的伤寒病倒了。</h1><h1> 列宁旗帜下年轻的布尔什维克修建一条短短的供应木材的铁路都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当年的沙皇俄国修建一条近万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是谁给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而且不顾晚清政府的百般反对还把铁路线延伸至中国的旅顺口。沙皇俄国这种霸凌行径就是以尼古拉二世为代表的沙皇俄国的贵族们贪婪的欲望在作祟!<br>  <br>  </h1><h3></h3> <h1>7. 在返程的绿皮火车上,我在想沙皇俄国一百年前在中国东北三省修建的清东铁路。这条铁路总长2437千米。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这条干线铁路是1480多千米;从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旅顺口这条支线铁路是940多千米。因为自己一直是恐惧乘坐飞机,所以每一次出行,首选就是火车。没想到这次旅行,不仅看了一眼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还无意中把清东铁路剩下的哈尔滨到绥芬河这一段给补齐了,这样一来,清东铁路我就全走过了。<br>  现在继续说千金寨。1901年,奉天府有两位颇有点影响力的土豪,一个叫王廷尧,集资10万两白银;一个是翁寿,集资4.5万两白银,向奉天府提出在千金寨开采煤炭的申请。最后经紫禁城老佛爷慈禧太后的钦点,这两位土豪称心如意的获得了开矿采煤的营业执照。<br>  两家公司以杨柏河为界,河西为王廷尧华兴利煤矿总公司采煤的地界,河东是翁寿抚顺煤矿总公司挖煤的地方,契约书上明文规定两家不许越界开采。</h1><h3></h3> <h1>8. 一百年前,煤可是稀罕物。火车烧煤,轮船烧煤,军舰也烧煤。在抚顺千金寨开采煤炭之前,唐山开滦煤矿早就开始挖煤了。</h1><h1> 大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绝不是徒有虚名。为什么完败于日本海军呢?一般人只知一二,不知其三。一是清政府的腐败。二是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玩阴的,偷袭我们北洋水师。还有第三,北洋水师输在劣质煤上。世界军舰统一使用大英帝国生产的煤炭,质量好,价格昂贵。后来北洋水师就购买本国开平矿务局生产的煤。唐廷枢负责开平矿务局期间,一直将最优质的五槽煤供应给北洋水师,保障舰船有充足的动力。1892年10月7日,唐廷枢病逝,开平矿务局改为张翼负责。<br>  张翼上任后,不再将最优质的五槽煤供应给北洋水师。在张翼看来,北洋水师购买煤炭价格很低、回款缓慢,不是一个优质客户。为什么要将最优质的五槽煤供应给他们呢?于是,张翼将煤矿劣质的八槽煤卖给北洋水师。这批煤炭含大量渣滓,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都不要,在天津积压了1000多吨,降低价格都无人问津,正好卖给北洋水师。现在想一想,邓世昌最后的呐喊:撞沉吉野!怎么追得上啊?用这劣质煤,想逃跑都跑不了!<br>  后来的日俄战争,沙皇俄国的舰队与日本海军决战在对马海峡,老毛子的海军还是输在煤上。</h1><h1> 可见一百年前,煤炭在世界经济贸易上,海洋军事上,在工业制造上都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h1><h3></h3> <h3>9. 千金寨采煤伊始,人少则七十几个人,多的时候也就几百人,一天采煤也就四百多吨。采煤的方法既原始又落后。</h3><h3> 就是在地面上搭一个席棚,然后就是锹镐并用,斜着向地下掏,挖出的煤装进框里都是用人背出来的。最早的时候,矿工挖煤都是嘴叼着油灯来照明。这种油灯就如同一个泥陶材质的变种烟斗,前面一个圆碟,碟里面装有油,油里盘有棉花捻做成的灯芯,碟的后半部分是扁形椎体的把,便于矿工用嘴叼着。挖煤就怕塌方,冒顶,透水,最可怕的是瓦斯爆炸。像千金寨这样手工作坊似的挖煤,一天能收获几百吨煤就不错了,说破天也就上千吨。</h3> <h3>10. 1878年7月(清光绪四年六月),李鸿章就推举唐廷枢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了开平矿务局”。1881年全面投产。雇工3000人。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历年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备有运输煤轮,设有专用码头和堆栈。到19世纪末,总资产已近白银600万两。</h3><h3> 从开平矿务局发展规模可以看出洋务运动还是收到点成效的。可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二十年前唐山已经有了采煤的成功经验,清朝政府为什么不在抚顺千金寨推广哪? </h3><h3>  王廷尧和翁寿并不知道他们脚底下到底有多少煤,只知道挖。挖着挖着,翁寿不干了。他发现河西的煤层距离地表非常浅,容易挖,同是忙碌了一天,他在河东得到的煤与河西一比,相差甚远。怎么办,他就组织人越界到河西挖煤,王廷尧把翁寿告到奉天府,这样一来两家煤矿公司纠纷不断。</h3><h3>  </h3> <h3>11. 无论是比金钱还是比地位,翁寿照王廷尧都差一大截,但他为什么敢破坏规矩越界开采呢?翁寿这人头脑灵活,弯弯绕多。他成立煤矿公司时就做好了铺垫。翁寿的煤矿公司的股东里除了6名中国人外,尚有俄籍中国商人纪凤台和俄国退役中校陆宾诺夫。那年头,俄国人可是大有来头,公司有老毛子参股那就腰杆子硬,说话有底气。</h3><h3>  王承尧为了自保,请在华的俄国银行总办吴介臣做引荐人,引进俄国人的资本,让该银行投资6万两白银,成为公司的大股东。也不知道王承尧和翁寿这两位土豪怎么想的,敢与俄国人一起合伙做生意,这不是与虎谋皮吗?</h3><h3>  </h3> <h3>12. 当时的世界西方列强分成两大阵营,德国,法国和沙皇俄国是抱在一起勾肩搭背的铁哥们;而美国英国,还有日本走得非常近,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这两个阵营之间为了本国在世界上的利益明争暗斗尔虞我诈。</h3><h3>  中日甲午海战,战败的清朝政府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赔钱还割地。这就出现了“三国干涉还辽”的历史事件。原本软弱可欺的清政府已经把台湾,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沙皇俄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且在海参崴集结军队,大有武力干涉之意。德国法国也坚决反对清朝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并扬言将派巡洋舰战列舰来辽东湾。最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权衡利弊,做出让步,让清政府出3千万两白银把辽东半岛赎了回去。</h3><h3>  </h3> <h3>13.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清朝政府还没有在喜悦之中缓过神来,沙皇俄国就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延伸至中国境内,占领了东北三省。德国也不含糊,强行占领了我们的胶州半岛。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是彻底被洋人吓破了胆。一场甲午海战,仅剩的一点自信都被小日本给打没有了。说句难听的话,几次与洋人交手,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就像被打断腰椎的老妇人,龟缩在角落里苟延残喘。</h3><h3>  见俄国占领了东三省,德国霸占了胶州半岛,美国英国还有日本都是格外的眼红,把自己伪装成正人君子,整日游说晚清政府把清东铁路收回来,把不请自来的俄国军队撵出去。同时也在世界上大造舆论,公开抨击沙皇俄国公然践踏他国主权的强盗行径。</h3><h3>  </h3> <h3>14. 美英两国之所以公开替清朝政府发声,完全是为本国利益着想。当时沙皇俄国的人口一亿两千万,仅次于大清帝国,与英国旗鼓相当,它的国土面积可是世界第一。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再让它继续扩张下去对美国,英国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h3><h3>  日本人口只有四千万,虽然他们起步比较晚,但是他们通过明治维新抓住了西方工业革命的尾巴,国家经济发展迅猛,也挤进了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甲午海战完胜北洋水师,还获得了巨额战争赔款,大和民族就像扎了鸡血正处于亢奋期。另外,日本人觉得辽东半岛已经割让给了我们,却被俄国带头给搅黄了。现在倒好,你老毛子把整个东北三省都给霸占了,你也欺人太甚,此仇不报非君子。</h3><h3>  当沙皇俄国把清东铁路建成后,又把清东铁路支线延伸至千金寨,开始堂而皇之地掠夺抚顺的煤矿资源,日本人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因为日本军事扩张战略就是先占据朝鲜半岛,然后就是吞并中国东三省,接下来就是入主中原撂倒中国,为攫取亚洲,走向世界做准备。 而尼古拉二世的军事扩张野心是通过占据中国东三省,进而控制整个东亚地区。这与日本人的扩张战略正好碰撞在一起。</h3><h3>  有美国人和英国人给撑腰,有清政府的认可,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决定再冒一次险,出兵中国东北,与沙皇俄国开战。</h3> <h3>15. 一百年来,在中国东北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中日俄三国上演了一部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故事充满了爱恨情仇的历史剧。尤其是前八十年,中日俄三个国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真是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h3> <h3>16. 从1894甲午海战起,大清帝国就被日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接下来的《马关条约》中明确写入割让辽东半岛与日本。此时,出现了“三国干涉抗辽”事件,沙皇俄国第一个站出来替清政府抱打不平,如果日本敢要辽东半岛,那么沙皇俄国就出兵中国,进行武装干涉。尼古拉二世说到做到,一边警告日本不要欺人太甚,一边在海参崴集结军队。迫于沙皇俄国,德国和法国的压力,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决定把辽东半岛退还给清朝政府。</h3><h3> 如果我们把沙皇俄国看成是侠肝义胆的大侠,或者是充满爱心的护花使者就大错特错了。1900-1905年,不单在中国东北修建一条长度有2437千米的清东铁路,还没有任何理由地霸占了东北全境达五年之久。</h3><h3>  对沙皇俄国的霸凌行径,软弱的晚清政府只有口头抗议的份。花钱买平安吧,和气生财,把沙皇俄国的军队礼让出境,可是大清帝国的国库空虚,债台高筑。果断亮剑吧,该出手时就出手,杀他一个浑天黑地再说,可是气数将尽的晚清政府已经无兵可派!</h3><h3>  </h3> <h3>17. 此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美国英国日本站出来替清政府仗义执言。接下来,更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人口只有沙皇俄国三分之一的日本,举全国之力出兵中国东北,以死伤38万人,耗费17亿日洋的代价把不可一世的沙皇俄国赶出了东北全境,并把百分之九十九的东北领土交还给清朝政府。我们可不要奢望日本人这次是良心发现,到我们中国是来赎罪的。从1905年起,日本国以维护南满铁路权益为借口(与清政府有条约),在中国东北安营扎寨大肆掠夺26年。这还不算完,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贪得无厌的大和民族接下来在1937年发动了“七七卢沟桥”,全面侵略中国,江山破碎,生灵涂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的伤痛到现在都无法弥合。</h3><h3>  </h3><h3>  </h3> <h3>18. 1945年,沙皇俄国早已被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取而代之。斯大林以获取日本国北方四岛,中国放弃外蒙古主权为先决条件,才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六十万,促成日本鬼子提前投降,东北全境提前解放。这次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掠夺中国工业设备,有价证券,黄金,古玩合计50亿美元,给东北造成经济损失20亿美元。</h3><h3>  1949-1959年,新中国与前苏联有一个为其十年的蜜月期。苏联援华建设156个大型项目价值高达94亿卢布,约占1959年苏联国民收入7%。向中国提供31440套设计文件,3709套基本建设方案,12410套机器和设备草图 2970套技术文件,11404套部门技术文件。这些资料仅收取复印费!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变成一个能造飞机坦克的工业国家,英国用了50年,德国用了35年,苏联用了20年,而中国只用了5年。</h3><h3>  </h3> <h3>19. 一五”期间,苏联援华156个项目,落户辽宁省24项,吉林省11项,黑龙江省22项,东北三省合计为57个项目,占全国援华项目的三分之一。 </h3><h3> 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项目中,辽宁有24项,其中抚顺就获得8项。抚顺铝厂、抚顺西露天矿、抚顺龙凤矿立井、抚顺老虎台矿、抚顺胜利矿、抚顺东露天矿、抚顺发电厂、抚顺石油二厂。</h3><h3>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1969年,双方在中国东北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和新疆的铁列克提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h3><h3>  1972年9月起中日邦交正常化。到目前为止,日本国对华援助累计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在资金方面超越前苏联老大哥的对华援助。</h3> <h3>20. 1900-1905年,沙皇俄国霸占中国东北五年,最后被日本人给撵了出去。远的不提,这五年里,老毛子给抚顺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h3><h3> 一条铁路,从苏家屯到千金寨,长度不到六十千米,这是抚顺历史上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既加速了抚顺的工业化发展,也为日俄两国日后掠夺抚顺的煤炭资源创造了便利条件。</h3> <h3>21. 一座火车站,非常漂亮别致的千金寨火车站。1903年火车站落成,先是货运,后来增加了客运。千金寨里有很多建筑风格与火车站一致的楼堂馆所,只是还有找到资料来证实是老毛子修建的,比如,炭矿办公大楼,公会堂,炭矿医院,学校等等。如果是后来日本人建的这些楼堂馆所,我在这里由衷地佩服日本人,他们是懂得建筑美学的,与先前老毛子建的千金寨火车站的建筑风格一脉相承,相得益彰!</h3><h3> 一座桥梁,一座横跨在浑河之上的简易木桥。1904年日俄战争蔓延至抚顺,沙皇俄国的军队退居至高尓山,为了运送弹药给养方便,沙皇俄国的工兵在山咀子山下架起一座 4米宽294米长的简易木桥。战斗打响了,沙皇俄国的军队全部撤离到浑河北岸后,放火把这座桥又给烧毁了。这是抚顺浑河上第一座桥梁,早前抚顺浑河两岸人员往来都是依靠木船摆渡。后来日本军队中的工兵在原来的位置上把这座桥修复了,说日本军人中很多都是来自日本四国这个地方,所以起名叫四国桥,后来木桥被洪水冲垮了。接下来是抚顺富商集资又重新修复了这座桥,起名叫抚顺桥。没想到,抚顺桥也毁于一场洪水。</h3><h3>  </h3> <h3>22. 1913年抚顺炭矿(抚顺矿务局)出资,在原来的大桥东面一点的位置建起一座红砖水泥桥,宽4.7米,长303米,还是起名四国桥。抚顺人都接受不了这个名字,后来,经过抚顺县公署的官员和千金寨的商业名流共同努力,日本人最终妥协采纳了抚顺人的建议,改名叫永安桥,永庆安澜之意。1931年9月,日本人从南满铁路运来俄国人废弃的钢梁,对永安桥的主体加以改造,最后永安桥宽5.2米,桥长304米。</h3><h3>  还有一件事,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沙皇俄国军队战败后,在向东北方向溃败的过程中,把清朝的驻跸山庄夏园洗劫一空,并且公然纵火焚毁。战争中,为了构筑阵地工事毁坏民宅的有之,为了充饥抢夺百姓粮食的有之,可是,无缘无故肆意抢夺中立国政府的皇家资产,并且给以烧毁,这真是罕见,当时夏园是有四十余名清兵驻守的,可见晚清政府已经窝囊到何等地步了!</h3><h3>  </h3><h3>  </h3> <h3>23. 明代的抚顺城被努尔哈赤烧毁后,开始并没有重建,到了康熙爷回来祭祖谒陵的时候,抚顺城还是一片荒芜。康熙爷祭祖谒陵谨遵祖训,低调而节俭。不要说白天,就是过夜都是住在野外的帐篷里。到了乾隆皇帝回抚顺祭祖也是如此。奉天府有一位胆大心细的官员,颇能读懂上面爷的心思,就自己独断专行在在永陵西2.5千米的地方,建立一个占地百亩供皇帝驻跸休息的夏园。乾隆皇帝第三次次出关祭祖谒陵,到了抚顺就住进了这拥有81间房子飞檐斗拱风景秀丽的夏园。</h3><h3>  乾隆皇帝阅人无数,用人水平已经是如火纯青登峰造极。在夏园住是住,吃是吃,玩是玩,乐是乐;但是,他还是要当众把这位私自做主修建夏园的地方官员训斥一番,上纲上线,龙颜大怒,差一点就拉出去斩立决!夜里没人时,乾隆皇帝把这位地方官员传唤到面前,一边摆弄着名人字画,一边和颜悦色地说,建夏园你很辛苦啊,所有费用我都给你报销了,但是,日后做事要牢记祖训,不可乱来,夏园么,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啊!</h3><h3> 大家想一想,乾隆皇帝都满意了,夏园能差吗?另外,皇帝出关祭祖谒陵,那阵势能小了吗?没想到,无缘无故,沙皇俄国的军队战败逃往哈尔滨路过夏园时,把专供皇帝驻跸休息的百年园林给毁了。从此,夏园这座金碧辉煌的行宫在地图上被抹去了!</h3> <h3>24. 今天是2019年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 我一个同学在微信群里转了一个帖子,“请大家今天开车尽量不要鸣笛!当年我考大学,差一分没考上清华,就是因为有人鸣笛分神了。清华691的录取线,我考了69分,差一分名落孙山,从此开始了起早贪黑的人生……”</h3><h3> 还有一个好同学在朋友圈里写出自己的感受:“记得那年我高考,晚上,父亲问我今天你怎么没在家学习,一天没看到你?”是啊,那时候做父母的知道高考这件事,但是家家生活都非常繁重,到时候就给忘记了。</h3> <h3>25. 还是继续讲我的故事吧,继续从大坑里往外捞故事。</h3><h3>  日俄战争之前,世界舆论导向几乎是一边倒,都是站在沙皇俄国的一方。俄国人更是骄傲自大,盲目自信。俄国军人当时都留有大胡子,他们夸张地说,与东洋鬼子打仗都用不上枪炮,揪下一根胡子,就能把倭寇扫到一片!</h3><h3>  当时报纸上画的漫画也都是为沙皇俄国的军队变相摇旗呐喊。只是一幅漫画我剪图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幅外国人画的漫画,是讽刺清政府的中立政策。实际上清政府不可能是中立,而是一边倒的支持日本,只是不敢公开表态罢了。</h3><h3>  清政府在日俄战争期间为日本军队送情报,组织百姓为日军运送给养和伤员。吴佩孚就是政府派去为日军服务的探子,被沙皇俄国军队捕获后成功跳车脱逃,才幸免一死。而张作霖为沙皇俄国做细作,被日本人逮捕被判了死刑,可是日本军中有的高级军官觉得张作霖还可以利用,就免去了他的死刑。</h3><h3>  </h3> <h3>26. 日俄战争中,日本在陆地上采取人海战术,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而沙皇俄国在阵地外围的铁丝网上通上了电,夜晚还有探照灯,这些新奇的手段都被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采用。电网,探照灯,地雷,重机枪,俄国军队用这些简单而使用的招数来对付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次冲锋下来,日军就死亡三千多人。最后虽然日本人获胜了,可是战争进行的异常惨烈,日本军队伤亡人数是俄国人的几倍之多。战后,日本陆军先锋官乃木希典大将家的门窗玻璃都被日本死难者的家属给砸碎了。</h3><h3>  陆地上赢的惨烈,可是在海上,日本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海军赢得是酣畅淋漓。在海上战场,俄国舰队则损失惨重,舰艇损失总计达27万吨,人员阵亡4830人。日方只损失鱼雷艇3艘,人员阵亡仅117人,伤587人。</h3><h3> 实际上,沙皇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出发的时候就非常不顺。由于英国和美国的施压,舰队所途径的国家港口,除德国之外,一律不允许沙皇俄国的军舰停靠。这样下来,波罗的海舰队只能在带足炮弹外,其它给养一律给煤炭让路。军舰和海军士兵用淡水严格定量,蔬菜、水果、肉类都是一再压缩,军舰的过道上都是堆积的煤炭。由于淡水奇缺,水兵洗澡就没有办法解决。再加上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环境恶劣,水兵患病人数大大增加,这就是非战斗减员。</h3> <h3>27. 在来中国渤海湾增援的途中就获知陆地上已经战败,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波罗的海舰队的指挥官们根本就没有了斗志,他们只想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补充给养,进行一次例行休整。没想到这只疲惫之师一到对马海峡,就遭到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迎头痛击。日本海军为这一仗已经摩拳擦掌练兵几个月了。为了节省炮弹,他们把纸靶当船,还发明了把步枪绑在大炮上练习开炮射击打靶的新方法。把波罗的海舰队每一艘军舰的剪影印在纸上,发到水兵手里,只要海上一出现波罗的海舰队的影子,日本水兵就能叫出军舰的名字。日本海军真是要打一场有准备之战。可是沙皇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却是骄兵必败,大意失荆州,一点战前准备都没有。两军舰队一交火,老毛子舰队就输得裤衩子都不要了,也顾不得脸面和尊严了,就是一个劲的逃跑。可是日本海军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早已经下令,只要对方军舰不挂起白旗投降,就必须击沉,狂妄到极点。</h3><h3>  因此一战,日本海军扬名世界,波罗的海舰队的战败也改写了欧洲海军的历史,这是欧洲海军破天荒第一次输了给欧洲之外的国家海军。因此一战,东乡平八郎也在世界海军史上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殿堂级人物。</h3> <h3>28. 日本人虽然胜利了,但是毕竟国家太小,死伤青壮年人数过多,军费开支过大,还借债八亿日元。日本向沙皇俄国狮子大开口,要战争赔款三十亿日元。这场战争失败让沙皇俄国举国震惊。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战败,更没有想到会输的如此狼狈。尼古拉二世一听说东洋日本人要战争赔款,气的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恶狠狠地回了一句话,要钱一分没有,不服接着再打!这句话完全是尼古拉二世的气话,因为战争失败,沙皇俄国也是局势动荡不安,内外交困,国库空虚。日本可被这句话给吓着了,立即懵逼了,再打,日本就得亡国了。看着日本和沙皇俄国因为这场战争都陷入了困境,大清朝政府暗自欢喜,这就是他们一石两鸟的策略。当初袁世凯上书朝廷,建议清政府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就是希望看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最好是两只老虎都伤了元气才好。现在这个结果正是袁世凯预料到的。</h3> <h3>29. 是时候了,美国英国该出面了,把日本和沙皇俄国的谈判代表约到美国海港城市的朴茨茅斯进行谈判。最后,沙皇俄国把清东铁路一段划给了日本,同时还有在中国东北的权益,承认朝鲜半岛归属日本,库页岛也划给日本一块,好在沙皇俄国一分钱没掏。</h3><h3>  中国东北沙皇俄国人走了,日本人来了,这是发生在1905年的事情。日本人就凭着维护南满铁路的利益,就在大清帝国的土地上成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总部开始设在日本,后来迁入到大连旅顺口。</h3><h3> 这是张一百年前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借助这条铁路来掠夺我们东北全境资源的。铁路,炭矿,港湾,产业设施,每一步,每一项都是有规划,有步骤,有目标的,丝毫不遮遮掩掩,这是把东北全境当成自己的家了。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丝毫没有还手能力,还继续与日本签订一系列附属条款,让日本人的不合理的霸权行径合法化。</h3><h3>  最可怕的是,这个时候,大清帝国上上下下麻木不仁,醉生梦死,浑浑噩噩………</h3> <h3>30. 日俄战争距离我们已经一百多年了。软弱可欺的晚清政府在战争中出尔反尔,给中国百姓,尤其是东北全境的百姓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可以说东北全境的百姓在这期间思想是混乱的,内心深处是极度痛苦的。国不是国,家不是家。一会老毛子来了,一会东洋鬼子来了,百姓都不知道听谁的,信谁的了。悲哀莫过于心死,中国的百姓对晚清政府彻底失去了信心,人都变得麻木不仁醉生梦死了。</h3><h3>  1926年,我们伟大的文化旗手鲁迅先生在厦门写下了一篇记忆体的散文《藤野先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鲁迅先生道出了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人的迷茫和困惑。鲁迅先生也是因为亲眼看到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人的种种麻麻木不仁的表现,才彻底地愤怒了,他弃医从文,走上了一条用文学救中国的道路,以笔为矛,以笔为匕首,向黑暗的旧世界宣战,向当时的劳苦大众传播新思想,同时通过杂志报刊向全社会反映下层贫苦百姓的疾苦。是一个不畏惧权势,敢说真话的文人!</h3><h3>  </h3> <h3>31. 鲁迅原名周树人,排行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也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日伪时期在汪精卫手下谋事,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汉奸,民族的败类。三弟周建人,他是兄弟三人中唯一没有经受过学堂教育的。当两位兄长东渡日本求学后,周建人独自一人在家中照顾母亲。从小自学成才,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坚守了文人的风骨,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建国后,周建人成为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后来他更是历任民主党派的领袖,是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和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这是鲁迅也未曾达到的成就。</h3><h3>  鲁迅的爷爷名叫周介孚,浙江绍兴人,是一名典型的封建社会官吏,1867年,29岁的周介孚中举,33岁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闭馆后,曾担任金溪知县,内阁中书等职!鲁迅爷爷周介孚一生,官场沉沉浮浮,既没有多大的作为,也没有经过什么大风大浪,但是为官数十载,却积累了不少财富!</h3><h3>  </h3> <h3>32. 1893年,周介孚的母亲去世,周介孚回老家奔丧,就在周介孚回家不久,鲁迅的父亲周勃宜便报名参加那年8月的科考,而主持此次科考的,恰巧是22年前,一起和鲁迅爷爷周介孚参加科举考试的友人殷如璋!</h3><h3>  主考官是自己的朋友,为了儿子的前程,鲁迅的爷爷周介孚舍了老脸,打算去找找这位老友,看能不能给鲁迅爸爸周勃宜走个后门,于是鲁迅爷爷周介孚便起身前往苏州,亲自拜见殷如璋! 到苏州后,为掩人耳目,周介孚派仆人陶阿顺去给殷如璋代送关节,投贴拜会,并嘱咐陶阿顺,一定想方设法见到殷如璋!不得不说,周介孚在殷如璋那里,还是很有面子的,陶阿顺很轻易便见到了殷如璋,当时的殷如璋正和副考官周锡恩闲聊,接到周介孚的信后,知道里面有东西,假装不在意,放在桌子上,示意陶阿顺先走,结果陶阿顺是个死脑筋,见殷如璋看都不看信,当即便恼了,对殷如璋说:“老爷拿了银子,怎么也该有句话或者打个收条,小人也好回去交差吧?”。</h3> <h3>33. 此话一出,殷如璋的下人赶紧让陶阿顺闭嘴,结果陶阿顺觉得自己有理,大骂殷如璋,说殷如璋拿了银子不办事,周边百姓纷纷聚拢,殷如璋受贿的事情公之于众......</h3><h3>  为了推卸责任,保住自己的官位,殷如璋直接把鲁迅爷爷送他的信和银票送到苏州府衙,铁证如山,奏折呈送至光绪帝面前后,光绪龙颜大怒,直接判鲁迅爷爷周介孚监侯斩!因为此事,鲁迅爷爷在牢中待了8年,直到1901年,才被释放,牢中的8年,让周介孚身体垮了下来,回家不到3年,便驾鹤西去!</h3><h3>  </h3><h3>  </h3> <h3>34. 而鲁迅的父亲周勃宜,也因为科举舞弊,被革除功名,整日借酒消愁,36岁时,也早早离世,周家迅速衰败!周勃宜死后,十几岁的鲁迅和母亲回到乡下,几乎每天出入典当铺和药店。</h3><h3>  鲁迅毕生信念体现出的性格特点是毫不留情地向旧势力宣战,他的夙愿是俯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他的这一追求极苦、极累、极孤、极悲。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为鲁迅,是因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吓,他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他不惜以其生命高扬理性,以其坚毅警示众生,因而使人望其项背终生敬仰</h3><h3>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h3> <h3>35. 1905年的秋天,日俄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沙皇俄国的疲惫之师已经退至宽城(长春)以北,正在有计划地撤向海参崴和赤塔这两座俄国国内的边境城市,还有少部分兵力仍然驻守在哈尔滨、满洲里、绥芬河等地。日本人的军队在陆地上乘坐火车先到朝鲜,然后在朝鲜登船回国;海上基本上是通过旅顺口,杏树屯,海城牛庄几个港口登船回国。1905年秋天先回日本国的军人都是伤病员。日俄两国军队的撤军回国都是按照两个国家外交使节在美国疗养胜地朴茨茅斯谈妥的条件进行的。可悲的是,这场为其二十余天的战后谈判并没有邀请清朝政府人员参加。 </h3><h3>  </h3> <h3>36. 抚顺城的南门完好如初,城楼上依旧悬挂着那幅巨大的匾额,匾额上的嘉会门三个大字清晰可见。北门却是是弹痕累累,被俄军炮火击毁的广润门三个大字的匾额彻底地没有了踪影。抚顺城外的浑河水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向西静静地流淌着。浑河南岸千金寨里的人们又开始了战前的生活,挖煤的,继续上矿里挖煤;忙农活的,继续到自己家的地里忙活那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过得舒坦,惬意。</h3><h3>  没想到,战后这样平静祥和的日子没过几天,就被突然冒出来的二个日本人给打破了。</h3><h3>这两个日本人,一个叫滨中贵良,另一个叫西村聿二。这两位不但会说中国话,而且还说得很溜。他们俩自我介绍说,他们俩是日本商人,到千金寨来就是要买农田。</h3><h3>  </h3> <h3>37. 当时的千金寨除了南面的千台山是一座不高的山外;就是东面有一条杨柏河,河的东面有几座春天开满桃花的土山丘;河的西岸,从千台山北麓开始,西至古城子河,北到大官屯,是一大片平坦宽阔的土地。这片土地地势是南面略微高一点,北面稍有些低一些。在这平坦宽阔的土地上除了千金寨外,还有一条老毛子留下的铁路和火车站,在铁路的南侧有王廷尧开了五年的煤矿,剩下在千金寨的四周就是一望无际,长得郁郁葱葱的红高粱。</h3><h3>  两位东洋商人就是来买这高粱地的。千金寨里的住户有的人家已经到矿上挖煤,就没有剩余劳动力来忙活农活了,一听他们来买地,就留点够吃口粮的农田,多余的就出手换钱了。千金寨的百姓有的说,这日本人是不是日后自己种高粱造酒啊,有的说是不是也来挖煤啊,众说纷纭。令千金寨人没想到的是,这两位日本人出手阔绰,土地是越买越多,好像是没有收手的意思。是遇到了疯子,还是撞上了骗子?老实厚道的千金寨人开始议论纷纷,情绪也波动了起来。日俄战争后,刚刚平静下来的日子又一次掀起了波澜。</h3><h3>  </h3> <h3>38. 王廷尧和翁寿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们马上意识到商业上的竞争对手来了。当初,老毛子在他们的煤矿公司里胡搅蛮缠,弄得他们是敢怒不敢言!现在看这阵势,日本人可比那蓝眼睛大鼻子金头发的老毛子下的注大啊!这分明是先买地,明年好开矿采煤啊。实际上他们也只猜对了一半,日本人不仅仅是来挖煤的,而且还是安家来了。王廷尧连忙布置手下人,一边暗中叮嘱千金寨的人不要再出售自家的土地了,一边坐船过浑河到抚顺城公署报案,说千金寨来了两个日本骗子。很快奉天府就出面把滨中贵良和西村聿二缉捕归案,并驱逐出奉天府。</h3><h3> 这事情就算完了。千金寨人都是这样想的。</h3><h3> 这事还不算完呢,日本商人是走了,可是这两个人摇身一变穿着军服跟随日本军队又回来了。原先日本商人购买的土地继续有效,而且还继续购买农田,一张口就是几千亩,每亩地七块银元。千金寨的纯朴百姓现在才明白,妈呀,这是要变天啦!</h3> <h3>39. 明朝推翻了元朝,一个少数民族 掌管天下的政权,后来又被一个少数民族给推下了政坛 ,有意思吧?你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因为明朝是被闯王李自成给灭的,清兵是在明朝名将吴三桂的内应下打败的是李自成成立的大顺江山。</h3><h3> 从明朝开国到现在(2019年)651年了。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h3><h3>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嘉靖元年(1522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一共使用四十五年,明世宗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h3> <h3>40. 这时候,有人会问,你写的是天马行空自由自在,可是我们读起来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着千金寨,怎么又跑到大明王朝来了?是滴,是滴!</h3><h3>  述说千金寨就无法绕开大清王朝。论起大清王朝,就要从清世祖努尔哈赤说起,努尔哈赤就出生在明朝嘉靖年间。</h3><h3> 一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都耳熟能详。做皇帝时顿顿美味佳肴,可是他觉得天下最美味的珍馐还得是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对中国茶叶文化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现在我们一提起茶道就想起日本,实际日本人的茶道是从中国唐朝时期传过去的。到了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一见茶道就想起中国江南茶农的艰辛与困苦,毕竟朱元璋是来自最底层的人,所以他非常体恤民情,就把传统的繁琐饮茶方式给改良了,现在我们国人既简单又原汁原味的饮茶方式就来自明太祖朱元璋。</h3> <h3>41. 再说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世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但是朱元璋把皇位给了长孙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哪是他皇叔朱棣的对手,没有三个回合就被叔叔给撵出了皇宫。有了“靖难之役”之后,明世祖朱棣就落上了一世的骂名,但是谁也不会否认朱棣的丰功伟业。编写《永乐大典》,郑和七下西洋,锐意改革,开疆拓土,明朝在他手里实现了国富民强。后被历史学家称赞为“永乐盛世”。</h3><h3>  而嘉靖皇帝,虽有些功绩,但是与他祖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是没有一点可比性。嘉靖皇帝朱厚熜在明朝276年里是掌管天下时间最长的一代国君,足有48年;可是他将近30年不理朝政,一心炼丹、求道、修建道观。国家大事主要依靠大奸臣严嵩来主管。 </h3><h3> 嘉靖帝在位时,炸毁海边渔民的渔船,把“海禁”一事做到了巅峰。</h3><h3>  明朝海禁割断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遏制了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阻碍了明朝社会科技和文化经济的发展,拉大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明朝海禁因禁止外国商人等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国内思想文化的进步。</h3> <h3>42. 中国目前有34个火山群,计640余座火山,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新疆,云南,海南岛和台湾。我们东北人比较熟知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阿尔山的天池、地池都是一片片的火山群。</h3><h3> 在公元969年,长白山火山爆发是地球一万年来最大规模的爆发事件之一,比印尼1886年释放能量多出三倍!,长白山是一个休眠的活火山,虽然休眠了300年,但世界上休眠数百年再次喷发的火山并不少见。</h3> <h3>43. 日本是全球火山、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共有约110座活火山,御岳山和富士山位列其中。富士山火山自从1707以来就没有再喷发过。</h3><h3>  长白山天池火山和日富士山火山都是休眠了三百余年的活火山。长白山天池火山最后一次大规模喷发是清王朝康熙年间。日本人最担心中国吉林长白山火山苏醒过来,因为长白山天池火山一动,日本富士山火山就有可能复活喷发,那几乎就是灭顶之灾。而中国有些人的反应却是正相反,有些人在网上留言,希望富士山火山早日复活,甚至诅咒日本国尽早跌入马里亚纳海沟里去……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一衣带水,如果日本国没有了,其它周边国家就会安枕无忧安然无恙了吗?</h3><h3>  其实日本列岛在地球上真的有一天消失了,日本大和民族也不会消亡,日本早在一百年前就向世界各国有计划移民,移民费用消耗过千亿。日本人移民首选地是南美洲巴西秘鲁等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秘鲁总统藤森都是日本移民。巴西有日本人后裔约140万人,在南美洲现在有日本人后裔超过300万。所以说日本人面对自己国家的自然灾害早就有了应对措施。</h3><h3>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无论是印度人,还是越南人;我们都是亚洲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信仰不同,文化姹紫嫣红,我们都要彼此珍重,和睦相处,共创美好未来!</h3> <h3>44.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共活了68—岁,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晓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努尔哈赤25岁起兵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割据辽东,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死后安葬在沈阳的福陵,沈阳当地人都喜欢把沈阳世博园西边浑河北岸的福陵叫做东陵。</h3><h3>  嘉靖三十八年,是明世宗朱厚熜当朝执政时期,也就是1559年,倭寇再一次进犯泉州。这一年农历正月十五,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赫图阿拉城(抚顺新宾县永陵镇赫图阿拉老城)。阿玛塔克世,是建州左卫指挥使;额娘喜塔喇氏-额穆齐,是建州右卫督王杲的长女。传说,努尔哈赤出生这一年,大明京城有一个叫邢建陵的人,在紫金台夜观星象,发现东北方向出现12条龙脉,于是赶紧上报嘉靖皇帝。皇帝命邢建陵到东北破解,邢建陵破除11条龙脉后发现最后一条龙脉竟落到女真人部落。嘉靖皇帝知道后,命令辽东汉军逐户搜查,凡遇到不满一周岁的女真男婴,一律处死。塔克世把襁褓中的儿子藏在野猪皮中,藏在房梁之上躲过一劫,后把孩子起名野猪皮。野猪皮满语读音为努尔哈赤。</h3><h3>  </h3> <h3>45. 在白山黑水之间,幼小的努尔哈赤跟随爷爷和父亲骑马狩猎,在无忧无虑的日子中慢慢长大。 努尔哈赤九岁时,嘉靖皇帝驾崩了。接替嘉靖皇帝的是隆庆皇帝,明穆宗朱载垕。这期间努尔哈赤可以独立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了,而且是爱不释手,形影不离。</h3><h3> 朱载垕,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29岁登基,在位仅6年就因病逝世。而在他35年的岁月里,与23个女人共生下4子7女。长子次子相继夭折,三儿子朱翊钧自然而然地接替了皇位。</h3><h3>  明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期间,明朝开始走下坡路了。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中国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h3><h3>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二十五岁了,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了。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爸爸,包括努尔哈赤在内,世代领取大明朝的俸禄,最后终于走上了反叛的道路。</h3> <h3>46. 早期还没有电视机的时候,茶余饭后百姓除了自娱自乐就是听收音机。我们把电子管的收音机叫戏匣子。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央广播电台晚上八点半的小说联播节目。自己平生第一次听到的小说联播就是《矿山风云》。后来是《向阳院的故事》,记得还有《万山红遍》。改革开放后,辽宁广播电台兴起了评书联播热。有刘兰芳的《岳飞传》,田连芳的《杨家将》,单田芳的《隋唐演义》。我最喜欢的是陈清远的《烈火金刚》,永远的第一。在陈清远的《烈火金刚》面前能说喜欢的只有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还有曹灿的《李自成》了。</h3><h3> 说到姚雪垠的长篇巨制《李自成》,我就会想到崇祯皇帝。辽宁省海城地震那一年,我和二姐正在河北省老家冀中平原过年。过完年,母亲还是担心地震,就让二姐领着我没有回家,而是投奔到北京的亲属家。记得在北京故宫后面的景山公园的人造山上,并没有看到有一棵歪脖树。只是听说有一个倒霉的皇帝在此上吊死了。当时还没有《李自成》,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是谁。很多年以后再去北京景山,那里就有一棵歪脖树了。</h3><h3> 崇祯帝,叫朱由检,他不是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实际上他是一位非常勤于工作,节俭持家的好君王,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但是他的命运不好,登基之前大明朝气数将近,他已经无力回天。更何况,他十七岁登基做了皇帝,毫无根基;在位十七年又赶上地球的小冰期,这是全人类的困难时期。</h3> <h3>47. 纵观历朝历代,明朝恰恰是有着独特风格的朝代。明朝的独特,在于其276年的国祚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其余朝代或许也曾做到过其中一点、两点甚至于三四点,但是只有明朝做到了全部,连大唐盛世都没能避免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出塞和亲为什么现代人将这几点看得如此重要,这其实与中国近代经历的耻辱和艰难奋斗有着莫大关系。</h3><h3>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守护每一寸领土、保护好全体人民无疑是最重要的,就像人最看重尊严一样,国家更应看重和保卫国家尊严,明朝后期虽然内乱不断,却自始至终都维护了国家尊严,不搞政治联姻、不委曲求全,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h3><h3> 李自成军攻入北京的时候,他长叹一声:“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他投降,被他一剑刺死。投降?我乃大明之主,誓死不降!太监把三个儿子送走避难后,他让皇后、贵妃殉国,她们没有犹豫,自缢身亡。他看着15岁的长平公主,叹息说:“为何要降生帝王家啊。”爱女之情,尽在无奈。说完他掩面砍死(昏死)长平公主和另一个6岁的女儿。他雪夜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他说:“诸臣误朕,国君死社稷,276年的天下,现在就要没了,都是因为奸臣啊。”国君死社稷,后宫以死殉国,只为大明最后的尊严。他提笔写下最后的话:“我死后也没有颜面见地下的祖宗啊,只能去掉冠冕,把头发盖在脸上。”最后一句更悲凉: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临死犹然念百姓,虽然他刻薄寡恩,猜忌多疑,但他仍然保持了大明最后的尊严。写完这些,他在景山一颗歪脖树上自缢身亡。身边唯一的太监王承恩,也随即自杀,后百官自杀者无数。</h3><h3> 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勤政为国,但勤政不代表能救国,加上内忧加外患,明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在亡国的最后时刻,我看到了一个悲情的崇祯。</h3> <h3>48.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单位组织青年到北戴河旅游。刚到旅游区的第二天我们就与当地年轻人打起群架。酒壮英雄胆,我们有几个男青年从饭店后厨一人拎一把砍肉剁骨头的钢刀冲了出来。多亏十几个女青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是把他们给拽住了,这才得以让事态没有继续扩大。领导见事不好,就让我带着大家乘坐大客车连夜返回辽宁。我们一大客车人半夜三更趁着夜色离开了北戴河。</h3><h3> 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秦皇岛市还在修国道,我们厂的瓦房店牌大客车绕来绕去,天亮了,才发现大客车开进了一个风景区里。下车一打听才知道是燕塞湖。当地人人说这里曾经是闯王李自成与吴三桂交战的古战场,也是李自成败走麦城的地方。因为经费还没有花完,我就征得大家同意后,给大家包一艘船,组织大家畅游燕塞湖。秦皇岛市的燕塞湖给我的印象,比我们经常搞夏令营的抚顺大伙房水库可小多了。 </h3><h3> 就历史进程而言,明朝又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它誓死要将蒙古人赶出中原,一路追击到了国土的最北端,让它再没有了站起来的可能。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皇宫将破,没有效仿宋朝南逃,而是以身殉国。如此忠烈,以至于清朝建立多年后还有人对故国念念不忘,矢志不渝地要“反清复明”,这是唐朝和汉朝所无法比拟的。</h3><h3> 明朝的汉人如此有骨气,上至真龙天子下到黎民百姓各个都是铮铮铁骨,怎么让努尔哈赤的后人轻而易举地就挺进了中原?</h3><h3>  虽说起因是李自成麾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心头肉陈圆圆,已经投降李自成的明朝大将吴三桂闻讯后怒不可遏,在山海关直接反水,打开城门把清兵引狼入室。但是归根结底是当时全球遇到的恶劣的天气。</h3><h3>  明朝末年,政权岌岌可危。因为连年的灾荒,农民为了活命纷纷揭竿而起,举起了造反的大旗。山海关外的努尔哈赤家族一直拿着明朝官府给的俸禄为大明朝做事。渐渐的羽翼丰满,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势力是越来越大。</h3><h3> 明朝末年的小冰期造成的自然灾害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冲击是毁灭性的。 </h3><h3> 在西北,情况更为可怕。崇祯二年,马懋才上《备陈大饥疏》说:“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树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翼城之处,每日必弃一二婴儿于其中。有号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子者矣。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踪影。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于是死者枕藉,臭气熏天。”</h3> <h3>49. 小冰期对明朝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令人难以想象。在河南,据郑廉《豫变纪略》所记,崇祯三年旱,四年旱,五年大旱,六年郑州大水,黄河冰坚如石,七年夏旱蝗,八年夏旱蝗,怀庆黄河冰,九年夏旱蝗,秋开封商丘大水,十年夏大蝗,闰四月山西大雪,十一年大旱蝗,赤地千里,十二年大旱蝗,沁水竭,十三年大旱蝗,上蔡地裂,洛阳地震,斗米千钱,人相食,十四年二月起大饥疫,夏大蝗,飞蝗食小麦如割,十五年怀庆地震,九月开封黄河决。</h3><h3> 崇祯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朝廷说:“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輓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千钱者;有采草根木叶充饥者;有夫弃其妻、父弃其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壑者;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h3><h3> 当时相对富庶的中原腹地既然如此,身处山海关之外穷山恶水的满人更是举步维艰。史书记载小冰期的冬季让渤海湾的海水都结成坚实的冰层,同样是难以生存的满人在皇太极统领下骑马经过海冰面到海岛上烧杀抢掠,然后就是屠岛。</h3><h3> 穷则思变,是残酷的大自然逼着满人为了生存开始惦记起山海关内的大明朝的万里江山。毕竟大明朝是满人的主子,所以满人一开始并不敢有这样过激的想法。在满人的心目中,大明朝就是一个无比高大的巨人。当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灭了大明朝成立了大顺,满人突然间有了一个奇异大胆的想法,我们也要入关,在那里我们才能更好地活下去……</h3> <h3>5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