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12月13日,在温暖的冬日里,迎来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他们就像这温暖的阳光一样,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和温暖。为提高我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整体素质,让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来自汕尾市各县区的初中道法学科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们齐聚田家炳中学,在北师大团队的指导下,迎来了一次教学与研讨的盛宴。</p> <p>上午是两位老师的课例展示,他们都准备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学环节完善,能够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情境设计。下面听课的老师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p> <p>闫老师和李博士两位专家的精准点评,从思政(道法)课的性质、目标和价值引领等角度,给两位老师的展示课做了精细而专业的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使在座的各位老师受益匪浅。</p> <p>下午的活动是6位一线教师的说课展示,6位教师“各显神通”,各自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看得出来,老师们也做了不少的努力,并且,就我个人看来,相比第一期的说课比赛,本次6位教师的说课展示有明显的进步,个别老师进步特别快。</p><p> 最后是三位老师的专业分析和点评,三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都对本次的说课展示进行了精准的点评,从理论层面的指导到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或者观课实践出发,进行了精细化的点评与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我们汕尾市道德与法治教师们寄予了厚望。</p> <p>今天,经过充实的学习,在北师大专家们的倾囊相授下,本次的培训使我对道法课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我最大的收获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p><p>1、以生为本的理念应该贯彻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今天的展示课和说课的老师们都有意识地去利用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但是,并没有做到深度的挖掘,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而且资源展示的方式也是仍然以教师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应该做到以生为本,这个理念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正式上课上,而是应该从教学设计出发,心中就要有这种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包括说课中的学情分析,也是要以生为本,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在这一点上我听了三位“高人”的指点,真的是可以说是醍醐灌顶。</p><p>2、小组活动要落到实处,发挥真正的作用。今天两位老师的展示课中都有小组讨论、小品表演等小组活动,而且一节课不止1个,有的甚至小组讨论有3个,但是,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每一个小组活动(尤其是小组讨论)都流于形式,例如,有的时间不到1分钟,讨论就结束了,然后请同学站起来回答,我认为它们都没有发挥出帮助学生学习与分享的作用,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没有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交流讨论,只是教师随口一说“讨论”,或者表演“笑一笑”、“看一看”,并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的真正思考。</p><p>3、问题的设置要明确、有效,少问无用问题。我们常说“问题设计差之毫厘,课堂效果谬之千里。”纵观今天的课堂展示,老师们的无效问题太多,例如“好不好、要不要、对不对、是不是”等,这些无效问题抛给学生,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也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p><p>4、注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每个案例素材、活动设计等的选取,都应该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指导理念,我认为我们课堂上可以用反面(负面)的素材,但是,素材引用完了以后,我觉得教师应该出来“正面说法”,教师应该现在更高的角度对这个反面(负面)的素材进行解读,并提醒同学们引以为戒,不要犯同样的或者类似的错误。</p><p>6、教师的语言鼓励很重要。今天两位老师在展示课中都有个别的对学生的想法、发言进行鼓励,如通过鼓掌的方式表示鼓励,这点值得鼓励,但我觉得,除了同学们的鼓掌激励外,老师中肯的评价、激励性的评价也很重要,但有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只是表达了“好,(请)坐下”这样简单的评价,我觉得可以改进评价方式。</p><p> 以上几点是我今天学习的一点心得,可能说得有失偏颇的地方,评价不对的地方,还请三位专家和各位老师进行批评指正。本人还是“菜鸟”一个,还需要各位的指点与教导。</p><p> 最后,我也提出我自己的疑问,我也经常反思我的教学设计要以生为本,多从学生角度思考和设计问题,教学素材的挖掘我也尽可能做到新颖、贴近学生实际,但是,我还是做得不好,对素材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资源的开发不够专业,可能与知识面的狭小有关吧,我想请专家们给我提一些建议,怎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开发学生身边的资源,把它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再次谢谢三位专家的不吝赐教,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