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2月11日,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在课堂改革的总设计师全国名校长万玉霞校长的总体部署下,在教学部门的统筹安排下,以生命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着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开展了“三基于”、“三有”、“三问”的课改3.0课堂综合学科专场展示、研讨活动。</span></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学科课改成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体育组:</span></p> <p> 体育组教学以围绕每一位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最终确定最佳授课方案,为磨课的成功奠定基础。</p><p> 张卓娇老师将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投掷作为教学内容,并将上下肢体协调配合作为教学目标,认真遵循心中有学生、学习有目标、课堂要落实的教育原则。</p><p> 吴俊老师则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让知识在学生中落地生根。</p> <p> 吴俊老师则将主动模式的五大环节环环相扣,深挖学生的知识和身体潜能,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通过互相保护帮助的学习方式,在保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充分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用简单的体育合作树立正确人际关系和培养合作创新能力,对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体现了教材的使用价值。</p> <p> 好课是每一个老师的追求,更是每个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次的课改3.0远远还不是尽头,未来的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要真正落实生命发展教育观念,做到心中有学生。</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音乐组:</span></p><p> 音乐学科展示了两节音乐课。徐咏晗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音乐《牧场上的家》一课,从发声练习入手,大量运用旋律线直观地引导学生学唱歌曲。</p><p><br></p> <p> 黄珊珊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音乐《杨柳青》,围绕小调民歌创作特点,结合中华小四弦开展教学。</p> <p> 全体音乐组老师们认真参与听课,其他学科交互听课,课后认真研讨,教研氛围积极浓厚;这两位老师的课改课堂也受到了在场专家和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p> <p> 本次3.0课改老师们课堂上的精彩呈现都离不开课下的积极准备、多次打磨。两位老师都在主动模式课改的引领下,做到心中有学生、学习有目标、课堂有落实;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扎实到位。</p><p> 在今后的主动模式课改3.0的基础上,音乐组全体老师将继续狠抓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研,深入研究三个基于、三有、三问;力争让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有精彩的呈现。</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术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美术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教研活动,此次主题教研活动美术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围绕“心中有学生、学习有目标、有落实”进行了多次研讨和探究,最终选定张亚斌老师的《猜猜我是谁》一课作为研讨课。</p> <p> 自11月上报选定课型开始,美术组15名教师在徐佳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多轮教研,探究《猜猜我是谁》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形成了初步的课改3.0教案,老师们积极参与制作教具和课件,协助张亚斌老师做好课改课的试教准备工作。经过多轮试教、磨课、修改和调整,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课型。</p> <p> 12月11日上午,综合学科专场活动正式启动,老师们积极配合张亚斌老师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p> <p> 领导和专家在课后就3.0课改课的课堂流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难点突破等方面带领全体美术老开展了生动的教研,为教师们的成长助力。</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科学组:</span></p><p> 科学组老师积极投入课改,何北老师紧紧围绕主动教育模式中的主动感知,利用问题生成单,挖掘学生的知识前概念。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会制造“风”,进而用模拟实验探究风形成的成因。何老师利用课堂主动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观察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利用探究实验原理,增加知识提高能力。</p> <p> 何老师在主动发现环节中创造性的设计“探索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演示装置,引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风的形成。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理解自然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从而突破自然风形成的难点。</p> <p> 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教师充分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用科学思维探究“风的成因”,通过探究,形成大胆的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p> <p> 科学组昌晶老师将主动模式的五大环节环环相扣,深挖学生的知识前概念。让学生对耳朵的知识停留在外部特征以及人体重要器官等浅显知识上更深一步建立模型开展探究。</p><p> 昌老师把模式课每个环节扎实到位,心中有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制作测试的完整建模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 <p> 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利用问题生成单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主动发现耳的结构。结合温馨提示、学路建议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构建、主动拓展。 昌老师落实主动教育模式,把模式课每个环节落实到位。 利用模型建立验证假设,积极探索 STEAM课程,体验建立模型等科学技术与相关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快捷。</p> <p> 通过课改3.0活动,科学组认识到,只有正真走入学生,心中有学生,落实基于学生的学习教学观,才能真正把课改落地生根。</p><p> 相信在万校长带领的常青树教育集团这片沃土上,全体科学教师素养定会不断提高,科学教育定会蓬勃发展!</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信息技术组:</span></p><p> 信息技术组在前期组织全组人员教研磨课,组织上3.0课改课,对课改进行深入研究。</p><p> 方杉老师执教的信息技术课《幸运大抽奖》在实际书本上的课题为《地球知识抢答器》,为了走在课改的前端把信息技术最为复杂的技术特点弱化,方杉老师尝试技术层面的东西学生自学研究,根据老师的指导直接学会和掌握,不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技术的研究上,而是把技术作为一种手段,让学生在掌握技术后,能在未来要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像到这门技术,创意设计东西,制作作品来应用技术。</p> <p> 信息技术是基础,另外学生的自我创作能力,是否能创做出新颖的小作品,还有就是弱化技术层面的方法,会不会使能力偏弱的同学制作上的操作有障碍等等,所以信息技术组还有许多要尝试和探讨的东西。</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创客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创客组老师积极投入课改,杨晓涵老师杯垫狂想曲的课堂常青树实验学校创客梦工厂校本课程中的一课,旨在通过对布艺艺术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设计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开拓视野。</p> <p> 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杨老师为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p><p>1.巩固上节课内容,并加深知识点</p><p>2.图片导入激发兴趣</p><p>3.初步尝试感知基本图形</p><p>4.欣赏优秀作品并创意制作</p> <p> 《杯垫狂想曲》,这一课杨老师将从兴趣、方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p><p> 有利因素:当兴趣成为一种引导,他们会对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能够自主去发现自己的制作方法,有一定的手工基础能力,并更加深造去学习;</p><p> 不利因素:有些同学并不是特别的喜欢布艺,因此对本节课,不甚关注,同时也不知道如何去制作的方法,缺失了动手的基本能力,基于学生的学情,更加坚定了我重兴趣,重学法,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课程的想法。</p> <p> 创客组吴正东老师所授课内容为立体圣诞树,本课难度适中,主要涉及到三维建模的一般思路和3DOne软件的基本操作。</p><p> 圣诞节即将来临,选在此课比较应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创客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p><p> 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引导学生将实际物体模型化。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动态移动、拉伸、圆形阵列等基本操作。让学生理解在特殊情况下确定实体中心点的思路。通过设计节日相关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在给圣诞树加上自定义装饰以及给不同部位涂上不同颜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p> <p><br></p><p> 相信在万校长带领的常青树教育集团这片沃土上,全体综合学科教师素养定会不断提高,综合学科教育定会蓬勃发展!</p> <p> 撰稿:张帅、徐咏涵、张亚斌、夏清、方杉、孙韬 制作:黄卓越 摄影:张启瑞 钟雪钢 江俊 审核:钱艳玲 方勇 徐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