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教研,学无止境——全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行动研究主题学习论坛暨第二次教研联盟活动

汶水小学 张雅玲

<h3>  喜闻全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行动研究主题学习论坛暨第二次教研联盟活动将于12月13—14日举行。我们大盛小学一行人今天一大早就出发实验小学准备“饱餐一顿”。</h3><h3> 经过一天的学习,汶水小学,渠丘小学和青云山小学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饕餮大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们的教学中,“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是必备原材料。每堂课教学初始,老师们会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课堂上,学生紧扣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评价,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h3> <h3>汶水小学史伟娟老师执教《书戴嵩画牛》,开课以文言自我介绍导入,有很强的代入感。</h3><h3></h3> <h3>目标把握准确。五部教学,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h3><h3></h3> <h3>一、通读——知文意</h3><h3> 课堂教学中老师相机指导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曝”的书写,并引导学生“巧借注释”,疏通文意。</h3> <h3>二、趣读——活细节</h3><h3> 师引导学生聚焦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爱”和“笑”,分析人物形象。</h3> <h3>三、想象——讲故事</h3><h3> 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借助动作表现和语言述说讲好故事。</h3> <h3>四、小故事,大道理</h3><h3> 文画融合,明确“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h3><h3>五、配乐读文,想象画面,升华主题。</h3><h3> 听了史老师的这节课,我也有自己的一点思考。《书戴嵩画牛》是一篇文言文,更是苏轼众多“题跋”中的一篇,在教学中,也可拓展“题跋”的知识,让学生做基础了解,课末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为同课中的《伯牙鼓琴》作题跋。</h3> <h3>潍坊教研室薛炳群主任指出文言文的教学要把握住四点:1.文言文教学体现文体意识;</h3><h3>2.读进去,讲出来(故事);</h3><h3>3.说出来;</h3><h3>4.跳出来(重点句)。</h3><h3>薛主任更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妙招:师生预习——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下课。</h3> <h3>下午青云山小学王倩老师执教的《西门豹治邺》令我耳目一新。</h3><h3>课前经典国学背诵一分钟,不仅积累了国学知识,更引出了本文的出处——《史记》。</h3> <h3>五个活动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中完成了学习目标。老师借助“复述故事”和“学以致用,拓展阅读”两个环节,让学生“学而时习”,巩固所学。</h3> <h3>联盟教研,学无止境!</h3><h3>在教体局和教研室的领导下,在校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我们小语人将一路前行,潜心实践研究语文的“教学评”一致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