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台湾行》赏析

姚泉名

<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作者简介】</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  黄遵宪(1848-1905),中国近代维新派活动家、外交家、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出身于官僚家庭,29岁中举,历任驻日本、英国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他被誉为是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外交官的生涯对其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上,主张“我手写我口”,力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解之境”,并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的观点。其诗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如《书愤》;另一方面也描写了中国近代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如《哀旅顺》《哭威海》《度辽将军歌》《逐客篇》《台湾行》等,因此他的诗又被誉为“诗史”。此外,还有一些异国风情的作品给人以别开生面、耳自一新的感觉。其代表著作是《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h5> <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原作】</font></h3><div><b><font color="#333333"><br></font></b></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33333">台湾行</font></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遵宪</h5><h5 style="text-align: left;"><br></h5><h5>  城头逢逢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①当初版图入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②我高我曾我祖父,刈杀蓬蒿来此土。③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④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⑤眈眈无厌彼硕鼠,民则何辜罹此苦?⑥亡秦者谁三户楚,何况闽粤百万户。⑦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一声拔剑起击柱。今日之事无他语,有不从者手刃汝。⑧堂堂蓝旗立黄虎,倾城拥观空巷舞。⑨黄金斗大印系组,直将总统呼巡抚。⑩今日之政民为主,台南台北固吾圉,不许雷池越一步。⑪<br>  海城五月风怒号,飞来金翅三百艘,追逐巨舰来如潮。⑫前者上岸雄虎彪,后者夺关飞猿猱。⑬村田之铳备前刀,当辄披靡血杵漂。⑭神焦鬼烂城门烧,谁与战守谁能逃?⑮一轮红日当空高,千家白旗随风飘。⑯搢绅耆老相招邀,夹跪道旁俯折腰。⑰红缨竹冠盘锦絛,青丝辫发垂云髾。⑱跪捧银盘茶与糕,绿沉之瓜紫蒲桃。⑲将军远来无乃劳?降民敬为将军导。⑳将军曰来呼汝曹,汝我黄种原同胞。延平郡王人中豪,实辟此土来分茅。㉑今日还我天所教,国家仁圣如唐尧。抚汝育汝殊黎苗,安汝家室毋譊譊。㉒将军徐行尘不嚣,万马入城风萧萧。呜呼将军非天骄,王师威德无不包。㉓我辈生死将军操,敢不归依明圣朝。</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噫嚱吁,悲乎哉!汝全台!㉔昨何忠勇今何怯,万事反覆随转睫。㉕平时战守无豫备,曰忠曰义何所恃?</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注释】</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  ①逢逢:象声词,鼓声。倭人:指日寇。<br>  ②天府:富庶强盛之地,指中国。天威:指祖国的恩威。日出处:指日本。《隋书·倭国传》载,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日本遣使到中国朝贡,其国书狂妄地说:“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br>  ③高:高祖,即曾祖之父。曾:曾祖,即祖父之父。刈杀:谓芟割草木,开垦土地。<br>  ④糖霜:精制白糖。此处代指榨糖的甘蔗。茗雪:带有白色茸毛的嫩茶。此处代指茶树。岁课:一年的收入。<br>  ⑤脂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仇虏:敌人。<br>  ⑥眈眈:形容注视的样子。硕鼠:偷粮的大老鼠。此指贪得无厌的日寇。<br>  ⑦三户: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br>  ⑧手刃:亲手杀掉。<br>  ⑨蓝旗立黄虎:即黄虎旗。为抵抗日寇占台,丘逢甲倡议建立“台湾民主国”,制定了“蓝地黄虎文,长方五幅,虎首内向,尾高其下”的旗帜。<br>  ⑩直将总统呼巡抚:倒装句,意为将巡抚呼为“总统”。指丘逢甲等台湾士民推举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巡抚:一省的行政总管。<br>  ⑪圉:边陲。雷池:古水名,在今安徽望江。语出《晋书·庾亮传》:“足下无过雷池一步。”现在只用于“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中,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br>  ⑫海城:海边的城市,此指台北市。五月:指1895年5月日军开始军事占据台湾。金翅:古代战船名。语出《南史·任忠传》:“精兵一万,金翅三百艘。”艘:此处音sāo。<br>  ⑬虎彪:虎。多形容勇猛之士。彪,小虎。猿猱:泛指猿猴。<br>  ⑭村田之铳:指日本设计制造的村田式步枪。《日本国志·兵志》:“有炮兵大佐村田某,以新法制铳,经炮兵会议所议,用名为村田铳,工厂中遂摩造施用。”备前刀:指日寇的战刀。《工艺志》:“一条帝时,曾召备前友成造刀。”这里村田铳、备前刀,泛指日寇的兵器。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此处比喻军民溃逃。血杵漂:杵,捣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死的人很多。<br>  ⑮神焦鬼烂:形容战争引发的火灾异常惨烈,很多人被烧死。语出韩愈《陆浑山火》:“神焦鬼烂无逃门。”&nbsp;<br>  ⑯一轮红日句:指日寇占领台北。<br>  ⑰搢绅:同“缙绅”。古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耆老: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br>  ⑱红缨竹冠:清代礼帽上披有红缨,若夏季用者,则用竹丝作胎,故称“红缨竹冠”。此代指投降的清政府在台官员。锦絛:同“锦绦”。礼帽上的丝带。云髾:辫发梢。<br>  ⑲绿沉之瓜:一种深绿色的瓜,或曰即西瓜。语出《南史·任昉传》:“任彦升卒,武帝方食西苑绿沉瓜。”紫蒲桃:紫葡萄。<br>  ⑳将军:指日酋。<br>  ㉑延平郡王:为中国南明永历帝敕封郑成功的爵位。因郑成功母为日本人,故日酋借此来笼络台民之心,将郑成功为明抗清,说成是为日守台。实在是颠倒黑白之辞。分茅:也叫“授茅土”或“分茅裂土”。帝王用茅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即分封之意。<br>  ㉒殊黎苗:待遇超过了九黎与三苗。此乃日酋欺骗台民将不受歧视。譊譊:喧嚷,争辩。语出《庄子·至乐》:“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譊为乎?”<br>  ㉓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语出《汉书·匈奴传》:“胡者,天之骄子也。”非天骄:这是投降者阿臾日寇不是残暴野蛮的胡人。<br>  ㉔噫嚱吁:同“噫吁嚱”,叹词。表示惊异或慨叹。<br>  ㉕转睫:眨眼。喻时间短促。</h5></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赏析】</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h5 style="text-align: left;">  黄遵宪的《台湾行》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记述了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借马关条约的签订,武力侵占台湾这一史实。当时清政府要想加强长江下游防务,把湖广总督(驻武昌)张之洞调为两江总督,驻江宁(今南京)。张之洞奏请把黄遵宪从新加坡总领事的职务上调出,安置在江宁洋务局,办理五省教案。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5月,黄遵宪到武昌办理教案。6月,听闻台湾人民反对割让的斗争失败,台北失守,黄遵宪遂作了这首反对投降卖国的《台湾行》,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台湾士绅投降卖国的丑态,并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伪善面目,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br>  全诗可分为三个段落。从开头到“不许雷池越一步”,是第一个段落。主要写闻知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台湾民众的激烈反映。这一段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层层转折、层层深入。诗以台湾民众愤怒地在城头擂鼓,将此噩耗广为宣传为发端,奠定了本诗激越悲壮的基调。接着作者以台湾民众的语气,义正辞严地阐明台湾是中国固有领土,筚路蓝缕的先民们早就在宝岛上生息繁衍,创造财富。此为一转也。然后,作者代台湾民众质问:“天”——即清政府为什么抛弃我们这些子民?“民则何辜罹此苦?”此为二转也。天即弃我,我不自弃!民众们开始相互鼓励,同仇敌忾,拔剑击柱,“誓死”抗击倭寇,而且警告曰:“有不从者手刃汝”。此为三转也。最后,民众们推举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领导全台齐力御寇,坚决不让侵略者踏上台湾的土地。此为四转也。悲愤——陈情——质问——盟誓——备战,逐层转进,表现护台战争前台湾民众意志统一,具有抵抗侵略的有利条件。<br>  自“海城五月风怒号”至“敢不归依明圣朝”,是第二个段落。主要讲述了台北陷落的经过及投降者的丑态。首先写日寇自海上来,飞金翅、逐巨舰,雄虎彪、飞猿猱,村田铳、备前刀,气势汹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争的形势是一边倒的,台北城很快就被日寇攻陷。“谁与战守谁能逃?”这一问,只怕会问破唐景崧之流的良心哟!有没有“逃”的呢?当然有!开战不久,唐景崧等人就已经化妆离台了。接着写入城式上,台北的“搢绅耆老”跪迎日寇的丑态。他们夹跪道旁,衣冠楚楚,手捧银盘,跪献茶果,口中还高喊着:“将军远来辛苦!降民愿为将军作向导!”如此奴态,着实令人作呕!接下来写日酋篡改历史,粉饰侵略的谎言。什么“黄种原同胞”,什么“此土来分茅”,什么“还我天所教”,什么“仁圣如唐尧”,什么“殊黎苗”,什么“安家室”,无一字可当真!最后写“搢绅耆老”们卑躬屈膝的无耻表白:“日军比成吉思汗仁慈,日军有威也有德……”汉奸们从来也不缺乏有创意的谀词。此段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呼应前文,从而形成强烈对比。如日酋说郑成功是替日本守台湾的谎言,与前文“我高我曾我祖父,刈杀蓬蒿来此土”的事实相呼应,从而谎言自破;再如,战后“搢绅耆老”们的卑躬屈膝与战前万众一心、誓死抗敌相呼应。对比之强烈,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全诗的讽刺意味也就由此而生了。<br>  自“噫嚱吁,悲乎哉!”至结尾为第三个段落,是作者对台湾战事的反思,提出了两个问题,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一是“昨何忠勇今何怯”,情势转变为什么这么快?二是没有战备,空口说“忠义”有什么意义?<br>  这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力图摆脱古人的束缚,结构紧凑,语言通俗,情感激越,立意深刻,是黄遵宪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灵魂人物,强调“我手写我口”,终生致力于诗词的改革创新。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论黄遵宪诗曰:“就其诗之形式论,天骨开张,大气包举,亦能于古人外独辟町畦。抚时感事之作,悲壮激越,传之他年,足当诗史。”这首《台湾行》就体现了这种风貌。<br></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姚泉名)</font></h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