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周,崇文小学迎来了小课题研讨活动的第四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培优与辅差。</h3> <h3> 满城飘荡的雾霭也阻挡不住老师们热情的步伐,12月10日,考试组的老师们早早地相聚在会议室,一场如火如荼的讨论随之展开。</h3> <h3> 董睿老师采取了如下几点培优辅差的具体措施:</h3><h3>1、每周进行一次测试一“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2、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3、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4、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一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一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br></h3> <h3> 刘文艳老师结合英语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四年级学生现况采取了一些独特的措施,如创造较为丰富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课堂上布置任务体现分层的原则,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特别是后进生,给他们提供一些较为简单或者经过努力后能够完成的任务,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对于课堂上偶尔出现的他们解决不了的任务,充分利用分组的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助,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引导,共同努力共同解决。</h3> <h3> 王倩老师提出,在分组视唱教学中会让唱歌好一点的学生带动唱歌一般的学生,这样唱歌跑调的学生也会增加点自信心。而在背诵时,先简后难,以此来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让优等生在小组中当个小老师,帮老师辅导一些开小差的同学。</h3> <h3> 数学组的老师们逻辑缜密,言简意赅,既有理论依据又不乏实际案例,可谓是精彩纷呈。</h3> <h3> 翟云倩老师提出教学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由易到难地分层分布学习任务。</h3><h3> 耿敏老师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向大家具体介绍了是如何有效开展培优辅差工作的。</h3><h3> 课前十分钟,组长解答疑难问题,课后整理易错题,利用周末时间更换数值再练习,组长批阅。这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自于我们颇具创新精神的乔玮老师。</h3> <h3> 语文组的老师们文采飞扬,关于培优与辅差的新观点新做法也层出不穷。</h3> <h3> 李艳春老师主张用组长的责任培优辅差。优生在小组内多数是组长,他们肩负着为其他组员释疑、讲析的责任,肩负着归纳、总结、提炼的责任,肩负着接受他组求援或者挑战的责任等等,老师要不断强化他们身上的责任,既给他们压力,也对他们带领小组展现精彩、取得成绩的功劳及时肯定,同时也让差生勇于担责,勇于自我加压,从而促使他们自觉成长。</h3> <h3> 孙守娟老师从低年级阅读与写话教学出发,提出培优重在扩大阅读面,辅差重在训练学困生的表达能力,均可采用激励机制。</h3><h3> 蒋泽芳老师的三张班级竞赛表给在座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竞争意识,结合习作教学学写随笔,文章录用后可获得奖励,这样的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h3> <h3> 考查组的老师们的发言简单有力,直面问题,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考查科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特殊的培优辅差策略。</h3> <h3> 李梦瑶老师结合书法教学提出: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书写工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笔迹的艺术化,向正楷的艺术方向发展。</h3><h3> 而对于书写较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教会他们正确的书写技巧,使学生重视书法练习,将学生的心态变被动为主动。</h3><h3> 史柯楠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让优生协助老师进行辅差工作,在此过程中挖掘优等生的潜能,训练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后进生老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影响他们,肯定后进生的进步,当后进生出现错误时要及时指出,并且耐心指导。</h3> <h3> 虽然所教学科不同,虽然任教年级不一,但我们崇文小学的老师们为学生服务,为教育奉献的热情却是始终如一的。研讨交流为我们提供思维拓展的平台,让我们集思广益,真正行远于教学之路,行稳于教学之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