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看得到生长的课堂</h3><h3> 踩着冬日暖阳投下的斑驳影子,悄悄溜进课堂,堂上正处于一种胶着状态——老师期待,学生抓耳挠腮式搜索“标准答案”,不对点,不得其意。</h3><h3> 看看台上,来自陕西的贾建英老师气定神闲,在不紧不缓中点拨学生:店小二对林冲的介绍中同学们看出了什么?是只有长久不见后的喜悦吗?再看看林冲对他情况的介绍,大家又读出了什么?</h3><h3> 读、思、交流中,同学们的表情越来越放松,座席中有了些许灵动的思绪在游动。渐渐有了笑声,有了渐行渐远,渐入佳境的思维流动。</h3><h3> “按照因果逻辑安排的事件是为情节”“小说为何要有因果关联的情节?”“什么样的情节才是好情节?”“同学们有没有读过一些不符合当前人们生活逻辑的小说情节呢?” 一个个问题是一个金色的小钩子,钩着这些年轻的心灵向文本的更深处游弋,再不知不觉游到“春江潮水连海平处”,或许有些孩子的心灵早就已“滟滟随波千万里”。从个到类,贾老师走得游刃有余。</h3><h3> 听课,思考,我的思绪也一路前行,看到学生思维困惑,听到他们拔节生长的声音,也听到内心深处期待生长的声音。</h3><h3> 这是一堂很寻常的课,是一堂能让人看到感受到学生对小说知识的认知加深,阅读思维生长的课堂。在平淡中有通透的暖意,像丽江冬日的阳光,惬意宜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让日常教学成为学生应考能力、语文素养生长的时段</b></h3><h3> 贾老师在下年谈到要把备考铺叙 到日常教学中。他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高一高二的教学与高考无联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弄明白学生为什么把题做错了?</h3><h3> 要让高一高二的内容与高考相照应,那就要注意将课标研究透。多把自己当成学生,想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老师?那就可以做好工作了。多上几节好课,留待以后回忆。</h3><h3> 我们拿到课文不是简单教学内容,我们是用课文作为例子,在教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如对于《丑小鸭》《海的女儿》应该将重心放在如何阅读童话上。</h3><h3> 小说人物的概括,不能是文中性格的简单叠加。而要让学生能精准理解人物性格,老师也要多研究,做足功夫。贾老师曾为《古渡头》中的题目的研究搜遍国内所有资料。</h3><h3> 语文老师千万不要因教学文本的内容而荒了自己的地。如《孔雀东南飞》关注赋比兴,看看为何用赋?彰显刘兰芝的尊严和爱情价值观。这是为情感作营造。如果忽略了这些而热衷于探讨刘兰芝为何被休,其实是脱离了教学的本真。</h3><h3>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精准,要有针对性。多一些语文学科的专业性知识与 核心素养的意识,高考所需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也就渐渐形成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能自己昏昏还想要人昭昭</b></h3><h3> 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趣味。老师要读书要能接住学生。因此贾老师不断提到老师要多读书,看到他给我们推荐的书籍,都是专业性强,有知识与思维深度的好书,想来他能在课堂上举重若轻地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沉浸生长,这些书籍的力量也是有的。对照自己,这些年也是读了些书,但还是要偷偷思想上的懒,选中好书,搁置些时日,或是有时陷入琐事带来的负面情绪中,其实有时我们也有自己生长的空间,不是不能,只是常常不为。</h3><h3>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被文本内容所吸引,结合贾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要教的是能体现文本核心教学价值的,在语文课程框架体系内,比较容易上升为类概念的内容。关注表达与阅读策略,从学生的元认知开始,不教笼统的模糊的概念。</h3><h3> 贾老师说在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他三年阅一万篇作文,他说语文老师要教学生如何改进写作,总有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的。在和老师交流沟通的言辞中贾老师充满 了对他导师郑桂华老师的敬意。这让我想到了恩师周丽蓉老师对郑桂华老师的敬意,这就是语文人之间满满的敬重吧。他说他自费追寻了郑老师多年,我佩服他的行动力,我也曾多次萌发这样的念头,但总事到临头“下回吧”。</h3><h3> 贾老师说我们的课堂要允许安静,否则学生没有收获。如写细节就如慢动作分解。</h3><h3> 那我们教学生什么?不教学生一望而知的知识和笼统的原则,不教非自我的体验,不要把文本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 </h3><h3> 简而言之,学生的阅读写作上的难点,也是老师的教学重点、难点,作为老师要多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让自己昏昏,还期待学生能昭昭。这也是说老师要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生长。当然老师要在学生之前有更多更好的成长和生长,我的理解这首先来自思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何让文本、课堂成为学生阅读能力生长的平台</b></h3><h3> 在语言形式和文本内容中来来回回中、曲曲折折多走几次,走向学生思维的深处。</h3><h3> 如新诗歌教什么?教意象,教诗歌节奏,教叙事节奏的变化,看这些内容与情感表达关系。这就与江苏卷考查的人称变化与情感审视的考查内容有了联系。</h3><h3> 散文是带你到作者的经历中走一遭。 </h3><h3> 小说阅读中注意其中的因果关联。要形成情节建构的思维。高考中的小说题都出在文本中最有价值的点上,关键是要让同学们学会阅读的方法。少讲点伪方法。要让学生明了文本的文体特点及阅读策略。不可靠叙事的典型文本《塾师老汪》,贾老师也费了不少的精力研究何为不可靠叙事,才找到适宜的方法与正确理解的途径。</h3><h3> 以上是我听讲座时的即时收录,当时心有所感,隔一天在晃动的火车上,看这些文字并没有隔膜感,却感受到让这些文字成为我课堂里师生的共同成长是当务之急。</h3> <h3> 夕照文笔,辉映雪山。悄然而至,得意而归,觅路寻迹,既往未来的生长,都在脚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