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大雪节气,天气越来越冷,而绵软沙甜、原汁原味的樟湖板糖却开始热火朝天地加工、上市。 <h3> 位于闽江河畔的樟湖溪口村有两家用古法制作的板糖作坊,每年到了甘蔗收割季节,便开始忙碌起来。从开工之日起,不分昼夜,连续生产一个多月,年产板糖近百吨。</h3> 板糖制作,看似简单,实则工序繁琐、考验功夫,从甘蔗种植、收割到压榨、过滤、熬煮、打沙、冷凝等每一环节都十分讲究,中间哪个程序稍有瑕疵,最终都会影响糖的品相与口感,是一门地地道道的传统技术活。 也许是地理位置的原因,溪口村的山地似乎特别适宜种植甘蔗,这里的甘蔗俗称“冰糖蔗”,与寻常甘蔗相比,更甜更硬,特别考验牙齿的功夫,最适合制成蔗糖。 蔗农将收割下来的甘蔗运到作坊后,先进行压榨,蔗汁经过管道流进过滤池,过滤后的蔗汁像自来水一样流入呈“一”字形排列的五眼锅。 <h3> 五眼锅承担的加热任务不同,靠近火源的前三眼锅熬煮的是刚刚流入的蔗汁,经过不停地沸煮,各类杂质浮起形成泡沫,泡沫被捞起,去除泡沫后的蔗汁被舀至另两眼锅。</h3> 这样,前三眼锅又继续熬煮新流入的蔗汁,如此循环反复搅动,经过约70分钟时间的熬制,蔗汁越发浓稠,慢慢就变成褐色的糖浆。 <h3> 通常来说,前三眼锅满满的蔗汁需要约1200斤甘蔗压榨而成,蔗糖的成糖比例一般在12%左右,即每100斤甘蔗成糖12斤。</h3> 糖浆粘稠到一定程度时,就被从锅里舀起,顺着导流木槽,缓缓流入一个用不锈钢条编织而成的大匾内,然后用木铲进行快速搅动,这个工序称为“打沙”,让糖更加松软可口。 糖浆凝固时间需一个多小时,在尚未完全凝固前,用画线机画出纵横线条,待完全冷却后进行切割包装,驰名远近的樟湖板糖便大功告成。 每天,一个作坊可以产糖两千多斤,作坊按成品板糖的重量收取加工费,每斤板塘加工费为1.5元。糖浆还可以投入炒熟的花生、芝麻,稍微冷却后,用手工把它搓成一块块饼状,俗称“糖铁”,又硬又脆,成为樟湖有名的特产。 <h3> 糖蔗全身都是宝,除了榨糖,剩余的角料也多有用处。杂质形成的泡沫被捞起后,倒入发酵池,经过10多天的发酵,再进行蒸馏,可以酿成甘蔗酒;甘蔗渣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作种植竹荪。</h3> 随着板糖市场价格的提高,现在溪口村甘蔗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多,今年种植面积达3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