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了入园、离园、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等,其中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衔接转换,是一日各活动之间的“中转驿站”,过渡环 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隐藏了丰富的价值。《指南》在“说明”中指出,“要珍视游戏 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一、起源背景<div> 场景一:饭后听见走廊“哈哈哈哈····”A和B跪在地上,屁股坐在后脚跟。手指着对方的脸,不停的点着鼻子、眼睛、嘴巴。一分钟以后C加入,左手用力的打在A的肩膀上。然后做出奥特曼变身的动作“变身迪迦奥特曼”在说话的同时将脚踩在B 的大腿上。“哈哈···你被我打败了,怪兽你死吧。”七分钟后有人打小报告,游戏结束 。<br></div> 场景二:饭后听见走廊“你来追我啊!追不到,追不到····”D在走廊上跑着,不停的回头看着E,E发出吼声“啊,别跑···等等我”已经吃完饭的小朋友坐在走廊的两边,E和D在跑的同时不停的把脚伸出来,E和D不停的跳跃躲避两边的小脚。<br> 场景三:吃完饭以后我们坐在走廊的两边,还有小朋友没有吃完,只能等待,结果:“老师,他不坐在位子上···”20秒钟后“老师他在走廊上跑来跑去”30秒钟后“老师,他在吃手指。”一分钟过后“老师他在地上打滚。”没有在及时了,因为打小报告的频率变得平凡了。没几分钟就会有人来打小报告。 二、核心经验 过渡环节就是指一个活动和另一个活动衔接的阶段。包括晨间入园、幼儿喝水、如厕前后、午饭午睡前后,离园前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归到过渡环节。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和“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餐后过度环节。<br> 我们所知道的餐后活动其实是指,在从第一个小朋友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午餐结束后的大约一小时内所开展的活动。这段时间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部分幼儿比其他幼儿先用完了午餐,已经自主的开展活动,而其他幼儿还未用完午餐。第二个阶段是全体幼儿都进餐完毕,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进行活动或者散步。 三、资源分析 (一)发现问题:<br> 1.对老师来说餐后活动时间是午餐时间与午睡时间两个环节的过渡,先吃完饭的幼儿在走廊活动,这时候,老师的视线就要扩大到走廊,既要估计班级正在吃饭的幼儿,又不能忽视已经吃完饭的幼儿。<br> 2.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不足,不能自律的进行餐后活动,先吃完饭的幼儿选择空间较大,没有计划性,且常规意识薄弱。因此,在活动中随时变换活动内容,随意变换活动场所。 <br> 3.内容单一,不能引起幼儿兴趣。因为餐后活动管理难度较大,为了便于教师的管理,教师会安排已经吃完饭的幼儿,进行某一项较为安静的活动。而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很难让所有先吃完饭的幼儿长时间整齐划一地进行某一项活动。于是,幼儿之间很容易出现相互打闹、追逐等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无规则游戏。<br> (二)与幼儿对话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游戏?<br> 幼儿A:我们可以玩积木,积木我最喜欢玩。<br> 幼儿B:那不行其他小朋友还没有吃完,如果我的门多玩游戏,其他小朋友就不想吃饭了。看着你玩啊。<br> 幼儿C:那我们可以看电视啊,看动画片我不说话。<br> 幼儿D:那其他小朋友还要不要吃饭了。<br> 幼儿E:我们都可以玩区域游戏啊。<br> 幼儿S:我们还可以说说悄悄话。<br> 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可以玩区域吗?<br> 幼儿F:我觉得不好,那美术区的小朋友吃饭特别的慢。<br> 幼儿A:说得对,我觉得自由活动区的小朋友吃的也慢。<br> 与幼儿对话讨论:我们的位置可以怎么坐呢?<br> 幼儿Q:我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br> 幼儿J:我觉得我们可以空开一点,太挤了她老是 打到我。<br> 幼儿Y:我们可以围成圆圈坐。<br> 与幼儿对话讨论:怎样才能吃饭慢的下朋友该怎么办呢?<br> 幼儿L:我们可以提醒他呀,让他吃快点。<br> 幼儿Z:我们盛饭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先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吃的快一点了。<br> 幼儿M:让他少吃点,不就好了。 四、针对经验进行预设 第一次的尝试<br> 1.自主选择游戏<br> 幼儿的自主活动是指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发展 ,充分体现了“幼儿为本”的理念。<br> 所以吃完饭的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想要玩的游戏:<br> 如下:<br> (1)使用手机或者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或者绘本。<br> (2)说说悄悄话。<br> (3)自主阅读。<br> (4)自主小游戏。<br> (5)桌面玩具。<br> 2.座位的改变<br> 幼儿吃完饭以后,教师一般希望孩子板凳靠着板凳坐,但是适当拓开幼儿之间的距离,减少幼儿之间打闹等行为。<br> 3.养成良好进餐习惯,减少环节等待的时间幼儿人数较多,排队取饭有个时间差。于是,我们班每次午餐时请吃饭速度较慢的幼儿先来取饭,以减少他们与用餐速度快的幼儿之间的时间差。同时,在幼儿用餐过程中老师多提醒用餐慢的幼儿吃饭时不发呆,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其次,对于班级吃饭较快的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之交流,通过绘本故事、督促、提醒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吃饭不能狼吞虎咽,并请家长配合。<br>在经过第一次的餐后过度环节的优化,和孩子们的讨论后,我么再来看一看孩子们的变化吧! 五、活动的跟进与反思 在经过第一次的餐后过度环节的优化,和孩子们的讨论后,我么再来看一看孩子们的变化吧!<br> 场景一:吃完饭以后孩子们按照自己选择的饭后活动自主游戏。A和B 选择的是聪明棒,A说“今天我们也要玩奥特曼的游戏,我会用这些玩具做怪兽。”B说“那好吧 我就做奥特曼。”一分钟以后,“怪兽光线。”一大把聪明棒-被A扔出去。“哈哈,别着急。框里还多着呢!哈哈········”<br> 场景二:优化后的第二天,今天F、G、H、I 选择的是图书欣赏。G说“我看的是这个,你看我的,里面有兔子。”他用手翻到第二页,5秒钟以后第三页,4秒钟以后第四页。I说“我们来翻书比赛吧!”F和H说“好呀好呀!”5分钟的时间后“老师我想换一本书,已经款过好几遍了”“我也要”“我也要”“我······”换书,翻书。整整持续了8分钟。<br> (四)优化后发现的问题:<br> 1.玩桌面积木的幼儿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不能快速的收纳玩具。<br> 2.小游戏的选择因为没有明确要求,所以还是会出现无规则的打闹游戏。孩子们还是追着打闹。<br> 3.有些选项是孩子们不喜欢的,兴趣不大。比如说阅读图书。<br> (五)针对出此案的问题再度让幼儿进行讨论。<br> 幼儿讨论:今天饭后的自主游戏活动你觉得有趣吗?<br> 幼儿F:我觉得今天A和B不好,因为今天他们把玩具仍的到处都是,还不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br> 幼儿W:老师我今天看到图书被扔的到处都是,他们都没把书放好。<br> 幼儿Q:我想画画,可是没有。<br> 教师:那大家还想玩什么呢?<br> 幼儿R:我想照顾我的植物,我想给植物浇水。<br> 幼儿P:我想帮老师打扫卫生,做值日生。<br> 幼儿O:我想折纸。<br> 幼儿讨论:我们要怎么改变发现的问题?<br> 幼儿H:我觉得那个玩具可以给少一点,玩多少拿多少。<br> 幼儿T:我可以做小组长提醒他,让他收拾玩具。<br> 幼儿U:玩游戏的话,我想到了,就玩小手游戏,石头剪刀布。<br>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设置非游戏的活动也会带着游戏的意味。游戏不是幼儿全部的生活,但是没有游戏或者游戏的缺乏,也绝不是幼儿的生活”。 (六)第二次尝试<br> 1.第二次尝试我们将第一次尝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改变。玩具的数量控制在2个到3个幼儿。并在游戏的同时适当的提醒幼儿要注意玩具的收纳。 2.明确游戏的内容:如手指游戏,手头剪刀布,唱歌游戏,教师可以提醒幼儿长一些已经学会的歌曲。 3.尊重幼儿的选择,增加绘画的选项。提供可以让孩子绘画的图书。增加值日生(包括照顾植物)、折纸。 餐后过度环节是每天都会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生活环节中,要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又能发挥幼儿的能动性,需要我么在平时的活动中不断观察、发现、讨论、解决,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变换活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