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依旧尽芳华——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学习心得

实小集团•心育部

<h3>  高铁一路向北,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我来到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全国首届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此次培训,基于个人兴趣,怀揣着最美实小的教育梦想,满怀期待,满心欢喜。</h3> <h3>  丰富而充实的课程在简短的开班仪式后拉开帷幕。六天的培训课程,安排充实而紧凑,一位位大师级的教育专家们满腔热情,倾其所有地授予我们有关家庭教育咨询的专业知识,内容涉及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家校共育对策、家庭教育误区及指导策略、家庭教育咨询原则与技巧、生命能量系统与家庭教育等先进理念。</h3><h3> 12月7日上午,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张向葵为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作《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家校共育对策》开班报告。</h3> <h3>  张向葵教授在报告中详细讲授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相关案例讲解了0-3岁、3-7岁、12岁以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初高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h3><h3>&nbsp;&nbsp;&nbsp;&nbsp;张向葵教授还从青春期阶段孩子的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心理发展中的既要独立又不能放弃依赖、既要勇敢又时常怯懦等矛盾,思维品质中的批判性加强但又存在片面性等矛盾这三个方面重点讲解了青春期的孩子为何有烦恼这一话题。</h3><h3> 12月7日下午,原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姜宏德为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作《家庭教育误区及指导策略》专题报告。</h3> <h3>  姜宏德教授剖析了现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重养轻教、期望过高、重智轻德、忽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教方式不当、忽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忽视家校协同教育、忽视家风建设等八大误区,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h3><h3>姜宏德教授认为,家庭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底色的教育,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在对孩子进行智育时,既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性思维,更要重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h3><h3>12月8日,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静教授为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作《家庭教育咨询原则与技巧》专题报告。</h3><h3>&nbsp;</h3> <h3>  张静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萨提亚家庭治疗等几种系统家庭治疗的理论。并指出,在家庭治疗中,家长的沟通姿态可分为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等几种类型。</h3><h3>张静教授认为,家庭治疗要从系统的视角看待家庭,因为个人的情绪、行为是在家庭人际互动关系中产生的,而来访者是系统运作结果的承受者,常常处于“身不由己”的状况。张静从态度、基本原则、思路等方面对家庭系统治疗做了介绍,并结合案例详细说明了在家庭系统治疗中经常应用的技术,比如链接技术、资源取向技术、循环提问技术、例外问句技术、奇迹问句技术、量尺问句技术、假设问句技术、责任回归提问技术、差异性提问技术,等等。</h3><h3>12月8日,原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杭州市家长教育学会副会长韩似萍为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作《生命能量系统与家庭教育》专题报告。</h3><h3>&nbsp;</h3> <h3>  韩似萍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生命能量系统中3个重要的系统:情感支持系统、价值支持系统和求助系统,从孩子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分析总结了孩子6岁前、6-12岁以及12岁后的个性特点。韩似萍认为,六岁以前的孩子急需安全感,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亲情是孩子最重要的情感诉求,12岁以后,孩子的情感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多的价值支撑,即同伴价值感、同性价值感、异性价值感三方面。解决青少年遇到的很多问题,如早恋问题,可以通过提升其同伴价值感或同性价值感,从而减少异性价值感需求,从而缓解、解决早恋问题。</h3><h3>&nbsp;</h3><h3>12月9日,《基础教育参考》杂志责任编辑,家校协同研究中心秘书长,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袁庆祝为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作《家庭教育因素对学习素养的影响及对策》专题报告。</h3> <h3>  袁庆祝教授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素养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许多孩子从初二开始成绩两极分化,就是因为学习素养的水平不同。小学阶段可以靠家长的“严防死守”保住成绩,到了初中就会“原形毕露”。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家长再去辅导帮助孩子的功课会有困难,而且孩子的时间也不允许了,所以家长只能放手,“这一放手,没了拐杖,孩子自己又不会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就成了必然”。</h3><h3>&nbsp;</h3><h3> 12月10日上午,江苏省张家港市家庭教育服务中心主任徐彩萍为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作《家庭教育案例的咨询与分析》专题报告。</h3> <h3>  徐彩萍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咨询师是通过“咨询”这一有效途径,以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体系的专业知识技能为背景,并具备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能力,能满足家庭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方向,精准服务家庭发展的专业人才。她以青少年阶段家庭教育咨询为例,指出家庭教育咨询师首先要了解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特征,才能帮助青少年完成自我心理构建。徐彩萍在报告中指出,家庭教育咨询第一步是帮助咨询的家庭成员进行情感联接,其次是建立互动,最后才是解决问题。</h3><h3>&nbsp;</h3><h3>12月10日下午,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心理学函授学院副院长关梅林为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作《如何指导家长做智慧父母》专题报告。</h3><h3>&nbsp;</h3> <h3>  关梅林在报告中强调了“以终为始”的教育观念,即以“什么样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幸福生活,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为教育目标对孩子进行培养。这种人往往具有很高的心理资本,充满希望,性格乐观,韧性十足,并且自我效能很高。这些高心理资本的人只能从真正的“爱”中长出来,而不是家长们以“为你好”为借口的“自爱”。</h3><h3>12月11日上午,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家长学习网、北京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期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班学员完成所有课程,并经过考试,顺利结业。结业式前,培训班进行了闭卷考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副主任安钢亲自带队监考。</h3> <h3> 在听课过程中,我时而仔细倾听,认真做好笔记;时而积极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与老师、同学积极互动,寓学与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而此次学习中的我,就跟一个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一样。</h3><h3> 家庭教育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学校需要关注的问题。此次培训,对我感触最深的是,作为家庭教育咨询师首先自身要有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并形成一个长效的学习机制;其次,社会和学校应引领给家长以正确的理念,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家庭教育才会真正卓有成效;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引导家长用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放空自己,学会接纳,用正确的方式做到真正会爱孩子。</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 暖阳依旧,高铁一路向南,返回家乡——我深知:这不是我学习的终点,而是我充实自己的新起点……</h3>

家庭教育

咨询师

孩子

培训班

第一期

家长

教育

学员

专题报告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