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行之古村落篇(下) —— 呈坎、阳产、诸葛八卦村

liangmei

<h3>呈坎(黄山市徽州区)。 我们早上进入呈坎,几乎没见到游人。没有喧嚣,宛若入世外桃源,感觉真好。</h3> <h3>我们踏着青石板,从容不迫地行走于古巷阡陌之中,感受古村落的沧桑与诗意,聆听古建筑中那些古老的故事。</h3> <h3>古村始建于东汉的三国时期,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自唐朝末年罗家始祖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为躲避兵乱,自江西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br></h3> <h3>呈坎是著名的八卦村,小村建在群山环抱之中,周围有八座山,天然形成八卦布局;罗氏家族从宋代开始,逐渐将从北到南笔直流过的潀川河改道形成S型,相当于八卦太极图黑白鱼的分界线。古村的形成真可谓“天人合一”,其建造理念与我们后来去的诸葛八卦村有异曲同工之妙。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参与了当时村庄的设计。</h3> <h3>古村家家户户大门朝东,因为西面是山,东边是河,正是徽州人居所要“枕山,面水”“负阴抱阳”风水观的表现。整个村子如棋盘,有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h3> <h3>呈坎是我们此行到过的古村中保存最完好的,宋元建筑各一座,明代建筑21座,清代建筑100多座。原住民的生活也是原生态的,基本没有商业开发。</h3> <h3>这个街边的小娃儿,是谁的后代?脸上怎么好像也带着历史的沉重?😅</h3> <h3>钟英街是村中的主要街道,街两边多为做官人的大宅。“钟英”二字是明代书画家、书法家董其昌的墨宝。</h3> <h3>&nbsp;钟英楼,位于钟英街上的丁字路口。呈坎村的曲径在许多节点处增设标志物,钟英楼就是这样的过街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原专属户部侍郎罗应鹤府,后成为一座更楼。</h3> <h3>更楼,村里现存三座。用于打更、放哨、防火。一千多年的古村保存完好,得益于他们对各种灾害极强的防范意识。</h3> <h3>呈坎明清时期到扬州经商的人众多。同时也出了很多文人,我们在村中古祠堂、古民居中感受到浓浓的儒雅文人气息。</h3> <h3>罗东舒,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诗人、思想家,罗氏第十三世祖。他一生隐居不仕,惟耕读是业,以文章鸣世。罗东舒祠是国宝级古建,罗氏宗族其中一支的祠堂,建于明嘉靖年间(1539)。被认为是徽州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设计及雕刻均出色的建筑之一。</h3> <h3>中门上方悬挂一块“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八个大字的牌匾,为罗哲文所写,原来那块是明代兵部尚书郭子璋题,此匾皆同罗应鹤的“大司徒”和祠内几十块匾在文革中被毁。</h3> <h3>享堂的正方屏门上方悬挂“彝伦攸叙”横匾, 为董其昌题书。“彝”为“法度”之意,“伦”指“三纲五常”之理,“攸”指攸长,“叙”为叙说,4个字的意思是: 罗姓家族的人必须按照一定的辈份大小,有次序地按法度祭祀先祖,训教子孙。</h3> <h3>&nbsp;楼阁上檐高悬“宝纶阁”巨匾,系明代孝子吴士鸿所书。</h3> <h3>罗汝辑(1089-1154),是呈坎罗氏家族不得不提的一位。他曾经和秦桧一起陷害过岳飞,在某些岳飞庙中现在还和秦桧一起跪在岳飞旁边。他的两个儿子罗愿、罗松却是功成名就,有著作传世。朱熹提名“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双贤指的就是此二兄弟。村子里没有他们的故居遗存。</h3> <h3>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先辈迁居扬州。人物、山水、花果,无所不攻,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善画《鬼趣图》。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h3> <h3>燕翼堂为罗聘的祖屋,也为国宝级。是明代初期建筑,有近600年历史。该宅两进三间三层楼,气势恢宏,在徽州极为少见,前进为会客厅,后进为生活区。楼中有独特的防火装置,获得世界消防组织“世界古代消防奖”。</h3> <h3>罗小华 (1516年一1565年),呈坎前罗二十二世祖,著名的书画家、制墨家与墨商。发明了油烟制墨。至今,故宫博物院还藏有罗小华制墨“一池春绿”和“桃核墨”两锭。罗氏徽墨被皇室视为珍宝,封为御用。</h3> <h3>下屋是罗小华故居,建于明永乐四年(1405)。房屋为五幢连体三进三楼结构,南边第一幢门楼砖雕精美,门前建有照壁,是大太太的居所,其他为后续4个太太的居所。最北边一幢毁于“文革”时期,现新建了仿古建筑。</h3> <h3>下屋现为易经馆。</h3> <h3>潀川河东岸</h3> <h3>呈坎古村从村子的选址、设计、改造、建造到保护,涉及天文地理、八卦风水、道德伦理、生活实际,内涵太丰富,太深奥了,先人的智慧令人折服,不是我们在几个小时中能体会理解的。呈坎需要慢慢品读,才能被它的精彩所吸引。</h3><h3>这个一平方公里的小村在中国建筑史上一定会有一席之地。</h3> <h3>阳产(歙县深渡镇)是我很喜欢的小山村。村寨依山而建,村民们就地取材,学习土著山越人的建造方法,垒起了一栋栋土楼。虽然没有任何修饰,但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是一种古朴,粗犷的美。</h3> <h3>土楼为郑姓居地,据说郑姓家族于宋朝时由歙北迁移至定潭,明末清初迁至阳产,定居下来,延续至今。</h3> <h3>村里现存的土楼,最古老的已经300多岁了。时而走在古村中狭窄的石板路上,时而走进村民家的土楼里,有种恍如回到远古时代的感觉。</h3> <h3>秋天,村里家家户户晾晒着收获的果实,阳光下红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橙黄的柿子…… 为山村增添了不少亮色。</h3> <h3>山村的落日是如此的壮美。</h3> <h3>诸葛八卦村(金华兰溪)创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己有七八百年了。创始人为诸葛亮第二十七世嫡孙诸葛大狮。这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嫡传后裔的最大聚居地。</h3> <h3>诸葛大狮在高隆安家落户后,运用自己学到的阴阳堪舆学知识,按九宫八卦构思,精心设计了整个八卦村的布局: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妙的是村外刚好有八座小山,形成环抱之势,构成外八卦。</h3> <h3>史料记载,诸葛亮曾经发明过一种神奇的阵法,叫八阵图,据说这个八阵图是变幻莫测,威力无穷,曾经吓退了东吴大将陆逊的十万精兵。现在这个八阵图已经失传。诸葛亮后代建造的诸葛八卦村,八座小山环绕村落,沿着村落的中心钟池分布八条弄堂,八条弄堂又把村落分成八个区域。这是巧合,还是暗藏八阵图?</h3> <h3>几百年来,村子不仅从来没遭到过强盗土匪的骚扰,而且还有着隐藏防卫功能。据说1925年北伐战争期间,南方国民革命军肖劲光的部队与军阀孙传芳部队在诸葛村附近激战三天,竟然没有子弹炮弹落入村子。抗战时期,一队日军从村外高隆岗大道经过,竟然没有发现这个村落。</h3><h3>若真如此,诸葛八卦村暗藏八阵图的说法就有点意思了。</h3> <h3>钟池位于诸葛村的中心,它的边上是一块与它逆对称面积的陆地,村民用以晒场之用。易经上说“东南为阳、西北为阴”再加上“天圆地方”之说,空地和钟池正呈阴阳太极图形。陆地靠北和钟池靠南各有一颗水井,正是太极中的鱼眼。</h3> <h3>诸葛大公堂,始建于元代,坐北朝南,位于钟池北侧,据说是江南地区唯一仅存的诸葛亮纪念堂。门两旁分书斗大的“忠”“武”二字。祠堂前后五进,里间十分开阔,可供数千人举行活动。门庭飞阁重檐,上悬一块横匾“敕旌尚义之门”。顶层有明英宗于正统四年(1439)所赐盘龙圣旨立匾一方,表彰诸葛彦祥赈灾捐谷千余石的义举。整座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保存完好。</h3> <h3>堂内有诸葛亮54岁临终前为8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诫子书”。这也是诸葛家族世代相传的祖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原来出自于此。</h3> <h3>大公堂是典型的“肥梁胖柱”式建筑。“肥梁”就是元代建筑中特有的“冬瓜梁”吧?各部件细部雕刻十分精美,各种雕刻技法一应俱全,堪称杰作。</h3> <h3>族长召集开会的地方。</h3> <h3>丞相祠堂是村里最重要的建筑,是祭祀诸葛亮及诸葛十四个支派祖先的地方,每年的四月十四、八月二十八是诸葛亮的生日和祭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每当诸葛氏族中有重大事件,如历代子孙考中举人、进士或升官等,均要在这里祭祖,告慰先人。</h3> <h3>中庭是祠堂最精彩的部分,中间四根合抱大柱,选用上好的松、柏、桐、椿四种木料制成,取“松柏同春”之意,祈求家族世代兴旺。</h3> <h3>中庭两边庑廊各七间,塑造了诸葛亮后裔中的杰出人士,用来激励诸葛子孙们奋发向上,成就一番事业。</h3> <h3>祠堂最后是享堂,中塑诸葛亮像,高2米余,两侧分侍诸葛瞻、诸葛尚及关兴、张苞像,气韵生动,呼之欲出。</h3> <h3>这里有诸葛亮生平展览。是浙江省的廉政教育基地。</h3> <h3>乡会两魁 诸葛琪(1655——1717),诸葛亮第39代孙。他是诸葛村历史上第一位进士。诸葛琪在乡、会试中取得第六名、第二名,时称“乡会两魁”,魁字意为首,泛指名列前茅,文才极高之意。</h3> <h3>宋元至明清,诸葛八卦村的诸葛后裔世代遵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在大江南北和东南亚地区开设了三百多家药店,如今诸葛八卦村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就有十四家。</h3><h3>天一堂创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140多年,创建人诸葛棠斋是诸葛亮47代后裔。他生于清道光甲辰年,原是儒士,国学生,钦加五品衔。后弃儒辞官经商,致力于药业经营。</h3> <h3>天一堂的百草园。种植各种中草药,村里的孩子们从小不出村就能学习识别各种草药,为将来从事中医中药业打下基础。</h3> <h3>民国时期诸葛八卦村的警察局。</h3> <h3>村里的民居都是典型徽派建筑。</h3> <h3>诸葛八卦村是一个有神秘色彩的村庄,是让人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的地方。它印证了典型中国建筑的特征,天人合一,整体规划,土木材质,雕梁画栋。</h3><h3>我们此行到了几个古村,对中国的宗族文化、建筑和古村涉及的人文历史都略做了解。感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