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转自广东省石湾陶瓷博物馆《石湾陶》杂志(2)<br><br></h3>红色收藏爱好者 万磊 微信 15226625865<br><h3> 二、石湾红色陶塑的经典之作是当代雕塑艺术的奇葩</h3><br><h3> 石湾陶塑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泽棉大师是该项目国家级代表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刘大师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次荣获佛山市市长特别奖。在石湾这块红色陶塑圣地上,有一支在当代中国堪称阵容鼎盛的红色陶塑艺术团体,这个队伍里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2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6位,高级工艺美术师16位,艺术人员众多,技术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巨大。</h3><br><h3> 1、红色陶塑巨匠刘泽棉大师的艺术之路及其特色</h3><br><h3> 刘泽棉大师是石湾红色陶塑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他创作的大量红色精品力作和经典珍品,多次获国家级展览大奖,并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永久收藏。早在1982年,我在北京得到刘大师的一件精美陶塑作品《杨子荣》,</h3><br><h3></h3> <h3>《杨子荣》,刘泽棉大师创作</h3></br><h3> 那精美绝伦的造型,流畅自然的线条,惟妙惟肖的形态,英勇无畏的精神,大义凛然的气魄,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刘大师的作品,品读刘大师的艺术,研究石湾红色人物陶塑。在研究过程中,我不断被感动、被震撼,体会到了“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谁能增加些美到这个世界上,这个人便是天之骄子”这段名言。在一次次发自内心的赞叹,一次次物我两忘的神思遨游中,我读懂了刘大师的陶塑艺术,读懂了作品的深刻文化内涵,读懂了刘大师的为人处世。刘大师乐观豁达,淡泊名利,品格高尚,为人厚道,真诚纯朴,处世严谨,是我最尊敬的红色雕塑艺术大家和良师益友。</h3></br><h3> 刘泽棉创作勤奋,题材广泛,功底深厚,注重写实,高产优质,雅俗共赏,是陶艺界公认的继承传统功力最深的大师。他的雕塑特别注重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把人物的动作、衣着同样视作表现人物特征的“表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创作了上千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各种人物形象,深受收藏家、专家、学者、普通百姓的好评。他的许多作品参加过国家级大展,并到国外展出,获得过各种奖励,在国内外报刊上多次发表,引起强烈反响。</h3></br><h3> 艺术品位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文学艺术修养。刘大师具有老一代艺术家虚怀若谷的艺术素养,诚心向别人求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始终不忘锻炼自己,磨练自己,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艺术创作的源泉。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艺术内涵不断丰富,奠定了厚实的国学文化基础。从他作品的造型、技法、形态、神韵中,可以领悟出蕴远的哲理与人生之道,领略到恢弘豪迈之气。</h3></br><h3> 刘泽棉大师出身陶艺世家,从事陶艺60个春秋,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对人间事物的观察与评判,对社会的责任与抱负,把他的爱、他的情、他的恨都融入到作品之中,创作了大量使收藏家爱不释手的精品佳作,获得了诸多国家级最高荣誉。1980年前刘泽棉创作的作品大多为参加特定的某些大型活动参展之用,或作为企业或政府的赠品,数量很少,有的作品只有一两件;1980年后则适应了收藏市场的需求,开始创意开发,限量(作者签印)塑制。</h3></br><h3> 少年时的刘大师深受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像全国众多青少年一样,从小就对毛主席无限神往,把毛泽东主席的光辉形象印在了脑海中,把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融入到作品之中,转化为创作的动力。</h3></br><h3> 毛泽东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的,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刘泽棉大师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始终牢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走出了一条漫长的红色陶塑艺术探索之路。1952年他才14岁,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就精心塑造第一尊30厘米的毛主席胸像,在展览会上获奖,受到当时石湾镇工商联的特别奖励。同年,在政府的特许下,他用获奖所得的30元奖金,自办起陶艺小作坊,开始制作毛主席像,以及刘胡兰、黄继光、志愿军等英雄人物陶艺作品。1955年参加组织陶艺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并到佛山石湾美术陶瓷厂,同年被选送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民间艺人研究班”进修,打下了造型艺术扎实的基础。从此走上了攀登红色艺术高峰的征程。</h3></br><h3> 二十世纪50-60年代中,是刘泽棉红色陶塑艺术的逐步成熟时期。当时,石湾美术陶瓷厂已开始探索表现工农兵等现实题材的陶艺创作新形式,政治学习、文艺理论研究、到工厂农村深入生活,逐渐形成制度,培育了创作人员的政治敏感性,锻炼了创作人员塑造现代人物的表现能力,建立了创作人员从事集体创作的团队精神。在疾风骤雨般的“触及灵魂深处” “文化大革命”浪潮中,石湾美术陶瓷厂的陶艺创作不仅没有停顿,相反,刘泽棉等一大批艺家对创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探索,调整了陶艺创作的方向,使创作轨道进入了与当时政治动向并进的特殊时期。他们根据时代的特色,丰富发展了的传统的陶塑艺术,使石湾红色陶塑成为中国陶塑艺术中一支异军突起的瑰丽奇葩。</h3></br><h3> <h3>《毛主席胸像》,巨型喷金,刘泽棉大师等集体创作</h3></br><h3> <h3> 刘泽棉大师为巨型《毛主席胸像》配制的基座上刻制铭文</h3></br><h3> 60年代中至文革结束,是刘泽棉红色陶塑艺术创作的升华阶段。他带着纯厚的感情,时代的责任,对毛主席的敬仰,倾尽心力,精心研制敬塑了多种规格的毛主席全身和半身塑像,1967年与马海合作塑制1.16米高的巨型毛主席胸像;1977年与庄稼、廖洪标大师合作的“三伟人”巨型圆雕塑像;形神兼备的中小号毛主席挥手像、精美绝伦的毛主席微型浮雕系列头像等等(有的为集体创作),成为石湾名副其实的红色雕塑大家。</h3></br><h3> 在此期间,刘泽棉还创作了大量带有鲜明时代特色、反映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作品。与陶艺家马海联手创作的彩釉《铁人王进喜》塑像,通过厚重的石湾陶,塑造了王进喜身披咖啡色羊皮大衣,穿一套蓝色制服,挎一军用黄色书包,手拿一卷文件,头戴蓝色工人压舌帽,脚穿大头皮鞋,抬头挺胸,精神抖擞,代表石油工人赴京参加英模会后带着祖国的嘱托满怀信心归来的情景,洋溢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英雄气概。又如彩釉《大庆人》塑像,则塑造了大庆工人身穿羊皮大衣,头戴羊皮帽,脚穿雨靴,肩扛大扳手阔步向前的形象,表现出石油工人钢筋铁骨,战天斗地,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精神。</h3></br><h3> <h3>《 铁人王进喜》造像,刘泽棉、马海合作</h3></br><h3> 再如,刘泽棉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创作的翠毛釉《愚公移山》,作品中老愚公手拿镢头,脚踏大山,表现出老愚公意志坚定,挖山不止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歌颂了大寨人的精神。《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塑像,塑造了中国医生正在非洲椰子树下,为黑人小孩看病的一个场面,人物造型神态真实、自然、生动、传神。同一时期,刘大师还与苏锡荣等共同创作素胎《银球传友谊》塑像,表现了当时“乒乓”外交,以“小球震大球”的情景。</h3></br><h3> 刘泽棉大师还根据文学作品,塑造了诸多深入人心、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海岛女民兵》塑像,真实地再现了六七十年代海岛女民兵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英姿,她们头戴斗笠,身穿红衣绿裤,身挎钢枪,腰系子弹带,目视前方,为保护国家的安全日夜巡逻在海防前哨。1966年刘泽棉和庄稼、廖洪标等大师合作《红灯记》中的主要英雄人物形象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表现出三代人在刑场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h3></br><h3> 刘泽棉大师还根据毛泽东诗意和书法艺术探索、创作陶艺作品,将诗词入陶塑、书法入陶塑,陶塑融书画、陶塑融意境,成为诗、书、画,山、水、情相互交融的壮丽的立体诗篇。其中具极高艺术价值的有根据毛主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诗意创作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伟人策马前行的大型圆雕塑像。</h3></br><h3> 根据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片》诗意集体创作的“青松”、“红梅”大型花瓶,将毛主席两首诗的书法作品与青松和梅花,以高浮雕的技法融为一体;</h3></br><h3> 根据毛泽东《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意创作的书法艺术与一座大雪山、56个红军战士、2匹战马融为一体的、彩釉色圆雕《红军爬雪山》。还有重要历史时期和重大历史题材的一些经典宏篇巨作,如:以文化大革命为题材集体创作的大型组雕《红卫兵赞》;以粉碎“四人帮”为题材创作的大型彩釉组雕《人民胜利了》;以革命样板戏为题材集体创作的大型长景式彩釉组雕《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以阶级斗争为题材集体创作的大型长景式素胎组雕《收租院》等。</h3></br><h3> 早在50年代,石湾雕塑现代题材创作就走在了全国陶瓷雕塑艺术的前列,特别是60、70年代期间,以反映现实生活,塑造英模人物形象为中心主题的创作,起到了示范性、导向性和引领性的作用。从60年代初开始,石湾以刘传为领队的众多高徒名手团队,担当社会责任,紧跟时代步伐一一艺术报国情感真,开拓创造献诚心。承前启后领新风,雕古塑今定乾坤。创造性的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精品佳作,十多种大型群雕和特大型组雕,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样板性。其中有八套故事情节为连续性、长景式鸿篇巨制组雕,作品中的人物都在10件,几10件以上,有两套多达100多件(包括人物、动物、配件);展览陈列长度几米,10几米,最长的达到30米之多。在当年,这类作品多为按上级下达的特定任务创作,并承担着为多个省、市订制、输送雕塑样板的任务,曾在全国多个大型展览宣传活动中引发过巨大艺术轰动,产生过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国内外政界、艺界的高度赞赏与热切推崇。</h3></br><h3> 红色收藏界和陶瓷雕塑界把石湾八套重量级、样板式红色组雕誉为《八大红组雕》。一一全国有《八大样板戏》,石湾有《八大红组雕》:</h3></br><h3> 1、《收租院》,大型长景式、连续性素胎组雕;</h3></br><h3> 2、《红灯记》,大型长景式、连续性彩釉组雕;</h3></br><h3> 3、《白毛女》,大型长景式、连续性素胎组雕;</h3></br><h3> 4、《智取威虎山》(大型长景式、连续性素胎组雕);</h3></br><h3> 5、《红卫兵赞》,大型长景式、连续性素胎组雕;</h3></br><h3> 6、《毛主席像章母模》,单枚多件素胎组合式;</h3></br><h3> 7、《十大英雄人物》,单件素胎组合式;</h3></br><h3> 8、《人民胜利了》,大型长景式、连续性彩釉组雕;</h3></br><h3> 另有《今日长缨在手》里程碑式、典范之作大型单组彩釉群雕,《誓把山河重安排》大型单组、分体式、多件组合创新型彩釉经典群雕,《创业》大型分体式、组合彩釉经典群雕,《十大元帅》单件组合式素胎群雕等。</h3></br><h3> <h3>鸿篇巨制《收租院》组雕局部,刘传、庄稼、廖洪标等集体创作</h3></br><h3> <h3>《收租院》全套作品在第20届广交会上隆重展出,乌干达访华经济代表团在工艺品大厅观看展览</h3></br><h3> <h3> 全套《收租院》藏品整理现场照片</h3></br><h3> <h3>《收租院》主要作者刘传大师(前排中)和夫人陈少英(前排右)与香港藏家鉴赏“收租院”藏品</h3></br><h3> <h3>笔者与《收租院》主要作者之一廖洪标大师,在展览现场探讨创作背后的故事</h3></br><h3> <h3>廖洪标大师为《收租院》题字:“石湾陶塑经典巨作收租院”。左起:刘传大师之子刘桂芳、佛山博物馆馆长曹学群、廖洪标大师、笔者王光胜、梁园博物馆馆长叶蔚标</h3></br><h3> <h3>鸿篇巨制《红灯记》组雕局部,庄稼、刘泽棉、廖洪标等集体创作</h3></br><h3> <h3>《红灯记》作品在第22届广交会上展览,并在《贸易与旅游》刊物上发表</h3></br><h3> <h3>《白毛女》大型组雕局部,庄稼、刘泽棉、廖洪标等集体创作</h3></br><h3> <h3>全套《白毛女》藏品整理现场照片</h3></br><h3> <h3>笔者与《白毛女》作品主创者之一刘泽棉大师在鉴赏藏品</h3></br><h3> <h3>全套鸿篇巨制《智取威虎山》组雕整理现场照片</h3></br><h3> <h3>《智取威虎山》组雕局部,庄稼、刘泽棉、毛桂珍等创作</h3></br><h3> <h3>笔者与《智取威虎山》主创者之一刘泽棉大师等在鉴赏藏品。左起:霍家荣、王光胜、陈月华、刘泽棉、廖志勇、刘炳</h3></br><h3> <h3>《红卫兵赞》大型组雕局部,庄稼、刘泽棉、廖洪标等集体创作</h3></br><h3> <h3>《红卫兵赞》在第22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出,并刊登在《贸易与旅游》杂志上</h3></br><h3> <h3>《毛主席像章母种》多件、组合式、成套浮雕头像局部(石膏原作),庄稼、陈保国、刘泽棉等创作</h3></br><h3> <h3>《毛主席像章母种》多件、组合式、成套浮雕头像局部(陶瓷原作),庄稼、陈保国、刘泽棉等创作</h3></br><h3> <h3>刘泽棉大师在《毛主席像章母种》背面题写铭文</h3></br><h3> <h3>《十大英雄》人物塑像,石湾美陶厂陶瓷艺术家集体创作</h3></br><h3> <h3>《粉碎 “四人帮”》长景式大型组雕局部,石湾美陶厂陶瓷艺术家集体创作</h3></br><h3> <h3>全套《粉碎 “四人帮”》藏品整理照片</h3></br><h3> 刘泽棉的创作中,大者恢弘磅礴,小者匠心独具。特别是在塑造群雕式和组雕式工农兵、英雄模范人物塑像时,为烘托某种特定意境而塑造一些浓缩的景观和配饰,使作品既有别致之韵,又有和谐之美,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情感意境融入其中。这是石湾陶艺家和刘大师的独特创造,是石湾陶塑艺术与伟人思想感情、书法绘画、文学艺术等高度融合。</h3></br><h3> 20世纪90年代直到新世纪初,是刘泽棉陶塑艺术创作的顶峰时期。其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红色雕塑一代宗师。先后创作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毛主席招手塑像》、庆祝建党80周年的《毛主席背手像》、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毛主席去安源》塑像(父子合作);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坐像,应邓小平女儿邓楠之邀为祝贺邓小平90华诞创作了《邓小平半身像》、纪念邓小平诞辰93周年的邓小平站像、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坐像。</h3></br><h3> 2、进入新世纪后刘泽棉大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深远影响</h3></br><h3> 刘泽棉大师陶塑艺术创作品类众多,不同时期各具特色。进入21世纪后,刘泽棉的创作更是浓缩了几十年的个人艺术精粹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巨大的发展变化,手到之处,皆为经典楷范,可谓是“万里江山掌上塑,历代豪杰展风华”。</h3></br><h3> 2004年隆重推出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这尊表现改革巨人、世纪伟人、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坐像,造型准确,刀法细腻,雕工精湛,线条流畅,纹理清晰,刻画得神奇自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如一幅工笔立体画像活现在世人眼前。小平同志坐在藤椅上,左手拈烟,面带微笑,神态从容,形象刚毅,表情可亲,从其洞察时代风云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欣慰地注视着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正在朝着小康社会大踏步前进的美好景象。这尊塑像充分表现了时代巨人邓小平的光辉形象、伟人风采和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了刘泽棉大师陶艺作品“以形写神、以神传情、形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完美思想境界。</h3></br><h3> 2003年刘泽棉大师指导兆津、志斌两个儿子,经过数月研制,隆重推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毛主席去安源》塑像,当中国第一红色家庭的主人——邵华将军见到此像后,激动地双手捧在胸前,细心观看,端详良久,高兴地说:“做的非常好,很像主席青年时代,风华正茂的光辉形象的神韵,我太满意了。”邵华将军特意决定制印监制五尊,分别敬送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安源毛主席纪念馆、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湖南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韶山湘乡东山学校永久珍藏。邵华将军还亲自邀请刘大师的长子刘兆津一家,于2003年12月26日专程赶到湖南,参加了向湖南第一师范、韶山湘乡东山学校举行的“毛主席去安源”塑像隆重赠送仪式。</h3></br><h3> <h3>向国家军事博物馆捐赠陶塑作品《十大元帅》,作者刘泽棉、梅文鼎、黄松坚、刘炳、霍家荣</h3><br><h3> 200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刘泽棉会同梅文鼎、黄松坚、刘炳、霍家荣五位国家级大师通力合作,成功塑造了一套《十大元帅》,填补了中国军事博物馆陶瓷塑像珍藏的空白。</h3><br><h3> 2009年,在庆祝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年过七旬的刘泽棉大师满怀激情和一腔热忱,精心塑造了《开国大典》毛泽东经典塑像。</h3><br><h3><br></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