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快乐,让语文课堂走向成长;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真实,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教学研讨,让所有教师走向成熟!</h3><h3> 2019年12月12日上午,九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组热情满满地齐聚六楼中型会议室,来聆听由康老师和三年九班的学生一起带给我们的一节古文示范课《司马光》。</h3> <h3> 康老师以《孔融让梨》《曹冲称象》两个故事图来导入,一开始就调动起孩子们要听故事的兴趣,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古文故事《司马光》。</h3> <h3> 在学习古文前,康老师引导孩子们对司马光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把古文中易读错的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单独摘出来,让学生们读,力求读准确。并且把这些生字集中进行识记和书写。重点指导三个带有“手”的字——持,登,弃。(追根溯源,字理识字)</h3> <h3>老师讲得很仔细,学生们听得很认真。</h3> <h3> 字写好了,要开始学文了。学之前康老师让同学们比较了一下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和之前我们学的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只见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地看,认真地思考。自找自说自分。</h3> <h3> 康老师把这一课的重点落在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朗读上。自己读,指名读,画节奏线后再读,横着读,竖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孩子们的读书声,如泉水叮咚,又如清脆的鸟鸣,声声入耳,多么动听!</h3> <h3> 课文读懂了,读美了,意思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故事自然而然就会讲了。</h3> <h3> 课堂上,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讲,争先恐后地举手,声情并茂地朗读,无不展示师生智慧火花碰撞的成果。果然在大量练读后,大部分学生可以把故事讲下来了。</h3> <h3> 康老师为感兴趣的学生推荐了《趣味小古文》,让孩子们对古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h3> <h3> 课后,康老师对这课进行了梳理——紧扣新教材 ,勾连前后;抓住关键词,提升素养。</h3> <h3>抓关键词:课文。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画节奏线,多形式朗读,注意停顿。</h3> <h3>从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h3> <h3> 之后,大家积极地参与了评课,对康老师这一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h3><h3> 我们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收获颇多。我们明白了生字原来可以这样教,字音,字形,子义,及它的变形,来源,这些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汉字。我们明白了除了朗读的形式多样外,还可以把它放在不同的卷轴上,了解从古至今的书写习惯。我们明白了原来资料袋可以这样来用,让孩子们自己提取获取到的信息,和大家交流沟通。</h3> <h3> 我们三语组在在陈老师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的教研,聆听示范课,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责任在肩,砥砺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