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山城重庆,钟灵毓秀,城在山中,山在城里,层层绿水绕青山,环环青山抱绿水。大美重庆不仅有着秀美的风光,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一座拥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传统文化之城,又有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卓越风姿。</h3> <h3>而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西南大学就座落在这青山绿水间。从三晋大地来到山城重庆西南大学学习已经是第二天。通过两天的学习,感受了西南大学校园的优美环境,更感受了这里的文化和人文,聆听了原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陈志彪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导、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刘革平教授、夏海鹰博士、西南大学深度学习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副教授、重庆北碚区教委副主任胡航博士、重庆市巴蜀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刘勇老师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h3> <h3>第一,这里的专家,教授或决策者拥有很深的政策理论水平,尤其是对国家政策,十九大报告,习主席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主题教育政策理解到位,并烂熟于胸,并且能够结合工作运用到实践中。陈志彪教授已经75岁,对19大报告能够倒背如流,报告3万多字,30个大点,多少个小点,能够按顺序熟练背出来。刘革平、胡航教授教授对19大报告和习主席讲话运用自如,在做报告过程中能够熟练引用习主席讲话,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国家政策和理论有效落实。比如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落实,对部分不能随班就读的学生送教上门工作做得很到位。通过听专家报告和深度学习,让我熟悉了国家政策,也给我们开展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明了方向。</h3> <h3>国家发展中师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原因。</h3><h3>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中师办学和教育呢?77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复出,当年决定恢复高考。82年决定在全国80%的县都建设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中等师范教育?是因为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很多学校缺乏师资,很多老师连正确的知识都无法教给学生。建设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中师就是要解决知识正确,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的问题。中等师范教育从82年开始98年停止,共经历16年时间。从78年改革开放到88年,差不多10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发展增量很少,改革开放的红利并没有释放出来,直到1992年国家经济才有所好转,人民有了更大的获得感,物质财富相对丰富,当时公务员工资翻了三倍。为什么改革开放10年后才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是因为82年中师教育开展后,培养了这一代人成长起来并释放到各行各业。当时,最好的初中毕业生考中师,毕业后当老师,剩余的考高中,上大学。这些中师生到现在还在一线教学,大多成了校长,教导主任,成为现在,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中坚力量。这些中师生在国家改革开放前期响应国家号召没有上大学,大多一直默默无闻从事着基础教育工作,他们也是牺牲者。习主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们正是承担起了时代的使命。</h3> <h3>国家进行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在1998年也就是改革开放20年的时候,国务院进行了教育质量监测,经监测后评价得出结论:我国那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并在当年提出新课程改革,从知识正确教育时代走向知识掌握和应用时代。也是从这一年起,国家停止中师招生,中师教育完成了历史使命。也正是这一年,国家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工资再次翻番,是因为改革开放也是教育或人才培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释放了生产力。课程改革最初在上海进行试点,2001年全面推广。</h3> <h3>直到2008年前后,国家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当时国家机构和各方面科学家团队平均年龄28.8岁,正是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这批人是在解决知识正确教育时代成长起来的。</h3> <h3>国家2007年起为什么开始招生免费师范生。教育部有6所师范大学招生免费师范生,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这六所师范大学毕业生比博士,硕士毕业的学生还要好找工作,很多大城市有名的高中初中只招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六所师范大学毕业的免费师范生。这六所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工作两年后可以免试上研究生。这个政策当时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拍板决定的,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亲自接见了第一批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免费师范生呢?为什么要在全国六所顶级的师范大学进行免费师范生教育呢?这又是国家决策。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那一批中师毕业的中师所具有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人才培养由知识应用层向思维层转变,由知识正确向深度学习转变,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免费师范生承担着这一历史使命和重任。这六所大学免费师范生招生要求是很高的,条件优厚,待遇好,对学生素质要求也很高,璨象82年开始招生中师差不多,当时最好的学生要考中师。这六所大学毕业的学生目前至少分配到地级市名高中教学,并且可以进教育部专家组。</h3> <h3>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勇于承担使命,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去想问题,做好手中的工作,才能活好当下,才能有大格局,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h3> <h3>近几年国家为什么密集出台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文件和政策?大家想一想,国家2050年目标是什么?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国家在2017年召集全国专家(期中就包括今天上午给我们讲课的西南大学博导,胡航教授)进行研究,怎样实现2050年国家目标。当时中央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无法实现2050年的目标。为什么,国家制订大政策,一般时间跨度是20年,20年正好是一代人,教育培养一代人差不多20年,2030年至2050年是20年。当时,参会的专家一致认为2030年无法实现教育现代化,最终定在2035年,因此国家制订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因此,最近两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很多教育信息化文件,方案,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占领世界科技和制造的制高点,全面参与世界一流科技竞争。改革开放40年,正是国家重视教育,在教育上投入巨大,中国教育释放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让美国等西文发达国家有所忌惮,才发动了贸易战,实质是要阻止中国发展高科技。中国每一个阶段发展都是从教育变革开始的和伴随的,只是我们有时侯不理解国家政策。对于国家政策我们勿需怀疑,那是中国精英在当时世界时代背景下制订出来的,我们执行就是,理解要做,不理解也要做,早做早受益。</h3> <h3>那么目前,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经过专家的点拔和讲解,我们首先要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这是国家战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设立信息官,学校教育决策要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二是创造或建设信息化应用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展深度应用。坚持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坚持把应用驱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方针;坚持把转变观念和培训提高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把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作为推动工作的基本方式;坚持把立足实情,因地制宜创新应用模式作为基本导向,努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h3> <h3>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两天的学习,不仅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上专家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