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隐士</h3><h3>编辑:志军</h3><h3>时间:2019.12.12</h3> <h3>做为长年北漂在北京的外地客,对北京的地理条件及其环境都了解的甚少,所以想通过摄影记录的方式,对北京古城的名胜古迹,地理位置做一下了解和记录,也沒白呆回京城,老了也好做个回忆,首先从南之中轴线说起吧。</h3><h3><br></h3><h3>一、北京南中轴线,永定门~天安门</h3><h3>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离不开中轴线。在历史上,这条中轴线也被称作“龙脉”。它是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长达7.86公里的线路上,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h3><h3><br></h3><h3>
</h3><h3>在这条中轴线上,作为京城外城最重要的城门,也是南中轴线起点的永定门,作用至关重要。而永定门,因为独特的位置,呈现出别样的韵致。
</h3><h3>
</h3><h3></h3><h3>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迎来了又一次大规模建设高潮。此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环绕着原有的京城修筑一圈“外罗城”,以保护各城门关厢地区以及京城周边东西南北四郊各坛庙不受到北方蒙古军队的侵袭。然而由于经费有限,原有计划最终搁浅,取而代之的是只在南侧修建起了一座“南城”,并开有七座城门,这七座城门中最为宏伟的当属永定门了。永定门最早称为“正阳外门”,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为永定门。</h3> <h3>(一)永定门</h3> <h3>永定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起点,北京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而在这所有的门中,永定门是最大的一座。</h3><h3>这座北京最大的城门始建于明嘉靖32年(1553年),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h3><h3>400多年间,这座城楼随着时代波诡云谲,可谓命运多蹇。清代乾隆年间,永定门重建。</h3><h3>上世纪50年代,由于被“古城影响现代建设”思想左右,永定门瓮城城墙于1950年开始被陆续折除,1957年以妨碍交通和己是危楼为名,永定门城楼和箭楼遭到折毁,1999年,北京市政协委员提出重建永定门提案,得到批复,城楼于2003年开始复建,2005年9月,永定门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中瓮城和箭楼尚未复建),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永定门城楼,重新屹立在北京中轴龙脉的最南端。</h3> <h3>丈量距永定门起点距离为72丈</h3> <h3>(二)天桥</h3><h3>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日天桥,这座桥是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的,故称之为天桥。</h3><h3>据记载,大约在元代建的天桥,南北方向,两边有汉白玉栏杆,桥北边东西各有亭子,桥身很高,光绪三十二年,天桥的高桥身被折掉了,改成了一座低矮的石板桥,后经多次改建,于1934年全部折除,桥址不复存在了,但是天桥做为一个地名一直保留下来。</h3> <h3>(三)前门大街</h3><h3>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止天桥路口,全长840米,是北京中轴线最重要地段,也是古都风貌保护的核心地区,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前门大街就是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必经御道。</h3> <h3><br></h3><h3>(四)正阳门</h3><h3>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4年(1439年),建筑形式是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卷拱卷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箭楼设四层箭孔,每层13孔,东西共设四层箭楼,每层4孔,抱厦东西两侧各五孔,共94孔,供对外射箭用,箭头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h3><h3>正阳门箭楼从它建起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更成了北京人游览的场所,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30年代增设电影院,1949年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式</h3><h3><br></h3> <h3>(五)中国零公里起点标志</h3><h3>由交通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开展的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用青铜合金铸造,造型古朴庄重的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于2009年9月24日上午安放在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前,是在正阳门和毛主席纪念堂,国旗杆一线的中轴线上,范围是1.6米见方,中国零公里标志是黄铜铸成,东西南北四个铜字,在铜字的内侧是朱雀,青龙,白虎,玄武中国古代四种神兽的图案,标志的中心则是一个车轮,用古代车轮的形象代表以首都北京为中心,四通入达的中国公路网。</h3> <h3>(六)毛主席纪念堂</h3><h3>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5.72公倾,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始建于1976年11月份,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其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南北正面镶嵌着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44根方型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h3><h3>毛主席纪念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革命领袖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堂内一层有北大厅,瞻仰厅,南大厅。</h3><h3>二层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和电影厅。</h3> <h3>(七)人民英雄纪念碑</h3><h3>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一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h3><h3>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做为海棠形,东西宽54.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有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h3> <h3>八、天安门广场</h3><h3>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止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h3> <h3>下篇将陆续拍摄北之中轴线,天安门~钟鼓楼~奥体中心~仰山之新增中轴线止点</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lenpg2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军事博物馆</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