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同成长

弋阳县第一小学 汤苏月

<h3>2019年12月12日,我参加了弋阳县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黄慧英老师执教的《司马光》、余玲英老师执教的《竹节人》、周雯老师执教的《比尾巴》、程弋老师执教的《麻雀》、叶小燕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这次培训让我对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了些认识,真的是意犹未尽,收获良多。</h3> <h3>活动开始之前李向明主任致辞</h3> <h3>第一课是黄慧英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司马光》</h3> <h3>她通过现代语言与文言文之间的不同表达方式作为切入点,引入本堂的新课。再带着任务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划节奏读等等,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渗入课外知识。整堂课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h3> <h3>黄慧英老师做课后交流分享</h3> <h3>第二堂课是余玲英老师执教的《竹节人》。这是一篇学习阅读策略的课文,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它与普通课文不同,它的指向目标要明确,目的不同所关注的内容也要不同。</h3> <h3>余玲英老师做课后交流分享</h3> <h3>第三堂课是周雯老师为我们呈现的精彩一课《比尾巴》。她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她的课堂趣味性强,在有趣的同时把握了重点识字写字与朗读的教学。</h3> <h3>周雯老师做课后交流分享</h3> <h3>第四堂课是由程弋老师为我们带来的《麻雀》。这是一篇习作单元里的课文。程弋老师带着明确的任务,通过她精心的设计,搭建表格支架,引导学生知晓作者写作技巧,突破了重难点。</h3> <h3>程弋老师做课后交流分享</h3> <h3>最后一堂课是由叶小燕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她通过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的呈现,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视角感受情感,最后的小练笔非常贴合实际,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h3> <h3>黄鸿燕老师对五位优秀教师进行评课</h3> <h3>与听课老师进行互动交流</h3> <h3>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h3><h3>新教材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这就要我们自己进行梳理,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h3><h3>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其次,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h3><h3>总而言之,在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语文的天地是宽广的,我们语文人要携手共进,共同开启语文课程的新天地。</h3> <h3>  最后是李向明主任总结发言</h3>

语文

老师

学生

教材

执教

教学

课后

程弋

课文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