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致青春33】老师,你真贱

宝玲

<h3><br></h3><h3> 前天下午我的支教队友李老师上课回来,有些失望地对我说,这些乡村的孩子挺不善良的。<br></h3><h3><br></h3><h3> 我听了心里一沉,李老师说话看似很平和,但我听得出来,这话分量挺重的。我就赶紧问问发生什么事。</h3><h3><br></h3> <h3><br></h3><h3> 李老师说,她去班里上课,小Z趁着在讲台上演板的机会在她背后搞鬼,逗得学生们哄堂大笑。</h3><h3><br></h3><h3> 事后,有学生告诉她,课堂上小Z在她背后做各种打老师的动作逗大家开心……</h3><h3><br></h3> <h3>&nbsp;</h3><h3> 这个周一夜自习,我也经历过李老师类似的遭遇。看似是个别学生调皮,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能理解李老师的心情。</h3><h3><br></h3><h3>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总是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的孩子更懂事、更能吃苦。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个案,但却并非普遍现象。我认为,觉醒的孩子早当家,这跟跟穷富真没有必然关系。</h3><h3><br></h3> <h3><br></h3><h3> 如今的农村,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即使父母在家,也是问题重重。</h3><h3><br></h3><h3>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忽视 “养成教育”,还有隔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家庭教育处于矛盾甚至是缺失状态,这些问题最后都呈现在孩子身上。</h3><h3><br></h3> <h3><br></h3><h3> 我们学校在郑州只是一所普通的公立初中,我们同事也经常抱怨生源不好,他们基本都是被所谓的私立学校筛选剩下来的。</h3><h3><br></h3><h3> 我们很多学生都是进城务工或做生意人员的子女,他们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这些孩子教育起来特别费劲,这些的确是事实。</h3><h3><br></h3> <h3><br></h3><h3> 但来到这里支教后,真正接触这里的孩子及其背后的家庭,我们才意识到,那些有能力带孩子进城上学的家庭,他们的理念和能力在老家还都是佼佼者。</h3><h3><br></h3><h3> 这些在乡村留守下来的家庭和孩子,在各方面的资源更匮乏,这些孩子教育起来更困难。</h3><h3><br></h3> <h3><br></h3><h3> 这里的孩子不讲普通话,关键是他们的方言我们也听不太明白(语文课堂上,我强制推行普通话);</h3><h3><br></h3><h3> 这里的孩子见面不知道打招呼问好,更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表达友好;</h3><h3><br></h3> <h3><br></h3><h3> 这里的孩子基本没有阅读习惯,知识面乏善可陈,每天的阅读分享活动开展起来格外费劲;</h3><h3><br></h3><h3> 这里的孩子不敢登台讲话,班里每日课前阅读分享,不少人课下精心准备,忐忑上台后很快就卡壳了;</h3><h3><br></h3> <h3><br></h3><h3> 这里不少孩子出口成“脏”,反复提醒引导,他们却不以为意;</h3><h3><br></h3><h3> 有的孩子找我们借钱不还,我们的宽容不追究导致的后果是,不少学生学生以各种理由找我们借钱、代买东西。</h3><h3><br></h3><h3> ……</h3><h3><br></h3> <h3>  </h3><h3> 不过这都没有关系,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点一滴去做、一点一滴去改变。</h3><h3><br></h3><h3> 这不正是我们支教的价值所在吗?</h3><h3><br></h3> <h3><br></h3><h3> 无独有偶,连续三周感冒一直未愈,昨天我端了一杯刚刚冲好的感冒清热颗粒去班里上课。坐在第一排的小W,时不时用好奇而夸张的表情关注我的杯子。</h3><h3><br></h3><h3> 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也为了让他尽快收心,我就顺势把杯子端到他面前,就让他一次看个够吧。可能是他对我的反应有些意外,脱口而出说了一句,“你真贱!”</h3><h3><br></h3> <h3><br></h3><h3> 吓得我赶紧把杯子收回来,一时竟然无语。从教十来年,不敢说“阅”学生无数,但还从来没有被学生这样怼过。我看了他一眼,什么都没说,不过内心的情绪却在不断翻腾。</h3><h3><br></h3><h3> 我明白,这固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但也不容小觑。</h3><h3><br></h3> <h3>  </h3><h3><br></h3><h3> 这个孩子这样出口成“脏”,固然跟他平时的说话习惯,但他能对老师这样无所顾忌地出口成“脏”,这本身就是问题,至少说明这个孩子对老师缺乏最起码的尊重。</h3><h3><br></h3><h3> 从五月初结识这个班的孩子,到如今已近一年。我们已由对彼此的新鲜好奇变得逐渐熟络起来,我和李老师都曾是有情怀有干劲的班主任,经手处理过很多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h3><h3><br></h3> <h3><br></h3><h3> 随着岁月的积淀和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我们早已过了那种为了成绩或为了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不择手段”的阶段,我们不认为凭借着“抠抓管卡压”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潜能。</h3><h3><br></h3><h3>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俩经常探讨如何能以更高的智慧去引领这些乡村的孩子?如何能给这些孩子们更好的帮助?于是,我们对待学生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耐心、包容、鼓励和等待。</h3><h3><br></h3> <h3><br></h3><h3> 我们渐渐发现,有些学生能体会到我们的真诚和用心,对我们特别依恋特别关心,时不时地会担心我们支教结束会离开这里。</h3><h3><br></h3><h3> 但有一些学生并不懂事,他们把我们尊重、平等、包容的教育理念当成好脾气、好欺负,随着对我们的熟悉,调皮捣蛋的本性开始肆无忌惮地显露:</h3><h3><br></h3> <h3><br></h3><h3> 上课,总有那么几个人三番五次用各种方式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把大家从学习上带偏,我们需要费劲地维持纪律,往往是按下葫芦起了瓢;</h3><h3><br></h3><h3> 收交作业跟要狗肉账一样,反复催交仍收不齐,时不时需要在餐前饭后各种围追堵截;</h3><h3><br></h3> <h3><br></h3><h3> 有学生出现问题了,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他不仅不认账,还总要当面顶撞、狡辩;</h3><h3><br></h3><h3> ……</h3><h3><br></h3> <h3><br></h3><h3> 作为十几岁正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出现这些问题也属正常。但是出现问题后,如果没有人及时引导,可能就成问题了。</h3><h3><br></h3><h3> 我和李老师都意识到学生的思想问题挺严重,也在考虑如何给学生做做思想工作。</h3><h3><br></h3> <h3><br></h3><h3> 上周我们我们俩就议定,等周末学生返校后,趁着这个周一夜自习,我们一起给学生上一节班会课。</h3><h3><br></h3><h3> 李老师还趁着周末留守时间,对兰东那几个村的孩子进行了家访。</h3><h3><br></h3> <h3><br></h3><h3> 到了周一,突然接到学校本周四周五要月考的消息,考虑到学生考试前后思想容易躁动,我们也纠结了一阵子。</h3><h3><br></h3><h3> 后来,我们又临时决定把这次班会课放到月考后,正好接着班会课让学生们收收心,把自身能量收回来,全力备考期末。</h3><h3><br></h3> <h3><br></h3><h3> 结果,该来的终归回来,该爆发的终归会爆发,你想捂也捂不住。</h3><h3><br></h3><h3> 也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那就先把手头的学习进度放一放,我要跟学生好好聊聊。</h3><h3><br></h3> <h3><br></h3><h3> 我让学生安静下来,先是平静地讲述了前两天我和李老师上课时间被学生在背后“打”的事情。</h3><h3><br></h3><h3> 我郑重地问学生们,“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你们是不是觉得在同学面前捉弄老师特别有面子?还有,那些在下面哄堂大笑的看客们是不是觉得捉弄老师特别有趣?”</h3><h3><br></h3> <h3><br></h3><h3> 几分钟前还嘻嘻哈哈的学生们顿时变得沉静下来。</h3><h3><br></h3><h3> 我接着说,“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我认为,不尊重别人的人也不值得被尊重。纵然这可能是开玩笑,但是这样的玩笑一而再地在课堂上开,是非常不合适。”</h3><h3><br></h3> <h3><br></h3><h3> 有些学生示意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讲述了刚刚小W对老师脱口而出“真贱”的事。我说,“小W说得非常对,我和李老师确实挺贱的。”&nbsp;&nbsp;</h3><h3><br></h3><h3> 听我这么说,学生们疑惑地看着我。接着我给学生聊起了上周末回家的一段遭遇:</h3><h3><br></h3> <h3><br></h3><h3> 上周末乘车回郑州,我在车上偶遇了三个卢氏县城关镇中学的老师,当他们得知我们是在兰草支教的郑州老师。</h3><h3><br></h3><h3> 他们说,“兰草这么偏远的地方,我们县城的老师都不愿意去!”</h3><h3><br></h3> <h3><br></h3><h3> 然后,他们还问我,派出支教老师后,我们学校的师资是否紧张。我一时有些疑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h3><h3><br></h3><h3> 他们笑着说,“如果我们郑州的学校用人紧张,能把他们置换到郑州,多好!”我当时什么也没有说,心里却是百味杂陈。</h3><h3><br></h3> <h3><br></h3><h3> 我接着跟学生聊:</h3><h3><br></h3><h3> 先说李老师吧,她已经是天命之年的人,职称早已评过了,省市级各种荣誉早就拿了个遍,工资她拿得的是我们原单位最高级别的,可以说她什么都不缺。</h3><h3><br></h3> <h3><br></h3><h3> 可是她却偏偏要跑到这个离家四五百公里的偏僻山村来支教。因为身体吃不消,受不了往返旅途折腾很少回家,周末经常独自一人留守在空荡荡的校园,天寒地冻,要吃没吃的要喝没喝的,她硬是坚持下来了……</h3><h3><br></h3><h3> 用你们的说法,李老师好像就是挺贱的!</h3><h3><br></h3> <h3><br></h3><h3> 看着大家有些肃然的神情,我接着说:</h3><h3><br></h3><h3> 我也是发神经,放着那么小的孩子不管跑到这里支教。为了不负这份支教工作、也不负家人,周末时间我经常奔波在郑卢之间,每次往返八九百公里,每次单程一路约车还需近八个小时,每个月光就有近两千元花在路上……</h3><h3><br></h3> <h3><br></h3><h3> 我最近感冒了,反反复复近三周始终不见好,放着家里的暖气不享受,还在这里坚守,如此折腾费劲就是为了被有些同学捉弄、被某些同学骂,这不就是挺贱的吗?</h3><h3><br></h3><h3> 说到这里,我听到很多学生轻轻地叹了口气,我看见小W、小Z,还有前两天在课堂上在后面捉弄我的小L已经默默地低下了头。</h3><h3><br></h3> <h3><br></h3><h3> 我接着说,我给大家说这些不是抱怨,我不是诉苦,我只是想告诉大家:</h3><h3><br></h3><h3> 我和李老师都是主动请命来这里支教的,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想给大家带来一些温暖和能量,而不是为了跟大家结仇结怨。</h3><h3><br></h3> <h3><br></h3><h3> 调皮的学生我们不是没有见过,罚抄、罚站、罚蹲、罚跑圈、罚俯卧撑、动手收拾、请家长等大家比较“害怕”、比较“听话”的教育方式,我们不是不会,只是不忍心。</h3><h3><br></h3> <h3><br></h3><h3> 我们不愿意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让你们表面臣服,我们更愿意透过你们的问题去寻找背后的原因,一点一点地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愿意用我们的方式尽我们的能力帮到每一个愿意努力的学生。</h3><h3><br></h3><h3> 可是,如今我们的满腔真诚包容换来了什么?</h3><h3><br></h3> <h3><br></h3><h3> 我们换来的好像不是一颗颗感恩懂事的心,我们换来的是有些同学变本加厉地课堂捣乱、不交作业、捉弄老师、骂老师……</h3><h3><br></h3><h3> 说实话,我们在这里支教的时间毕竟有限,终有一天我们要回郑州,回到惦记着我们的亲人同事和学生身边,可是你们呢?你们还要在这里继续任性、调皮下去吗?</h3><h3><br></h3><h3> ……</h3><h3><br></h3> <h3><br></h3><h3> 下课后,平时从来没有见过正形儿的小W第一时间找到我,面色凝重地跟我道歉。他能主动迈出认错地第一步,我很欣慰,孺子可教也!</h3><h3><br></h3><h3> 我很真诚地接受了他的道歉,并告诉他,“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我只关注当下和今后。”他郑重地点了点头。</h3><h3><br></h3> <h3><br></h3><h3> 中午饭时,李老师疑惑地告诉我,学生今天不知道怎么了,争先恐后地找她交作业要求面批,下课后挤在办公室赶都赶不走,平时反复动员让他们过来面批相应者总是寥寥……</h3><h3><br></h3><h3> 我会心一笑,看来今天的功夫没有白耽误。</h3><h3><br></h3> <h3><br></h3><h3> 令我意外的是,教室一扫平时的杂乱无序,全班正起立背诵课后诗歌,课代表在旁边督导;讲台上,今天的阅读分享者正在布置黑板,做着分享准备。</h3><h3><br></h3><h3> 学生们各安其事,早早进入上课状态,久违的感觉,真好!</h3><h3><br></h3> <h3><br></h3><h3> 不过,我想说的是,我从来不指望一次沟通交流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接下来还需还需持续关注,特别是对问题学生个体的具体关注引导。</h3><h3><br></h3><h3> 不过,教师应该是治愈系的,“善莫大于恕”,有容错的胸怀,有等待成长的耐性,才有给予孩子希望的力量。</h3><h3><br></h3> <h3><br></h3><h3> 事实上,现实中有太多的学生,在人生最应该努力的年龄,选择了安逸。</h3><h3><br></h3><h3> 此时,需要有人用一双强有力的手,帮他们矫正、指路、加油。</h3><h3><br></h3> <h3><br></h3><h3> 可是,时代走到今天,教师已经不能手拿戒尺!</h3><h3><br></h3><h3> 那么,新时代的老师们,我们还需要多远的修行、多高的智慧、多大的能量,才在丢到了戒尺之后,也能“收妖收心”呢?</h3><h3><br></h3> <h3><br></h3><h3> 这是我的思考,也是我的困惑。</h3><h3><br></h3><h3> 这也提醒着我绝不能做片面追求成绩而漠视学生精神成长的老师。</h3><h3><br></h3> <h3><br></h3><h3> 事实上,教育,本来不就是一个不完美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向着完美奔去吗?</h3><h3><br></h3><h3> 我愿意以一个普通支教教师的赤诚,带领着这些乡村的孩子们不断奔向精神的高地。</h3><h3><br></h3><h3> 加油!</h3><h3><br></h3><h3>&nbsp;</h3><h3>&nbsp;</h3><h3>&nbsp;</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2019年12月12日星期四</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