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适用年龄班:大班</h3><h3><br></h3> <h3>作 者:邱朝霞 张蕾 刘晨心 </h3><h3> 莱州市南小区幼儿园</h3> <h3>活动背景:</h3><h3>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强调幼儿教育以健康为首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要以游戏为其基本的活动形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民间游戏,蕴含着我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体育(运动)文化。</h3> <h3> 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前提,以幼儿兴趣需要为出发点,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与操作,能专注,投入,持续的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和玩法,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h3> <h3>与此同时,我们开展了户外自主游戏“竹竿舞”。孩子们通过欣赏竹子,激发兴趣,并探究其玩法,体验其中的乐趣!</h3> <h3>我们的预期目标:</h3><h3> 1、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掌握敲竹竿的节奏。</h3><h3> 2、初步了解跳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体育能力。</h3><h3> 3、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h3> <h3>游戏规则与玩法:</h3><h3> 1.将竹竿横放在地面进行跳跃练习,做热身准备。</h3><h3> 2.两名幼儿负责打杆,打杆的同时喊“开~合~开开~合”,其他幼儿根据竹竿的节奏依次进行跳跃和跨步,并不被竹竿夹到!</h3> <h3>活动过程实录:</h3><h3>活动日期:2019年12月17日</h3><h3>活动区域:户外场地</h3><h3>观察对象:大班幼儿</h3><h3>观察老师:邱朝霞 张蕾 刘晨心</h3> <h3>一、与竹竿的第一次邂逅</h3> <h3> 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操场,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玩的器材,有袋鼠跳的,有推风火轮的,有跳绳的,有丢沙包的……还有几个孩子来回的走动,似乎还没有选好要玩的器材!而王悦暄却站在那一动不动。眼睛盯着前方,不知在看什么。这时,李梓鑫跑了过来,问她在看什么?只见悦暄指着远处放在墙角的竹竿,说:“你看,那有好多竹竿!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李梓鑫说:“不知道啊!要不咱去问问老师吧!”站在旁边的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我告诉她们这些竹竿也是她们可以选择玩耍的器材,两个孩子一听是可以玩的,就开始讨论竹竿的玩法,可是讨论了一会,也没讨论出统一的玩法!旁边玩风火轮的王祥泽,看到她们站在那,什么也没玩,便说:“你们两个在这干什么呢?”悦暄说:“老师说那些竹竿也可以玩,我们在讨论竹竿该怎么玩!”“竹竿?我也想玩,咱们一起去玩吧?”“怎么玩呢?”孩子们一直在讨论着玩法,只听李梓鑫说:“那我们就玩拔竹竿吧,就跟拔河一样,我当裁判,你们俩比赛,行不行?”孩子一听,一拍即合,比赛开始!几轮下来,三位宝贝有点玩厌了,随即坐在地上休息了起来!“啪”一个沙包丢了过来,原来是李宇哲丢的,他过来捡沙包时,看到地上的竹竿,跳了过去!他的这一举动被王祥泽看到了,站起来也开始跳竹竿玩,双腿跳完,单腿跳!王悦暄和李梓鑫看着挺好玩,也跟着跳了起来!</h3> <h3>二、跳出旋律</h3> <h3> 跳着跳着,只听玩袋鼠跳的于馨然在旁边说起了儿歌《唐僧骑马咚哩个咚》,李梓鑫说:“对啊,咱可以边说儿歌边跳呀,老师不是教过我们该怎么跳嘛!”“好好!开始吧!”“唐僧骑马咚哩个咚……”三位宝贝边说边跳,看到她们玩的这么开心,好几位小朋友也放下手中的器材,加入了其中!眼看人越来越多,李梓鑫说:“一根竹竿不够玩的,这也太简单了,要不再拿一根吧!”说完,就顺手又拿起了一根竹竿,放到了旁边,这时两根竹竿是并排放的!王祥泽急了,说:“你这样放,我们怎么玩?”说完,小朋友们都为难的瞅向了地上的两根竹竿!看到宝贝们为难的样子,我说:“宝贝们,一根竹竿可以说儿歌跳,那两根竹竿同样也可以,动动自己的小脑筋想一想怎么才能跳过这两根竹竿,又怎么才能跳回来呢?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听完我的话,孩子们又陷入了沉思!王祥泽却闲不住,在两根竹竿之间跳来跳去,孩子们见他这么跳,也跟着跳起来,“不对,不对,不是这样跳!老师不是说两根竹竿也可以边说儿歌边跳嘛!”李梓鑫在一旁喊到。“好吧!好吧!那跳跳试试吧!”王祥泽说到!一开始,孩子们还是只会跳一根竹竿,跳进两根竹竿中间,就不知道该怎么跳了。看到孩子们一直处于困惑状态,我说:“老师也想来跳竹竿!”说完我就开始跳,左边跳进,右边跳出,右边跳进,左边跳出!孩子们见我跳的挺好玩,似乎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也跟着跳了起来,最后还加上了儿歌!“唐僧骑马咚哩个咚……”孩子们终于学会跳两根竹竿了,而且越跳越有规律,跳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旋律!</h3> <h3> 三、舞出精彩</h3><h3> </h3> <h3> 看到孩子们对竹竿特别感兴趣,回到班里我找了一些关于竹竿的知识和竹竿游戏,孩子们听的都很认真,我还告诉孩子们,其实竹竿还可以用来跳舞!孩子们很惊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着,“老师,竹竿怎么跳舞啊?”“老师,那叫什么舞啊?”“叫竹竿舞吗?”我一听有的孩子说出了竹竿舞,立马回应道:“对,就是竹竿舞,你们听说过吗?”孩子们都在摇头,接着我将竹竿舞的来源讲给了孩子听,并找了竹竿舞的视频供孩子们观赏,孩子们越看越兴奋,有些跃跃欲试!“老师,我们也想跳竹竿舞!”“行,但是,你们得先学会打节奏,节奏对了就会跳了!就像你们刚才在外面边跳边说儿歌那样!”听着音乐,孩子们认真的学习着打节奏,“开!合!开开!合!”……</h3><h3> 第二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一致选择了竹竿,随着欢快的音乐,他们有节奏的跳起了属于他们的“竹竿舞”……</h3> <h3>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h3> <h3>活动的特点:</h3><h3> 孩子们升入大班后。他们的游戏方式不再局限于一个人两个人玩,更多的是小团队协作,他们的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过程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围绕一个话题,共同讨论,共同协商,共同合作来完成!</h3><h3> 大班的孩子心智慢慢成熟,不再满足于服从和追随,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做事情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所以本次活动较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培养!</h3><h3> 而竹竿舞是孩子们没有接触过的,但是孩子们却敢于尝试新事物,探究新事物,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兴趣!</h3> <h3>活动的价值所在:</h3><h3>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能熟练的运用语言和动作来进行交流沟通,共享游戏材料,自主分配。在对话中,能倾听并理解他人说话,能听取别人对游戏的建议。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想法,大胆探索,挑战,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的沟通,并很好的控制情绪,坚持游戏,和同伴友好相处!</h3><h3>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还是很强烈的。当他们一次次要放弃玩竹竿时,却总能探索出新的玩法,而且是将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新的想法相结合,越玩兴趣越浓烈!当他们知道竹竿还能跳出欢快的舞蹈时,更是跃跃欲试!</h3><h3> 游戏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将课程游戏化,更能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更符合幼儿兴趣、更动用幼儿多种感官探索、更激发幼儿潜力、更增加幼儿交往和表现的机会。相信,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必将让我们更多地看到幼儿活泼、灵动的身影,更多地听到他们在游戏中智慧、畅快的话语,更多地感受到他们飞扬、喜悦的心情!</h3> <h3>进一步支持策略:</h3><h3> 投放更多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灵感!在以往的游戏材料投放的实践中发现,如果按功能投放材料。有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运用,如果抛去对材料功能的习惯性理解,为幼儿提供低结构或是非结构开放的材料资源,让幼儿自由选择,可以赋予游戏更多的意义!老师才能真正的保护了幼儿游戏的权利,把游戏还给孩子,把孩子带进游戏,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自由地、健康地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