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中国,长空列战云、风雷遍华夏。</h3><h3> 1949年4月,解放军攻下南京,踌躇满志的毛泽东吟下著名诗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此后,国民党政权“江河日下”,一座座城市很快易主。</h3><h3> 一、山雨欲来</h3><h3> 面对巨变,国民党贵州当局对中共地下党的频繁活动与解放军的节节推进,加紧了内部清查与外部防御工作。根据蒋介石的指示,贵州省主席谷正伦拟定了《贵州省反共保民救国纲领》应变计划,然后从省到专区县市层层实施。这年春,原遵义专员兼保安司令一职出缺,谷以安徽人卢杰接替。卢参加高等文官考试录取后,由铨叙部科长在贵定县任上被提拔为兴义专员,春初接任遵义专员。</h3><h3> 贵州省保安司令部颁布的《除奸工作须知》提出:“决不纵容一个奸匪”“潜伏活动者绝对严惩。”早在5月,遵义当局便着手清查地下党,25日深夜,遵义全城戒严。专员卢杰、县长沈麟书、黔北督导区主任艾超、县党部书记长曹文光等在中山北路(今中华南路)顺天宝金号楼上设总指挥部坐镇指挥,出动军警宪特,以第二次户口检査的名义搜捕地下党。其开出的清査名单中有杨天源、徐继英、潘名挥、陈福桐、江承纲等人,结果因消息走漏一无所获,只在一些人家里搜到《鲁迅全集》《战争与和平》等书。</h3><h3> 1949年的五、六月间 ,由于通货膨胀,遵义形势动荡。这年6月,贵州绥靖公署成立,谷正伦任主任。7月23日,他坐镇贵阳,派省保安副司令韩文焕赴各行政区主持保安行政会议(即应变会议)。韩文焕到遵义后,召集国民党第44军军长陈春霖、第五区(遵义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卢杰、保安副司令赵兴鉴、遵义县长沈麟书及中统、军统、警察局一干人,加上12个县的县长及各县民卫队长开第五区保安行政会议。</h3><h3> 会上部署“应变计划”,并发布《反共保民委员会组织章程》《贵州各县反共救国军组织章程》《扩充民卫武装办法》等册子。参会的除各县县长兼民众自卫总队长及副总队长外,特邀的还有各县参议会议长,以及有实力的豪绅代表,如遵义刘肇基、绥阳樊其书、风冈史肇周、正安闵涤非、道真黄少瑛、仁怀蔡维新等。遵义县邀请出席的比其它县多:有国民党县书记长曹文光、洪门明心印大爷张肇奎、中统黔北督导区主任艾超、省保安司令部派驻专署参谋李厚德(军统)、大财主罗微五等。</h3><h3> 8月,遵义县党部作出部署,通令各区分部书记和委员担任当地乡(镇)的“反共保民委员会”委员。9月,遵义县成立反共保民委员会,县长沈麟书任主任委员,县党部书记长曹文光和县参议长刘肇基任副主任委员。反共保民委员会有党、政、军、特各方首要分子委员约30余人,下设反共防剿队,安排人员设卡放哨,巡逻盘査,加强城区治安防范,参与反共应变。</h3><h3> 9月,贵州第二绥靖区成立,司令部设水硐街(今碧云路中段),国民党中将吴剑平、柏辉章分任正、副司令。</h3><h3> 随着解放大军向西南进军。遵义的情况</h3><h3>日益紧张。驻遵的国民党44军军长陈春霖按上峰指示,下令在遵义实行“焦土抵抗”。其“应变破坏计划”为:一、破坏遵义城,搞“搬家运动”、命令群众疏散下乡、在把遵义变成一座空城的同时,收集汽油、煤油,以便毁城;二、炸毁川黔公路及遵湄公路上所有桥梁,破坏道路,阻滞解放军进军;三、抵挡不住解放军时,就把部队拉下乡打游击。</h3><h3> 同时,遵义城宣布戒严,每夜10时后实行“宵禁”,军、警、宪、特日夜不断“突击检查”。明令公布,一旦抓获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和“通共分子”就地处决。</h3><h3> 二、大军压境</h3><h3> 与此同时,解放军进军疾速,担任西南作战任务的是第二野战军。8月19日,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下达了《入川作战命令》。10月22日,二野3兵团10军向秀山、思南、遵义一线进军。</h3><h3> 第10军进军贵州的作战步骤是:从湘西到贵州铜仁,先占思南、石阡、继而进占黔北重镇遵义城。第10军第28师作为左翼先头梯队,负责解放铜仁、思南、风冈、湄潭、遵义、仁怀、习水等地,然后过赤水挺进川南。10军30师作为右翼梯队,负责解放松桃、德江、绥阳、桐梓等地,再取道合江,北渡长江,向泸州前进。军部率29师为后续梯队,随左翼部队跟进。</h3><h3> 10月31日,28师副师长卢彦山、政治部副主任高世平率84团为先遣支队,沿川湘公路前进。师部率82团、83团和师、团后勤为后续梯队,于11月1日、2日,先后由駐地出发。石阡等县守军见大军压境,闻讯而逃。蒋介石下令“确保重庆、保卫四川”,以第七编练司令部为主组成第十五兵团,任命罗广文担任兵团司令兼108军军长,率部向贵州进发,以阻截解放军由黔入川,罗广文军一部星夜赶赴遵义及乌江布防,企图阻击解放军前进,没想到被解放军抢占先机渡过乌江,渡江后先遗支队昼夜兼程,于19日进至湄潭和风冈县城,两县同时解放。</h3><h3> 11月19日,随着解放军的日益迫近,遵义守军44军向桐梓方向进发,另一部退于遵义县以南乌江桥,44军15师率450团駐遵义新城,保安13团和第8团驻老城,。解放军28师即令先遺支队加速前进,一部直取遵义城,一部从遵义以北迂回包围阻止国民党军北逃。</h3> <h3> 三、斗勇斗智 </h3><h3> 为了策应解放大军挺进黔北,让遵义城完整落到新政权手中,遵义地下党冒着极大的风险积极行动。</h3><h3> 1949年8月,湖南常德解放,隐蔽在那里的中共遵义县委书记杨天源到中共常德地委报到,被调入湖南常德地委宣传部工作,随即奉命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联络处。9月,他受二野联络处主任王子英的指派,潜回遵义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布防情况。</h3><h3> 1949年九月底,杨天源回到遵义,到开明绅士晏东藩家,请晏找到不满国民党当局、时任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而闲居在西坪家中的陈铁了解贵州国民党兵力情况。次日,杨将晏东藩搜集到的情报派人送去二野联络处。当晚,杨天源在晏家向晏东藩及肖义德、欧阳纯儒、李元化等进步人士传达了二野指示。研究迎接解放军以及保护遵义电厂、遵义印刷厂及粮仓物资、争取敌军起义等工作。随后,杨天源紧急撤离遵义,经瓮安、福泉回湖南向二野复命。肖义德等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宣传内容。</h3><h3>早在1949年5月,中共贵州省工委负责青运、学运的宋至平,便指派在贵阳永初中学读书的新青团员遵义人幸必泽返回遵义开展工作,并为他布置任务:指示其同潘名挥等联系发动群众,调查国民党军队在遵义的部队情况,联系可靠的人开展策反工作和对敌斗争。</h3><h3> 6月,幸必泽返回遵义,以小学教师职业作掩护,以省立遵义高中为联络点,开展情报收集工作。并与遵义地下党将进步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读书会,传阅革命书刊,传唱进步歌曲,公演进步话剧,举办壁报和撰写文章抨击时弊,同时,按照中共贵州省工委《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贵州暂行团章》要求,筹划建立曙光社。</h3><h3> 这年7月,曙光社正式成立,社名取自毛泽东的“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一语。社员大多是城区高中学生,一部分为小学教师,也有少数社会青年。全社先后发展社员110多人,其中遵义城区70多人。团溪10多人,绥阳30多人。</h3><h3>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的消息传到遵义,曙光社以交友探亲等方式串联群众,以《曙光》油印刊物翻印散发中共相关文件,同时开展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准备迎接遵义解放。 同时,还将已经争取过来的驻遵国民党军队葛德威连、张健夫连、冯正奇营、地方交警武装加上曙光社成员进行整合,组建成川黔边区纵队(简称边纵),“边纵”由刘兆富(化名任魂)任司令员,幸必泽(化名詹周)任副司令员,潘名挥任政治委员。他们组织翻印《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1万份,秘密在国民党遵义党、政、军、警部门和社会团体、商界头面人物中投送。同时还号召工人、学校师生、居民群众组织起来,护厂、护校、护城,开展反搬家、反疏散、反坚壁清野的斗争,粉碎“焦土抵抗”“三光”政策,并设法破坏44军军长陈春霖及遵义专员卢杰制定的城防计划,打乱卢杰的部署。</h3><h3> 为保证遵义城被完整接管,他们还多方联络洪帮大爷张肇奎,使其起到了重要作用。张肇奎是遵义城新东门人,早年参加哥老会,在湖北汉口开办兴昌公司,曾为贺龙运输军用物资,任过正安县县长。1935年张回遵执掌洪门“仁字同兴会”。被推举为社长。张肇奎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先后倡导、资助兴建遵义川剧院、京剧院、黔北电影院、还募集并筹资建桥修路、开办学校等。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欲借重哥老会力量,委任张为遵义城区联防指挥部副总指挥。为了团结这支力量,杨天源通过兄长杨天泽及地下党相关人员向张肇奎晓以大义,希望他保护城市、迎接解放。</h3><h3> 为了阻止解放大军进程,国民党制定了对川黔线上所有桥梁,特别是乌江大桥的炸毁计划,军长陈春霖为了逃跑,对炸桥计划尤其积极。曙光社见事态严重,立即请张肇奎出面,与拟起义的国民党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吴剑平商议,由他们出面千方百计阻止炸桥行动,找到陈春霖后,吴剑平以影响“贵州人吃盐巴”及“遵义的物资运输”为理由反对炸桥,陈说他是奉罗广文的命令,不炸无法交差。两人争吵起来,张肇奎就从中调和说:“炸桥吴司令对不起贵州父老,不炸桥陈军长又交不到差,两边都需要考虑,依我看多少炸一点算了,两边都好交待。”同时,张又代表地方“官绅士民”送一份厚礼,请陈“约束所部”不要纵火抢劫,还给陈举行“公宴”,宴席上,张话中有话地举杯说:善有善报,陈军长在遵义做好事是为了积德,不是怕将来共产党清算。”陈既得了厚礼,更要考虑后果,不能不有所顾忌。于是,安排手下把鸟江大桥只炸烂一孔了事。</h3><h3> 一向重视乡党情谊的张肇奎顺应形势,他表面应付国民党,暗地配合中共地下组织及吴剑平护厂、护仓,保护县城。解放前夕,国民党设在遵义茅草铺的粮仓大约有30多万斤粮食,遵义县县长沈麟书手令仓库主任李楠根,必须在三天之内烧毁,曙光社和边纵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派李楠根的好友高允夫去找人阻止。李楠根接受高允夫的意见,二人一同前往张肇奎处做思想工作,张也同意不烧粮食,安排手下配合“边纵”把仓库了保护起来。</h3><h3> 11月19日,得知解放军进军消息后,“边纵”安排曙光社白仲乾、王永琪、何国仁前往湄潭迎接解放军。第二天中午,联络人员在三渡关与解放军28师相遇,随即向师政治部副主任高世平汇报了遵义敌情。高和28师副师长卢彦山立即命令该师84团及师直属连疾速奔袭遵义城。</h3><h3> 部队前进到虾子场,恰逢县长沈麟书到此检查乡镇防务,立马将其擒获,他的随行士兵焦老么夜间逃回报信。得知沈于当天下午在虾子场被解放军俘虏后,卢杰急忙命令焚烧档案,将遵义城关防务交给张肇奎、宋华轩等指挥,于二十日夜间,率保安第十三团及专署警卫连向金顶山方向逃走,在仁怀桑木垭喘息三天后,向习水逃窜,落脚于兴隆乡李家寨。</h3> <h3> 四、釜底抽薪</h3><h3> 在大军压境及共产党的政策促进下,经过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积极活动,原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陈铁与国民党275师师长陈德明宣布起义,原国民党贵州第二绥靖区司令吴剑平、副司令柏辉章、275师参谋长兼遵义留守处主任李益昌,军警宪联合稽察处主任李厚德等亦率部起义。起义人员中还包括原国民党“东北剿总”高参朱振民,原遵义警察局长谌伯武及警察大队,敌“防共自卫大队”指挥长、“剿联防指挥部”指挥长的洪帮首领张肇奎,交警总队熊炀召及交警中队,部分国民党军。</h3><h3> 实际上,与国民党当局貌合神离的陈铁早就萌发了起义意愿。早在抗战时期,陈铁便与朱德、彭德怀、刘少奇等中共领导相处融洽。1948年,经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推荐,陈铁任东北剿总副司令。东北解放后,陈铁回遵义家居。后经顾祝同保荐,任国民党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贵州编练新军司令,驻扎遵义编练新兵。4月中旬,第八编练部尚未组成,国防部突然电令撤销,只保留一个军士教导总队,归贵州绥靖公署谷正伦指挥。陈铁赴南京办理编练部结束事宜时,南京政府拟委任他为国防部次长,被他拒绝。在上海时,他与先期通共的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陈又新、中共上海地下党闵刚候取得联系,共同商讨了回黔后进行兵运活动等事宜。</h3><h3> 军士教导总队后来被编为275师,由陈铁堂弟陈德明任师长,兄弟陈水祥任副师长。解放军进军西南以后,陈又新随五兵团指挥机关到达贵阳,没几天就带着党中央和中共贵州省委的指示及董必武亲笔信到遵义约见陈铁等人。曙光社得知这一情况,亦派核心社员王正初通过当地社会关系同陈铁交谈。11月18日,陈铁命275师开到金沙安底并指示准备起义,21日,陈德明代表陈铁宣布通电起义。随后,275师开往遵义龙坪,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归遵义军分区指挥,陈德明转任军分区副司令员。</h3><h3>任第二绥靖区(辖遵义、铜仁)中将总司令的吴剑平是绥阳县人。1949年春,幸必泽在对国民党军政首脑的调查中,了解到吴剑平已经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过联系,思想上处于摇摆期。于是即刻赶到贵阳向省工委作汇报,回遵后,他通过关系找到吴剑平,坚定了他起义的决心,随后双方约定了具体的联络暗号。11月19日,幸必泽收到已秘密起义的敌电台台长送来的情报:乌江下游余庆县孙家渡附近发现解放军。立即同潘名挥、刘兆富等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决定吴剑平率部离开遵义向绥阳方向开拔,以避免同解放军发生遭遇。遵义解放后的11月24日,吴剑平与副司令柏辉章在绥阳老蒲场正式宣布起义,其直属队800余人驻扎高桥听候改编。</h3><h3> 逃到习水的卢杰不久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遵义军分区政治部联络处的一封信及解放军布告,这封信署名的有杜叔机、朱振民、张肇奎、潘名挥、陈福桐等五人。手下的张竹青、赵兴鉴二人提议接受,卢杰不同意。不久,张竹青又收到张肇奎、陈福桐两人签名盖章的信,举余庆县长许用权交代后,安全回家受到宽待例子,促其多做工作,帮助卢杰弃暗投明。时值粮食困难,张、赵主张“分兵找吃”,卢杰同意派张率部开赴仁、桐边界,不久该部起义,使卢只剩下了一个警卫连,行至习水与四川合江县交界的天水池地方,警卫连多系绥阳、遵义两县的人,思家情绪高涨,张、赵见时机成熟,遂放胆公开接受约法八章,实施起义,迫使卢杰交出专员公署兼保安司令印信向解放军投诚。</h3><h3>最终,卢杰拒绝争取而被击毙。</h3><h3> 五.政权建设</h3><h3> 11月21日清晨,解放大军进人遵义城。敌44军150师450团二营营长陈家骥带领490余人起义。11月23日,28师在遵义召开万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师政治部副主任高世平在会上讲话。号召大家维护社会秩序,坚持生产,支援前线,同时还分别召开了工人、农民、商人参加的群众会议,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农民协会、商会等组织。</h3><h3> 早在入遵之前的8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二野总前委的指示,南下支队全体干部便跟随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10月26至27日,南下支队在邵阳召开地委书记和军分区司令员联席会议,明确西进支队二大队接管遵义专区,由陈璞如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李苏波任专员,李程任军分区司令员,海燕任地委组织部长,苗春亭任地委宣传部长,李公俭任地委社会部长,这6人组成了中共遵义地委领导班子。</h3><h3> 11月初,二大队抵达芷江,遵义地委在此举行第一次会议,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进入遵义后,11月25日,遵义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璞如任主任,李程任副主任,江平鲁任秘书长。军管会负责遵义地区全盘接管工作,下设经济、建设、文教、交通、公安五个处,分别对口接管旧政权的相关机构。</h3><h3> 同日,中共遵义地委在豫章中学(今遵义二中)召开干部会议宣布成立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任命江平鲁为市委书记,辛墨林、李舜卿、蒋兰亭、焦星耀为委员,辛墨林为市长;成立中共遵义县委、县人民政府,任命丁涧桥为县委书记、刘锋为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驻罗庄,县政府驻百艺厂。</h3><h3> 11月26日,遵义市人民政府进驻东岳庙原国民党社会服务处(今天义广场处),市委进驻附近的何家巷何公馆办公。在接管步骤上,军管会按照先城市、后乡村,先中心区、交通沿线,再边远区乡的顺序铺开。11月27日,接管工作正式开始。军管会派出军代表分别进驻全市的工厂、学校、银行、单位和街道。涉及旧政权和企业中任职的2500多名人员,政府按照只要不抵抗、不破坏、不敌视,愿意协助接管,一律包下来、量才录用的原则,给予区别对待。</h3><h3> 遵义市的接管工作历时七天。新设置的遵义市政府共接管原政权6个镇65个保784个甲,全市下辖洗马、文化、丁字、丰乐、朝阳、白农6个镇。</h3><h3> 新设立的遵义市还接管了行政机关、银行、邮电、工厂、医院等58个单位,学校25所,接管工作至12月3日顺利完成,由于工作紧张有序,被接管的工厂、交通、金融、商店等很快恢复了生产。</h3><h3> 为了稳定大局,司令员李程、杨俊生、政委陈云开等领导亲自做国民党起义将领和知识界、工商界、民主党派及开明士绅等方面的争取团结、安排使用等工作。地委和军管会多次召集各界代表人士开会。首先召集了以“遵桐派”为代表的国民党上层军政代表人物王家烈、吴剑平、何知重,社叔机、谭星阁、周沆等开会,由地委和军管会的领导向他们讲明全国解放的胜利形势和党对起义、投诚人员、爱国民主人士既往不昝及团结争取政策,欢迎他们依靠抗党和政府,为人民做好事。不久,又在遵义师范、福音堂等处分别召开了一、二百人的各界人土会议,并先后宴请了起义将领和上层代表人物。</h3><h3> 不久,地委接省委的指示,讨论了对陈铁、王家烈、吴剑平等上层民主人士的安排间题,对每人都写了相关材料和推荐安排意见,上报省委。后来,上级安排王家烈、陈铁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安排吴剑平到省政府工作。这些人的妥善安排对稳定局势,团结各界上层人士起到了重要影响。</h3><h3> 遵义解放期间,很多国民党部队及军政人员先后率部投诚、起义。如:275师师长陈德明率两个团1600多人起义;陈家翼率490余人起义:吴剑平率700多人宣布起义;遵义警察局和交警总队一个中队、遵义军警联合稽查处主任李厚德率部起义。这些部队相继投诚起义,对解放遵义,稳定局勢,巩固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1950年5月,遵义地委决定安排了7个起义将领和民主人士任“遵义地区剿匪委员会”副主任或委员,他们是国民党275师长陈德明(遵义军分区副司令员)、原国民党第四军副军长、省第二绥蜻区副司令柏辉章、原国民党第93军副军长蒋丕绪、原国民党少将高参朱振民、民主人士杜叔机、张肇奎和郑代愿等。</h3><h3> 至此,遵义市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