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ed2308">读书吧,因为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馈赠与你。</font>]</h1> <h3> 一年一度的朴园好课堂,总是在学期快结束时,给老师一个激灵,使老师重新打满鸡血,燃起斗志,展示又一年自己的专业成长。</h3><h3> </h3> <h3> 数学老师的展示,在合理安排的一下午时间里, 安静地紧张地有序地进行着……</h3> <h3> 听完郑主任的讲评,已是下班时间,回到办公室的我,坐在办公桌前异常的有些冷静,心里问自己,“你满意自己的表现吗?”“有哪些老师的表现值得借鉴学习?”“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表现得更好吗?”我对自己的回答也是很平静,“在接受的范围内,中规中矩。”“公绪兰,朱孔芝等老教师的认真尽心,崔建垒老师的勤奋板正,孙铭婕老师的淡定自信,刘雨、李辉老师的初出茅庐,杜依娟、陈振凤老师的从学生出发,当然更有徐美霞老师的清晰透彻,再加上还有很多我没看到的……我需要努力提升的真不少。”</h3><h3> 第三个问题,如果再来一次,我应该还会这样设计吧。不是说自己设计的好,而是相反的原因,因为自身学科素养积累不够深厚,我的数学眼界好像触及到了天花板,就只能看得这么高,这么深,这么广了。这节课我想了很多,纠结了很多,最后选择给学生传达两个知识就够了。一个是数学上有个重要的数学结合思想;二是数形结合思想太直观好用了。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借助课件唤醒学生已有的数形结合经验,探究环节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分别体会以形助数、以数解形的优势,进而揭示数形结合的思想,第三个环节联系沟通,回顾一些经典的数形结合的例子:长方形模型教学分数乘法的算理,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解释乘法分配律,令人头疼的鸡兔同笼问题。最后再呼应导入环节,继续借助数形结合理解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想用这些富有趣味的数学素材连续有力地冲击学生对于数与形的认识,使数形结合的思想认识根植于学生的思维深处,从而影响并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br></h3><h3> 坐在下面,听其他老师说课时,拿自己与他们一个个比较,感觉自己这也差点,那也缺点……尤其是在该着重要说的探究环节,表述过于笼统简单,根本没有为学生的学和思有效展开,归因在于我的教学思考还只是一个混沌的模样,自己都还没有想明白,厘清楚,弄细微,与徐美霞老师一看二看三看的层层递进、清晰透彻,相差甚远。</h3><h3> 为什么我还异常的冷静呢?我想是郑主任的耳提面命,急切叮咛给予的紧迫感。讲评时,真是如坐针毡,句句直刺脊梁骨。最戳我心的是,郑主任平时的教务教学工作那么繁忙,都还在挤出时间学英语,打算读数学原著,而我一个大学毕业快10年的闲人,一把时间,用于钻研教材教师用书课程标准,读书积累的时间太少了,这种不投资自己,安于现状的不经济行为,实在不是一个年轻数学人该干出来的事。</h3><h3> 一个学期的结尾能有这样的鞭策,一个初冬的下午能有对自个儿清醒的认识,挺好的。希望多读书多积累,厚积薄发,有一天也能拥有自己的好课,从惊叹别人“原来还可以这样上”,到“原来我也可以这样上”;从“我怎么没想到”到“我也能想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