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情缘五十年

刘文汇

<h3>依然是不见白雪的冬日暖阳,时光竟是这般匆忙,一直觉得什么事情都还赶趟,怎料想?半个世纪倏忽而过——</h3><h3><br></h3><h3><br></h3> <h3>时光如流水般无情</h3> <h3>12月12日,是我到房产处50周年的日子。</h3><h3><br></h3> <h3>1969年12月12日早晨,本钢房福处陈春田和张福俩人领着两辆嘎斯车来到当时的向东学校(今天的本溪高中),将我们60个小男生接到二宿食堂,从此,我们便开始了在本钢,在房福处,也就是后来的房产处的工作。</h3> <h3>大约为期半个月的岗前培训,以忆苦思甜、学习毛著、了解厂情为主要内容。之后我们便被分配到各个连队(车间),开始战斗(那时工作便是战斗)生涯!</h3> <h3>当时尚属于"文革"时期,房福处的权力机构是革命委员会,主任是邸宝纯,处内为政治建厂建制,下属单位为部队名称:车间称连,工段称排,班组称班。</h3><h3>我当时被分到二连三排二班(立信第二锅炉房),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推煤,下班后还要用一至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政治学习和大批判,活靶子是在我们班组改造的四类分子和有各种政治问题的人。</h3><h3>根红苗正苦大仇深大字不识的师傅一本正经的批评教育着被改造对象,发言慷慨激昂,被批判的人认真忏悔认罪,早请示晚汇报对照检查按部就班。该上班准点到达,基本没有迟到的,学习批判后该下班心安理得回家,基本没有早走的。</h3><h3>尽管阶级斗争如火如荼,但是对于我们刚入厂的小青年来说,周围的环境还是挺新鲜的:锅炉、水泵、烟管、风门、风机、压力表、水位计等等以前没见过的机械设备吸引我们询问探索……</h3> <h3>日子不会因为苦难和快乐而放慢和加快脚步,日子也不会是一种颜色。</h3><h3>上世纪70年代,脏、苦、累,是我工作的主旋律,但是上班路上,沿途单位竞相播出的铿锵有力的乐曲,下班后班组学习的读报声,隔三差五在北地俱乐部的全处大会,特别是处内的改温水大会战;隧道窑大会战;本钢的歪头山大会战;五号高炉大会战等等一个接一个的红旗招展歌声嘹亮的大会战,时刻向人们昭示:这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改造后的平西锅炉房。</h3> <h3>我们曾参加过建设的本钢5号高炉。</h3> <h3>1977年5月17日,房福处大修队部分同志。</h3> <h3>1977年夏天,组织派我到桓仁县五里甸子公社向阳山大队做知青带队干部,使我从操作岗位转到管理岗位。</h3> <h3>桓仁县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原桓仁县五里甸子公社向阳山大队)全景</h3> <h3>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由于我仅有的小学文化程度,只能考上一个自己并不理想的大学,但这段经历,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一场质变,是自己从体力劳动者到脑力劳动者的转折点。</h3> <h3>立信街水塔路最南端的这栋原来是砖红色的小楼————本钢房产处办公楼,承载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30年。</h3> <h3>上世纪80年代,房产处办公楼门前的早晨,大家不约而同地在小操场上打篮球,打羽毛球,练单双杠…当熟悉的广播体操乐曲响起,人们自动成行成列,随着舒畅的旋律伸臂、转体、弯腰、下蹲、跳跃…那份温馨和谐的场景至今萦绕在我的眼前。</h3> <h3>1984年3月14日,房产处部分同志在沈阳东陵公园。</h3> <h3>上世纪80年代初,部分同志去千山。</h3> <h3>1987年9月26日,曾在房产处工作过的老同志。</h3> <h3>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房产处部分老领导。</h3> <h3>1986年夏天,房产处办公室部分同志。</h3> <h3>1989年7月29日,房产处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的部分同志在关门山水库。</h3> <h3>上世纪80年代,房产处办公室的部分同志。</h3> <h3>上世纪80年代,房产处办公室的部分同志。</h3> <h3>上世纪80年代,房产处的部分同志。</h3> <h3>上世纪80年代,房产处的部分同志。</h3> <h3>上世纪80年代,房产处部分同志在运动会间隙。</h3> <h3>1990年6月30日,房产处部分同志在东沟大鹿岛海滨。</h3> <h3>1990年5月14日,宣传部主办的"双基"班学员去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h3><h3><br></h3> <h3>1990年6月14日,房产处五次党代会期间,机关全体代表。</h3> <h3>1987年9月26日,秦树柏、刘文汇、李伟、梁光常4人在儿童乐园门前。</h3> <h3>1989年7月15日,本钢房管员函授培训班结业典礼后,处领导、教师与厂矿学员。</h3> <h3>1993年1月9日,部分同志在石桥子农场。</h3> <h3>1993年5月17日,部分同志在石桥子农场参加会议。</h3> <h3>1993年5月21日,房产处部分同志在石桥子农场。</h3> <h3>1993年10月19日,房产处六次党代会。</h3><h3><br></h3> <h3>1993年10月19日,房产处六次党代会机关代表。</h3> <h3>机关党支部《新时期共产党员形象》演讲大会。</h3> <h3>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改善生活的呼声日益高涨,住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房产处应住房热乘势而发,从不太招人待见的后勤部门,一跃成为本钢的热点单位。本钢机关处室和二级厂矿,都对房产处投来羡慕的眼光。</h3><h3>房产处最高峰时,机关有27个科室,200多人,一方面展示出计划经济时代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的弊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那个时代国企大厂,歌舞升平,轻松畅快,没有压力的景象。</h3> <h3>1990年夏天,科协组织部分会员到兴城游玩。</h3> <h3>大家在一起打扑克。</h3> <h3>刘文汇和边福田处长、张连富主任在一起。</h3> <h3>上世纪90年代初,宣传部刘文汇、刘建国、杨利峰,在房产处门前。</h3> <h3>外出游玩的空挡儿,几个人随便抓两把扑克。</h3> <h3>1991年5月12日,企业管理培训班期间,于本溪县曲轴宾馆。</h3> <h3>从我进入本钢房福处之后,机构不断变化,政治建厂;恢复原行政建制;房产和福利分家分设房产处和生活处;原以老大修队为主的综合厂划出成立四建公司;建房办划出划入;供暖系统划出和余热处合并成立热力公司;改制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房产系统划出成立房产管理中心……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所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改变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从弱冠小儿变成白发老人也是如此。</h3> <h3>刘文汇和李广海。</h3> <h3>高岩、王长锁、张树田、刘文汇。</h3> <h5>梁光常和刘文汇干杯!</h5> <h3>上世纪80年代前的本钢住宅区。</h3> <h3>刘文汇和艾贵海。</h3> <h3>刘文汇和王柏顺。</h3> <h3>刘文汇和秦树柏。</h3> <h3>刘文汇和陈春田。</h3> <h3>刘文汇和刘贵秀。</h3> <h3>刘文汇和陈凤林。</h3> <h3>陈大成处长和刘文汇。</h3> <h3>杨福祥书记和王惠东、刘文汇。</h3> <h3>进入21世纪,组织安排我到建筑公司工作,这也是一段愉快的经历,我们在歪头山、南芬、溪湖、南地等处施工,各项工作都取得喜人的业绩。</h3> <h3>参加房地产开发公司党代会的建筑公司代表。</h3> <h3>建筑公司职工参加平山区社区文化节南地专场活动。</h3> <h3>建筑公司职工参加房地产开发公司"庆七一"活动。</h3> <h3>建筑公司部分同志。</h3> <h3>想起的事太多太多,想起的人太多太多,想起的场景太多太多……</h3><h3>立信第二、二所、温泉疗养院、平西等处锅炉房的炉火,曾经映照过我当年稚嫩的脸庞;八千平金山宾馆、总院外科病房、平山、南地、溪湖、彩屯等处的多棟楼房小房,都曾倾注过我青春的汗水。到机关之后,教育科、宣传部、企管科、房改办、办公室、建房办等部门科室,都令我记忆犹新,周围的同事给了我许多真诚细微和无私的帮助,令我终生难忘。</h3><h3>正所谓:</h3><h3>房产情缘五十年,</h3><h3>兴衰荣辱各半篇。</h3><h3>曾经同舟共风雨,</h3><h3>而今银发享清闲。</h3><h3>如烟往事堪回首,</h3><h3>相逢一笑泯恩怨。</h3><h3>放眼晚霞映大地,<br></h3><h3>抬望夕阳照人间。</h3><h3>平生浮沉皆故事,</h3><h3>微信连通大江远!</h3><h3>人生何处不相逢,</h3><h3>开心快乐每一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