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辛弃疾

书韵梅园(田荣)

<h1><b>看辛弃疾</b></h1><h3><br></h3><h1><b>文/田荣</b></h1> <h3><b>文采不输李白、杜甫,把词当散文来写,历史上的文人堆里,只怕唯有一个辛弃疾了吧。</b></h3> <h3><b>可惜他人生太遗憾。当年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至到今天也是女生眼里的柔情郎,每每读起总是惹人心动。</b></h3> <h3><b>有人说杜甫的诗真好,好是好,总觉得没有稼轩词壮怀激烈些。</b></h3> <h3><b>稼轩的词仅从文字上看就极其好看,大有字字生风的感觉。</b></h3> <h3><b>少时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觉得战火纷飞的硝烟里有种血腥的味道,而且离我们很遥远,也不理解江河万古忧的重要性,当读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时,对于没有芒种过的我来说,如何谈丰年?如何感受丰收后的那般喜悦呢?</b></h3> <h3><b>我的少年是在西北渡过的,很平静并无多大波澜,因为大的沙枣林只有一片,我只好和伙伴们偷那里的沙枣玩,在冰天雪地里和男孩子赛过冰车,滚过铁环,尚好的月下,常和伙伴们藏马虎一下藏到二半夜,大人们怎么说都不悔改。</b></h3> <h3><b>我爱躲在草堆里看璀璨的星河和明亮的月光。那时我真羡慕辛弃疾年少时的悲枪滋味,“醉里挑灯”只是词中的句子,我不知营帐下的灯光会如何?更不知战场上的硝烟如何漫卷西风?更别说南宋之险了?</b></h3> <h3><b>直到中年,黄昏的灯下,一个人展卷,当读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忽然就怦然心动,再也不能平静,索性一个人跑到院子里散步。</b></h3> <h3><b>隆冬的黄昏有一种清凉的意味,流浪狗摇着尾巴在灯影里孤独的走着,银杏叶被风吹落了一地,多像一条金色的毯子覆盖在地面,路边的火棘树已结满了一树红红的果实,无精打采的冬草仿佛期待着一场暴风雪,胡杨树急切的掉光了叶子,棕榈树一副冷漠发呆的样子。</b></h3> <h3><b>我在风里,孤独地站着,一个人发着呆,觉得满深情的,冬天不就这样的嘛!</b></h3> <h3><b>不错,就这样一个人深情地站着,嘴里轻唱着:“梨花落尽思念,放下了”。</b></h3> <h3><b>放下了又能怎样呢?梨花还不是照样落尽了。</b></h3> <h3><b>我很早就喜欢辛词,背过许多辛词,很认真读过他的《九议》、《美芹十论》,就连大学毕业论文也是《论辛词的艺术风格》。</b></h3> <h3><b>读稼轩的词,总有一种英雄气概在里面,遂一度成为我的精神偶像———英雄该当如此。后来读历史便知这样的人还不少,稼轩的成功主要在于文,武的才能不得施展,古云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与他很贴切。</b></h3> <h3><b>时隔千年,我们再读他的《破阵子•为陈同浦赋壮词以寄之》,仍能感受到一股金戈振声。</b></h3> <h3><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茅不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诗出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到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了。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派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者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b></h3> <h3><b>“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b></h3> <h3><b>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质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鉴之所,但他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b></h3> <h3><b>他的词不是用墨写得,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b></h3> <h3><b>我是最崇拜他的男儿到死心都如铁,不像陶渊明,说好了“刑天武干威,猛志固常在”的结果很快就采菊东篱去了。也不像李商隐“磕头出鲜血”之后就沉沦了,更不像李白,不得志时就扬言“我本楚狂人”。</b></h3> <h3><b>想一想,这古今往来,世上有多少不得不做辛弃疾呢?</b></h3> <h3><b>记得少时也读过李清照,主要喜欢她的豪爽,除了在诗词上面的喜欢外,在其它方面也能看出她的豪爽。</b></h3> <h3><b>拿饮酒来说,李清照爱喝酒也是出了名的,稍微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个深闺女子,词量不一般,58首词中,28首词提到了酒,“沉醉不知归路”、“三杯两盏淡酒”、“不知随分尊前醉”等,这些对自己饮酒情形的出色描写,让她一跃成为能和李白、苏轼等人并列的古代饮酒人物形象榜。</b></h3> <h3><b>饮唱最多的是《声声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词人流离失所,老来无依,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女子,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李清照爱酒在女子中少有,作为婉约派词人的她骨子里也有出人意料的豪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与她的爱酒不知是否有关。</b></h3> <h3><b>有关无关不重要,重要的是酒在李清照的词中有独特的艺术美,这正是词中之酒,才使李词的内容更加空灵。</b></h3> <h3><b>不论怎么说,我相信李清照也不愿这般豪爽,身为闺中女子,她和大多数女子一样都会做春闺梦,而那样的时局做了春闺梦又能如何呢?还不是:“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b></h3> <h3><b>同学打电话来说儿子要结婚,我穿上了礼服,“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时才发现发丝里多了许多白发,哪知人生这么易老,浑然不知就早生了华发,真是看了么?禁不住老泪纵横起来,姑娘见状还给我买了两盒染发剂,我却执意拒绝染发,谁说过“越染越白”,那就白着吧!</b></h3> <h3><b>那天我看到台上一脸甜蜜的新人站在我的身边,再看看不远处有了白发一脸笑意的好友,脱口一句辛词:“遇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愁还随我上高楼”。</b></h3> <h3><b>少女时我去牡丹苑赏花,照相,那时是手动带胶卷相机,我小心意意的拍,生怕浪费一张交卷。哪像现在手机里有很多随拍的照片,有些还是用美颜相机照的,这个功能很实用,能把50多岁老太太美拍成20岁的妙龄少女,可随意涂删,可无论怎么剪辑,也再无当年的珍贵了。</b></h3> <h3><b>现在的同学聚会,都是一群中年人,大都是爷爷奶奶辈了,嘴里全是孙子孙女家长里短的,偶尔提起少年往事也是干巴巴的,少之又少了,也有同学去世的,大家同情的说,如果他活着该多大了……</b></h3> <h3><b>“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香径得泥归,却把琴书污。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b></h3><h3><b>人到中年,谁读到这样的诗不动容呢?人生的大部分年华随时光流走,你的时光成了别人的年少时光,你的发鬓沧桑成了霜,你的思念变成别人的追念。能不伤感吗?</b></h3> <h3><b>隆冬,我在这座城市的灯火处,看黄昏里的影影绰绰,来来往往,蓦然回首处,那灯火阑珊处会是你的身影吗?</b></h3> <h3><b>你醉里挑着灯前行,而我在冬天的暮色里读你泪成了诗行……</b></h3> <h3><b>2019.12.12(于峡家中)</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