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未来城

三伢子

<h3>  永州“一江两岸,东扩西跨,南北联城,中部崛起”十六字方针中短期规划,把永州的未来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图画。</h3><h3><br></h3><h3> 永州市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h3><h3> 永州未来城必定是生态新城(生态优先<a href="https://www.meipian.cn/70dilp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永州天生丽质,肯定会比杭州美</a>);</h3><h3> 永州未来城一定是科技新城(快速利用现代高科技转化成现实生产力<a href="https://www.meipian.cn/2g1onhf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永州与华为还能期待什么?</a>)</h3><h3> 永州未来城肯定是产业新城(嫁接高端产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lc3bi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进一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实现工业经济髙质量发展</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pcurq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突出产业链建设,创建国家级产业转移承接先行示范基地</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lc3bi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xorwm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永州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一马当先”、建成国家级产业转移承接的“先行示范区”?</a>)</h3><h3> 永州未来城绝对是智慧新城(开发运用大数据,创建智慧城市<a href="https://www.meipian.cn/24aou7i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创业创新之城——魅力杭州</a>)</h3><h3> 永州未来城还必然是文旅新城(永州近来已成功开发零陵古城,文旅产业方兴未艾<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9vjhg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如何将濂溪故里打造成举世有名的“太极”小镇</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uit0a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风雅零陵古城</a><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9vjhg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a>)……</h3><h3><br></h3><h3> 1、城市发展总目标:发挥湘、粤、桂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中心城区职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继承并发扬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生态框架,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永州建设成为先进工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特色突出的湘粤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h3><h3><br></h3><h3> 2、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湘、粤、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旅游宜居城市。</h3><h3><br></h3><h3> 3、城市职能: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基地;省际交通枢纽与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山水人文为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基础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h3><h3><br></h3><h3> 城市发展战略</h3><h3> 总战略:通过打造湘粤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占领区域发展制高点,带动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并在更大区域内逐步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h3><h3><br></h3><h3> 1、生态保护战略</h3><h3> 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强化饮用水源保护,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区域生态保护合作之路;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污染 防治;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h3><h3><br></h3><h3> 2、产业拓展战略:</h3><h3> (1)产业定位</h3><h3> 国家中部地区重点产业转移承接地、重要农业产业基地和重要旅游休闲基地;湘粤桂地区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湖南省中部新经济带上的重要增长极。</h3><h3> (2)主导产业</h3><h3> 主导制造业为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服务业为现代物流业、特色旅游业。</h3><h3> (3)产业布局规划</h3><h3> 冷水滩组团:冷水滩老城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传统加工业为主,城市新功能区主要往南拓展,新增工业用地集中布置在老城区的北面。城北区交通条件优越,可作为永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主要发展机械制造、光机电、电子电器、新材料、现代物流等。该区位于城市的下水、侧风向,可适当布置有色金属冶炼、建材、化工等污染工业。</h3><h3> 零陵组团:零陵组团以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保留零陵工业园,外迁污染工业,原则上不新增工业用地。零陵的工业发展空间建议结合周边村镇建设或在冷水滩的城北区划定一块集中用地予以解决。</h3><h3> 中部组团:生态新城,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体育、会展休闲、行政办公等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h3><h3><br></h3><h3> 3、空间优化战略</h3><h3> (1)城市联城策略</h3><h3> 发展方向策略:南北贯穿,向东发展</h3><h3> 城市联城策略:核心预留、西部控制、东部联城</h3><h3> 永州机场位于零冷两区之间,是联城战略的最大制约因素。建议机场规划期保留,远景搬迁,为远景城市发展预留中部滨江核心。基于机场限制、交通区位和用地发展方向三个因素,应采取湘江东部联城、西部控制的方案。联城的动力来源于规划引导、经济驱动、设施带动、政府调控,以上四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联城的动力机制。并以规划促联城、产业促联城、设施促联城、管理与服务促联城的实施策略保障联城建设。</h3><h3> (2)功能结构策略</h3><h3> 功能梳理</h3><h3> 功能疏解:对城市中粗放利用的用地功能进行疏解,主要针对二类、三类工业用地、旧村用地、低端商业等用地,主要针对商业及商务办公功能、行政办公功能;功能提升:现状已有基础,进行改造提升;功能强化:现状基础较弱,功能强化发展,主要指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功能。</h3><h3> 结构整合</h3><h3> 形成三带并置的功能结构:充分利用沿江景观资源优势,结合现有的人文资源,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湘江生态风光带;现状已形成南北两个发展中心,城市对用地拓展和功能互动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向发展、功能整合成为发展趋势。依托现状两区建设基础,打造城市服务带;二广高速的建设为城市提供快捷的运输通道,靠近二广高速布局综合产业带,发挥产业集约效应及交通疏导功能。</h3><h3> (3)生态格局策略</h3><h3> 组团发展 ,生态隔离:采用科学的建设模式,搭建生态框架:以湘江、潇水和山体作为生态本底,以各组团间的生态绿廊为骨架,形成由湘江潇水为主线向四周放射的“指状”生态格局,而城市中各功能组团则成为掩映在生态框架之中的有机斑块。</h3><h3><br></h3><h3> 4、特色精品战略</h3><h3> 二水穿城、水中有洲、两岸有山、江边有“景”,碧水、青山、绿洲、古迹与城市融为一体,是永州城市特色精华之所在。“山、水、洲、文、城”构成了永州城市特色的基本要素,而自然与人文高度契合的、以小区域自然环境构成历史文化名城重要要素的特点也是国内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有的。要充分利用永州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h3><h3><br></h3><h3> 山——城市最美丽的生态屏风。永州市区被群山环抱,山体作为城市景观的自然背景,永州城区的拓展必须实现与山体的功能融合和景观融合。</h3><h3><br></h3><h3> 水——城市最靓丽的生态风景线。潇湘孕育了永州,而水也为城市带来了秀美与灵气,成为永州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未来永州市的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滨水空间打造城市特色和城市活力,形成独特的潇湘生态风光带。</h3><h3><br></h3><h3> 洲——城市特色的景观要素。洲是永州城区整体生态和景观的重要元素。城区有香零山、萍洲、巴洲、宋家洲等洲心岛。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洲这一重要的生态景观元素,整合城市绿地开敞空间系统,与山水景观充分融合,将洲心岛打造成城区重要景观节点,集旅游、休闲、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h3><h3><br></h3><h3> 文——城市最宝贵的历史脉络。永州城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应保护和传承永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恢复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并与城市山水格局相融合,与城市的公共职能相结合,以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内涵和品位。</h3><h3><br></h3><h3> 城——显山露水,文化交融,天人合一。功能布局:畔山亲水;交通组织:环山顺水;空间梳理:显山露水;景观塑造:迎山接水。</h3> <h3>  近年来永州狠抓城市建设,中心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处于冷、零中心城区之间的中部生态新城,也因永州大道后续配套工程、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湘南万商红商贸新城等工程的火热进行已吸引了许多目光,连城脚步在加快!</h3> <h3>  永州城市总体定位:</h3><h3> 近期依托蔡市镇区及老埠头,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特色彰显,底蕴深厚的“湘江第一镇”;远期依托新机场及滨江新城,建设成以临空产业、滨江服务业、休闲度假业及新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永州中心城区发展的重点区域(滨江新城河西片区)</h3><h3><br></h3><h3> 发展目标:</h3><h3> 使滨江新城河西片区成为:对接中西部的空港门户;湘南滨水休闲圣地;城乡深度融合样板。</h3><h3><br></h3><h3> 空间布局:</h3><h3> 一轴:即城市发展主轴,是形成“大永州”格局的河西重要发展轴线。</h3><h3> 一带:依托湘江构建活力发展带,形成串联规划区特色空间节点的重要纽带。</h3><h3> 一心:即综合服务中心,是湘江西岸城市中心与东岸城市核心共同组成永州市未来的城市主中心。</h3><h3> 四区:分别为临空港、中心城、文化园和生态谷,围绕综合服务中心,形成城市的总体结构布局。</h3> <h3>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h3><h3><br></h3><h3> 1、城市结构演进</h3><h3> (1)生态空间结构:考虑城市景观空间形态的打造,以周边山体作为生态本底;保护滨江沿岸生态系统,构建滨江生态廊道;以原有生态斑块作为基底,组团间保留生态绿廊,绿化渗透城市。各功能组团镶嵌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带状组团的城市结构。</h3><h3><br></h3><h3> (2)城市空间结构:充分尊重区域生态格局,结合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组团有机镶嵌于绿色生态格局中。</h3><h3><br></h3><h3> (3)交通组织结构: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线路各组团间的交通联系,确保城市未来的空间发展有序推进。</h3><h3><br></h3><h3> (4)城市产业布局: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考虑产业发展的区位偏向及产业协作的内在要求,沿二广高速沿线布局城市产业发展用地。</h3><h3><br></h3><h3> (5)城市功能布局:依托现已成型的城市功能,发展冷水滩及零陵中心城区。预留中部核心区,远期发展成为永州市综合服务功能中心,并形成南部、中部、北部三大城市功能组团。</h3><h3><br></h3><h3> (6)城市布局结构与功能结构:组团递进 相向发展;预留核心 统揽全局;三带并置 和谐共生。</h3><h3><br></h3><h3> 2、城市总体布局</h3><h3> (1)联城方向选择:充分利用湘江的景观资源优势以及二广高速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湘江东岸为主、西岸控制进行联城发展布局。</h3><h3><br></h3><h3> (2)城市总体结构:一圈一带一轴</h3><h3> 一圈:城市外环高速公路圈;一带:湘江风光带;一轴:永州大道城市发展轴。</h3><h3><br></h3><h3> (3)用地布局结构: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h3><h3> 冷水滩组团—工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区级行政商贸中心;</h3><h3> 中部组团—市级行政、文化、商贸中心、湘江风光带休闲旅游服务中心;</h3><h3> 零陵组团—历史文化名城、教育文化中心、区级商贸中心。</h3><h3><br></h3><h3> (4)功能布局结构:三带并置融合</h3><h3> 湘江风光带:充分利用湘江景观资源优势,结合现有的人文资源,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湘江生态风光带;</h3><h3><br></h3><h3> 城市服务带:依托现有建设基础,中部联城发展,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带;</h3><h3><br></h3><h3> 综合产业带:依托二广高速,打造集工业、物流、商贸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综合产业带。</h3><h3><br></h3><h3> 零陵区作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并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发展定位应以文化旅游职能为主,其工业发展规模与门类必然受到限制。</h3><h3><br></h3><h3> 水系上游保护:零陵区位于湘江潇水上游,出于水资源保护,零陵区工业发展规模必然受到限制,并且应有严格的工业企业准入门槛。</h3><h3><br></h3><h3> 城市整体统筹布局:零陵区作为永州城市的一部分,必须从城市整体出发进行统筹布局。</h3><h3><br></h3><h3> 产业合理布局:从城市整体来看,冷水滩北部马坪片区是城市最适合发展工业的片区。</h3><h3><br></h3><h3>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重点是中部联城,需要相应的用地空间作为载体。</h3><h3><br></h3><h3> 因此,在城市拓展规模一定的前提下,必须统筹考虑城市整体的发展,合理分配各个片区的发展空间。</h3><h3><br></h3><h3> 对外交通系统:构建城市快速路环线,加强城市与周边城镇的联系;在已有对外交通线路基础上形成外部高速公路环,促进与外部城市的快速联系;城市内部构建方格网状的道路骨架网络与城市快速路环线相连接。</h3><h3><br></h3><h3>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主干路:红线宽度36-60米。冷水滩西片区形成六纵十横,东片区形成六纵六横的主干路系统;岚角山新区形成四纵七横的主干路系统;零陵区西区相处一纵两横,零陵区东区形成四纵六横的主干路系统。次干路:红线宽度28-36米。支路:红线宽度15-20米。</h3><h3><br></h3><h3>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充分利用山、水、洲的自然条件,确定点线面相结合,构建以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林地、湘江生态绿地等的多级园林绿地系统。</h3><h3><br></h3><h3> 城市景观风貌:从景观点、轴、带、区入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创建山水相融、洲城相映的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具有浓郁滨江特色,自然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的景观体系。</h3><h3><br></h3><h3> 湘江贯穿于冷零两区,城市南北中三组团形成三种不同风格的景观:</h3><h3><br></h3><h3> 冷水滩城区段形成现代滨江城市风貌:现代城市与山水的良好结合,通过滨江带的建设,使冷水滩城区与湘江联系更紧密,引导现代城市滨水特质的形成。</h3><h3><br></h3><h3> 岚角山新城形成生态新城风貌:通过多样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将城市导入滨水地区,将自然引入城市,形成城中有林,林中有城,水-城-林相映成趣的现代滨江新城的整体城市意象。</h3><h3><br></h3><h3> 零陵城区形成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滨水特色相融合,形成城市的独特滨水文化气息,突显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h3><h3><br></h3><h3> 通过对各个洲岛,景点的串联,贯穿柳文化、舜文化、瑶文化,形成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滨江景观。</h3> <h3>  以水为脉、以江为链,串起“一江两水(潇湘二水交汇其中)、三洲(鸟沙洲、蘋洲和巴洲)十景(香零烟雨、朝阳旭日、愚溪眺雪、山寺晚钟、廻龙夕照、蘋洲春涨、潇湘古镇、巴洲绿岛、李达故居和滨江夜景)”,两岸人文荟萃,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h3> <h3> 重点发展临空产业、滨江服务、休闲度假及新型农业四大门类。</h3><h3><br></h3><h3> 构建“一港一城、一园一谷”的城乡产业空间布局结构。</h3><h3><br></h3><h3><br></h3><h3> 一港:即规划区北部,新机场周边的临空港核心区,发展临空产业;</h3><h3><br></h3><h3> 一城:即规划区东部,蔡市城区,发展滨江商务、康体运动产业;</h3><h3><br></h3><h3> 一园:即规划区南部,杨竹塘、虾塘、伍家岭、大园山、九牛岭和老埠头等村组成的文化园,发展休闲度假;</h3><h3><br></h3><h3> 一谷:即规划区西部,零东圩、岐山头、池塘铺、油铺里、全福、太洲、沙坪里等村组成的生态谷,发展新型农业。</h3> <h3> 生态新城规划</h3><h3> 以湘江为南北向主要的生态廊道,并以其为主线构建起一轴多带的生态网络系统。建立湘江水体岸线保护区,自然山体保护区,森林公园保护区,农田保护区。</h3><h3><br></h3><h3> 1、生态新城定位</h3><h3> 综合定位:建成一个功能完备,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型综合新城;</h3><h3> 功能定位: 以生态功能为主导,复合全市行政、商贸、旅游、休闲、观光、度假、宜居功能的新型现代化新城;</h3><h3> 目标定位:塑造“林中有城、城中有林、山水相宜”的生态组团式新城,打造支撑永州南文北市的生态文明都市走廊 。</h3><h3><br></h3><h3> 2、生态新城结构</h3><h3> 生态新城强调建立完整的生态框架、连续的生态廊道以及系统化网络化的绿地系统:</h3><h3> (1)生态保护区:明确生态保护区范围,确保湘江水体岸线保护区、自然山体保护区、生态农业保护区以及森林绿地不受侵蚀;</h3><h3> (2)组团布局结构:确定生态综合新城组团布局结构模式与组团用地规模,组团之间形成贯通三类保护区的廊道系统;</h3><h3> (3)生态绿地结构:区分不同类型生态绿地,由交通绿廊、湘江水体岸线生态带以及生态廊道等共同构建完整生态绿地网络系统。</h3><h3> (4)TOD、LRT模式:在组团布局基础上以TOD模式为引导,划定LRT交通区,并完善辅助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形成公交廊道、LRT交通以及辅助通道与慢行交通结合的完整公共交通系统;</h3><h3><br></h3><h3> 3、生态新城指标体系</h3><h3> 为保证生态综合新城建设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的原则,本次规划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市建设指标》以及《湖南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文件,制定生态综合新城指标系统。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量等指标,以指导生态新城的建设实施。</h3> <h3>  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园集团)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于1985共同创建,作为一家拥有30多年丰富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及独特品牌优势的园区开发建设运营集成商。科技园集团在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背景下,利用自身优势协助区域引进了大批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在园区内形成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入驻科技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超过3家、国内外上市公司超8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四大主导产业,造就了国内科技产业界赫赫有名的“深圳科技园”模式。</h3><h3>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科技园集团”)是我国大陆第一个科技园区,于1985年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办,于1991年成为我们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针对中国科学院新兴科技成果及进行成果转化,孵化近100家新兴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并建立深圳科技创业中心,进一步奠定了深圳科技工业园在我国新兴技术孵化首屈一指的地位。园区通过自身孵化的新兴技术企业为基础,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新兴技术企业,包括长城计算机、长城控股、珀金埃尔默、艾默生、康泰、科兴、金科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在园区内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制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园区入驻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年生产总值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税收超10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超150亿元人民币,堪称国内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科技园区。成为深圳市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大力推动了深圳市新兴产业的发展。</h3><h3><br></h3><h3> “科技+资本”创新运营模式</h3><h3> 科技园集团秉承“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科技园区开发经营为主导,以高科技产业投资和专业化高端服务为两翼。建设深圳生产力基地、深圳市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基地、PE/VC集聚园、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以及创业孵化器,利用原有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股权投资资本的引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项目和资本的有效嫁接。走出了一条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全新运营模式。</h3><h3>在仅有的1.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圳科技园通过“科技+资本”的全新运营模式,在经济层面也交出了一份惊人的成绩单,早在1996年就在全国高新区单位面积产业和人均产值的排行中拔得头筹,成为了国内科技园区的学习的模版。</h3><h3><br></h3><h3> 品牌输出,异地复制</h3><h3> 深圳科技园集团在深圳潜心探索的同时,还积极走出去。依靠自身“科技+资本”的运营模式,进行轻资产扩张。从深圳到长三角地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南通金融科技城;在长三角、环太湖和杭州湾的黄金交汇点,布局南太湖科技园。</h3><h3>以南通金融科技城为例,总用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深圳科技园集团以深圳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基地为蓝本,立足南通,对接大上海金融中心,集聚长三角投资精英,着重引进金融、科技、服务及股权投资等四大种类公司机构,打造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h3><h3>深圳科技园集团通过“科技+资本”模式进行轻资产运营,在异地复制的道路上成功得跨出了第一步。之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配置轻重资产。但是对于深圳科技园集团来说,在进行异地复制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区位的选择。正是因为深圳科技园集团“科技+资本”商业模式,无论是科技产业还是金融机构对于一线城市都有着执着的偏爱,这就局限了深圳科技园集团全国布局之路。在异地复制的选择只能是一线城市,或是环一线城市。</h3><h3><br></h3><h3></h3><h3> 深圳科技园集团作为国内第一家科技园区,在国控园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某些原因深圳科技园集团无法通过产业投资盈利,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深圳科技园集团“科技+资本”的运营模式。在大力推动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以深圳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基地为基础,帮助新兴技术企业对接金融机构,助力新兴技术企业培育和孵化,推动企业成长,提升园区新兴技术产业集聚力。</h3><h3><br></h3><h3> 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公司成立以来转化了一批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高新技术成果,引进了大量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内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深圳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园品牌优势,集团积极对外拓展,不断探索轻资产运营的创新和突破。科技园已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型、服务型、智慧型园区的转型。</h3><h3><br></h3><h3> 深圳科技工业园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何景成生在永州,打拼在深圳。每次回到家乡,对他来说都有不同的感受。2019年7月这次回家,看到永州上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拓展开放空间,项目建设进行地如火如荼,他觉得非常欣慰。何景成认为,永州的部分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十分注重自主研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h3><h3><br></h3><h3> 对于永州正在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战略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方面,何景成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h3><h3><br></h3><h3> 如今的永州,政通人和,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条件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有着诸多有利条件,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好时候。在政策方面,永州要继续加大力度,把招才招智和招商结合起来。</h3><h3><br></h3><h3> 何景成非常看好家乡的发展潜力。他说永州在对接粤港澳过程中,要发挥自身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要引进一些高层次的新型科研机构,以此带动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项目落地;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转化研究成果,让更多新兴产业落户永州,彰显出永州独特的优势。</h3><h3><br></h3><h3> 何景成非常期待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能与家乡永州的产业园区在未来进行合作。深圳的产业园区对管理的要求高,目前已经形成多元化、全产业链的生态链,物流空间区域饱满,永州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深圳和永州两市之间产业发展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h3> <h3> 永州城市发展短板:现代科技(科研院所在全省、全国无地位)、资本运营(产业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上市公司太少)、高端人才(资本经营人才、高端产业人才、特种技术人才等急缺)、软实力弱(环境有待优化,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