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讲台边的那些事

张贤祺

<h3><font color="#010101">坚守奉化中学的三尺讲台近四十年,发生在讲台上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铭刻在数以千计奉中学子的心目中,自有他们评说。在行将告别讲台时,有必要收拾一下散落在讲台边的那些事……,希望能从这些点滴凡人小事中折射出自己近40年教师生涯的光与影。</font></h3> <b>一、初次感受领导的关怀</b> 1980年8月14日一早从新昌老家出发,上午到宁波地区教委报到,得知已经分配到奉化县教委,下午直接到奉化县教委人事科报到,得知已被分配到奉化中学(当时叫奉化县第一中学),计划经济时代,工作是那么的不由自主,也是那么的简单,不用自己操心。<br>县教委人事科同志告诉我说,一中的几位领导在县府对面的某个书场开会,他们会领我到一中的。不一会儿,两位领导(后来知道:一位是学校党支部李圣达书记、一位是副校长吴义寿老师)就过来了,他们给学校打了一个电话,叫来两位年轻员工(后来得知是总务处宋红专、周培生两位师傅)把我和我的简单行李用自行车驼到学校。当时没有打的、也没有三轮车,如果没有领导的关怀,绝对不会那么顺利到达一中。初次的关怀,一直温暖我心头40年。 <b>二、奉化一中给我的第一感观</b> <h3><font color="#010101">学校坐落在凤山东麓,只有几幢两层砖瓦教学楼,办公室和实验室、图书室在东边两层实验楼中。实验楼西边有一块空地,当时正有白石灰画出了建筑放样线,准备建造办公楼。再西边是一幢有些年份(据说是大跃进时代盖的)两层教师宿舍楼,南北每间10m2,中间走廊,大多数教师都住在这里,二楼走廊上,都放有煤饼和煤饼炉子,与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中情境很相似,所以大家戏称自己是“七十二房客”。教师宿舍南边是一幢较新的三层楼学生宿舍。前面三幢两层教室楼。操场没有围墙,敞开的,煤渣跑道,尘土飞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82年位于实验楼和教工宿舍之间四层办公楼建成,1987年东、西两幢教学楼建成。90年代初培本图书馆建成。当时学校布局如下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时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老师们都很敬业,所有的教学讲义都是用钢板、铁笔手工刻写在蜡纸上,再手工誊印。很多老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专业水平很高,学校的教学成绩很优异。</font></h3> <b>三、李书记送来第一个“备课本”</b> <h3><font color="#010101">1980年8月下旬,学校老师提前返校,开始政治学习和备课,某天一早,李圣达书记手里拿着一本软面抄来到理化组(当时物理、化学老师合组办公)办公室,对我说:“小张,这个给你当备课本用,早点备课吧”。当我接过这个较薄的朱红色封面的软面抄时,感觉它的份量是如此厚重,我用它恭恭敬敬地记录了最初的十几节课的教案,一直保留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促使我备课格外认真,每节课都是认认真真地书写详案。当时没有统一的备课本,我就用白纸装订成册,底下衬一张画有横线的硬板纸,在没有格线的白纸上,书写出很整齐的教案。可惜这几本最初的备课本,在最近一次搬家时弄丢了。</font></h3> <b>四、第一次被领导听课</b> 走上讲台第一学期担任初二(2)班班主任及初二年级全部四个班的物理教学。9月初的第一节课,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后面整齐坐着副校长吴义寿、教导主任吴承德、副主任姜德恩、理化教研组长邬锡奇等领导,尽管我充分备课了,但还是有点紧张,但看到这些领导微笑的目送关怀,我很快进入角色,较圆满地上好了第一堂课。课后领导们对我说:“最担心你的语言(因为当时没有强行要求老师用普通话教学)学生是否听得懂,还行,书面语上课,学生基本能听懂,课上得不错,继续努力。”<br>正因为学校领导对年轻教师教学业务的重视和关心,使我一开始就刻苦钻研业务,为日后专业的提升打好了基础,在此对当时领导的关心和培养,由衷地道一声:谢谢领导的栽培! <b>五、拜师学艺</b> 学校一直保持着以老带新的教师培养形式,我的师傅是吴立民老师,当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师徒之间要听几节课,师傅要做些什么、徒弟要做些什么,但当时的师徒间真的是亲密无间,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倾心传帮带。浙江大学毕业的吴老师上课特别有逻辑性,条理特别清楚,上课没有半句废话,这一切都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一生。<br>当时一中物理教师大多是外地的,只有邬锡奇老师是奉化本地人,上海的有:王兴法老师(华东师大)、徐文慧老师(中科大)、夏明利老师(复旦大学)、钱再奋老师。吴立民老师(浙江大学)是湖州人,我是新昌人。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常常会碰撞出闪亮的思想火花。在我的感受中,物理组最前卫、最有生机。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h3>为感谢师傅吴老师的帮带,记得当时特意为吴老师一对可爱的子女(当时大约十来岁)各刻了一方私章。</h3> <b>六、教学生学书法,为学生做书签</b> <h3><font color="#010101">奉化中学82届初三(2)班毕业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奉化一中82届初中(2)班是我第一届当班主任所带的班级,我倾注了全部心血,所以师生之间感情也特别深。30年后的同学会上同学们回忆良多,特别提及教他们学书法、为他们做书签的事。我的正业是物理教学,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培养同学们各种兴趣爱好(学书法、拉小提琴、学摄影等等),自己对书法、乐器、画画都很爱好,针对同学们稚嫩的字体歪歪斜斜,先教同学们学书法,从“永”字八法,到汉字结构,再到章法布白,用大张白纸写好教程,贴满整个教室。课余时间做一张张漂亮的书签,写上名言警句送给每位同学,有的同学如获珍宝一样一直珍藏。</font></h3> <b>七、学生送我一包中草药</b> <h3><font color="#010101">1981年夏天,我大腿生一个疮,红肿得厉害,行走都成问题,但还是坚持去教室上课,学生很是心疼,一天晚自修结束,我刚回到寝室,一个小男生来敲门,手里捧着一包草药递给我说:“我爷爷说,这草药治张老师腿上的疮很管用,请张老师试试”。那时我还没结婚,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能得到学生及家长如此入微的关心,我真的感动得热泪盈眶。谁说学生年幼不懂事,平时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都铭记于心。师生的情义于互动中加深。</font></h3> <b>八、家访晚归跌入水稻田</b> 1982年初春某天,我骑上自行车去乡下家访,从舒家到庙后周,再到西坞、白杜走访了五六户同学家,由于回来较晚,再加上当时路况很差,狭窄的石子路又没有路灯,会车时一不小心,跌入路边的水稻田,初春乍暖还寒,浑身湿透,既寒冷又狼狈、想想车技太差又好笑。但想想走访了多位同学家庭,了解了很多情况,又觉得很值得,起来后又踏上返校的归途,一路寒风,一路“哈啾”,回来后免不了一场感冒。<br>当时没有手机、家庭固定电话也极少,家庭访问是了解学生家庭和生活情况的最有效途径,城区家访一般一年多次,乡下家访一年一次必到。 <h3><font color="#010101">摄于1982年3月25日奉化一中(凤山东麓)</font></h3> <b>九、浙师大本科在职进修三年</b> 1982年-1985年通过考试后参加了浙师大(当时叫浙师院)物理系三年本科在职进修。三年中的暑假不知道畏饱了“牛进(牛津)大学”校园中的多少蚊子(当时浙师院没有完整的校园围墙,附近村庄农家的牛,常常进入校园,故戏称牛进(牛津)大学)。<br>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年考入的(十年文革动乱,堆积了十多年高中毕业生集中一起参加高考,当年的录取率仅仅4.7%,在高考史上绝无仅有),真正入学是在1978年春季,两年多一点时间,算是三年专科毕业,虽然自己很好学,但学到的专业知识很有限,1982年浙师大在宁波和金华两地合招了一个本科函授班,我和林飞华、王波、蒋法仲(奉化四位)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平时一边工作,一边函授学习,完成规定作业,暑假、寒假集中到金华面授、考试,三年中完成了“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课程,虽然很辛苦,但汲取了很多物理专业素养,很有收益。 <b>十、荣获宁波市首届教坛新秀</b> <p class="ql-block">1985年11月,宁波市首届教坛新秀评比(物理学科)在象山石浦中学进行,本人代表奉化参加比赛,上了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课,物理同行都知道,老的初中物理教材中这节课文内容只有一小段,要让45分钟有内容讲,又要设计好各个环节,实在不容易,我从实验入手,设计好讲、问、练、动等环节,上得很成功,获得好评(据说是因为普通话不好,总分屈居第二名),荣获宁波市首届物理教坛新秀二等奖(一等奖只有一名为效实中学张曦(浙江省特级教师))。这里必须提及当时的奉化物理教研员王一新老师。是他的帮助和提携,使我的物理教学水平有长足进步,在奉化县、宁波地区年轻物理教师中脱颖而出,在宁波物理教学界略有点小名气。</p><p class="ql-block">当年宁波大学(当时叫宁波师院)物理系专门找上门要求实录一节物理课堂教学录像,供宁师院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观摩。</p> <h3><font color="#010101">1985年11月6日摄于象山石浦中学</font></h3> <b>十一、第一次教高中,送学生免试入清华</b> 1987年起担任高中物理教学,三年中全力以赴,物理教学取得丰硕成果,所教学生阮云波(一中同事阮建中老师的儿子)在199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取得浙江省一等奖(四名)中第二名,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决赛。并先后获得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免试入学邀请,最后免试进入清华大学,这样的成绩在奉化中学至今仅有这一次。当年单卓锋同学在高考中物理得满分(100分),所教学的(3)、(4)班进入清华大学的就有3人(阮云波、王树昕、周建军)。<br>这一届一部分学生的物理我教了5年(2年初中+3年高中),在我的记忆中,90届是我最满意的一届学生,不管试题多难总有不少同学考出好成绩。 <h3><font color="#010101">奉化一中90届高三(3)班毕业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奉化一中90届高三(4)班毕业照</font></h3> <b>十二、第一次在国家级杂志《物理教学》上发表论文</b> <p class="ql-block">1991年8月,我的第一篇论文《利用伏安特性曲线巧解电学习题》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物理教学》上,当时教师写论文没有任何要求(1988年第一次教师职称评定后,评中学高级教师才开始有论文要求),这篇论文的发表,不仅提升了知名度,还为两年后顺利评上中学高级教师打好了基础。真的应验了那句名言:“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p><p class="ql-block">写这篇论文的起因是当年参加一次宁波大市物理教学研讨会,我代表奉化中学发言,针对一套宁波物理评估试卷作修改说明,对其中一个物理试题给出巧妙解法,与会不少教师还是第一次听到,所以觉得有必要写成论文,让更多的物理同仁们了解和掌握。想不到,一投稿居然被国家级《物理教学》杂志录用,接到录用通知书时,我高兴极了,因为当时在全国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奉化中学物理组还是第一次。</p> <b>十三、作为教师代表在90周年校庆大会上发言</b> 1991年学校迎来建校90周年大庆。由于这几年我的教学成绩斐然,学校推举我作为教师代表在庆典大会上发言,一个年轻教师能获此殊荣,我很感意外。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校友、专家学者、各级领导,我能说些什么?只有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奉化中学作出更大的贡献!<br>现在回想,在此后的近30年中,我尽力了,兑现了当年的承诺。 <b>十四、全市最年轻的高级教师</b> <h3><font color="#010101">1993年,我又以出色的成绩带出1993届高三毕业班,这几年我真的是又红又火,喜事连连: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接任物理教研组长(老组长邬锡奇、郑吉隆老师退下后,我和李孜芳分别接任物理、语文教研组长,都比较年轻);当年还顺利评上中学高级教师(当年我33岁,成为奉化市最年轻的高级教师),月工资一下子从69元涨到97元(记忆中连涨三级),有点让人羡慕。还顺利分配到庄山新村的解困房。全县80套房(每套53m2),奉化中学四套(俞善晓、孙伟奇、我和李孜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校长、书记邵尧忠老师在我的入党仪式上说:成绩出色、但不能固步自封,要更上一层楼,为学校作出更大贡献。让我感到压力重重。接下来几年是高三带出又接高三,还要上学校办的校外复习班,为学校创收,每天很忙很累。</font></h3> <b>十五、业余时间,免费为同事修理家用电器</b> 学物理的人一定学过电子电路,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又生逢家用电器蓬勃发展的年代,从收音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录像机……。我一直订阅《电子报》,一边不断自学,一边为同事和朋友们免费修理家电。<br>记忆很深刻的有两件小事,有一次修理彩电时,由于没有工作台,我把18吋彩电放在一个单人棕绷上修理,拆下高压帽,找到故障所在,并更换相关元件,检测正常后,立即通电调试,眼睛盯着显示屏,希望图像和声音早点正常出来,可是棕绷冒烟了,原来是心急中,忘记把高压帽装回显像管上了,一万多伏高压放电,把棕绷烧了一个直径几个厘米的洞。<br>星期天,老婆上班,我一边带孩子,一边修理电器, 3岁的儿子总会不受欢迎地来奏热闹,我不小心把电烙铁放在地板上,小孩子根本不知道那是火烫的,只穿丝袜的小脚丫一脚踏上,就嗷嗷大叫,我连忙一看,小丝袜已经烫了一个大洞,稚嫩的小脚底烫焦了一小块,我心疼得流下眼泪,从此后,我们父子俩都长了一个记性,我不再乱放电烙铁,儿子不再靠近奏热闹。 <b>十六、应征奉化电视台台标、奉化中学校徽设计,中标录用</b> 人送“奉中才子”,这是大家过奖了,但我的兴趣爱好确实广泛。某些方面也有一定修养。这与我最初的理念有关,我一直认为“教师的修养只求广博”。因为面对众多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只是引领学生进 “门”的角色,要认识很多道“门”。<br>围棋、象棋、桥牌、乐器、书画、篆刻、摄影、网页制作(Dw和CSS3、HTML)、图片处理(PS和Fw)、动画制作(flash)、字体字库制作(FontCreator)、创意设计、诗词歌赋都让我很感兴趣、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去学习。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奉化电视台向社会征集台标,据说最后送交市委主要领导拍板的二个方案都是我的设计稿,最后定稿为上图。一直用了好多年,前几年才换成现在的第二个台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0年奉化中学准备100周年校庆,向全国各地征集奉化中学校徽(来稿有美院教授、资深设计师),最后中标录用的是我的设计稿,一直沿用至今。如上图。</font></h3> 方案说明:<br>1、总体构图说明:背景上方浅蓝象征洁净的天空,下方深蓝象征深邃的大海,前景主题图案为“奉中”拼音首字母“FZ”。整体意寓奉化中学的地理位置----渐东沿海之滨,同时,洁净的天空意寓校园是教育学生的一方净土,深邃的大海意寓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br>2、展开的书形加羽毛笔(又似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图案是“浙江省奉化中学”拼音首字母“Z”“F”“Z”变形而成,意寓有三:(1)象征“浙江省奉化中学”;(2)象征奉化中学的办学追求一一努力成为渐东基础教育界的一面旗帜;(3)图案设计成动态翻过一页书写状寓意:奉化中学这所百年名校,正青春焕发,翻过一页页辉煌历史,不断地谱写着新的华章。 <b>十七、“野生名师”</b> 以前没有名师培养等系统工程,很多优秀教师都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跌打滚爬中成长起来,成为“野生”名师。(奉化市“3151”名师培养工程发起于2001年,我在工程启动大会上发言,首提“野生名师”一词)<br>1999年评上奉化市首届学科骨干教师、2000年评上奉化市首届名教师。关于奉化市首届名教师评定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有信息透露说:高中语、数、外等大学科,可评1-2名、其他小学科评1名,评下来的结果(高中段)是:周永龙(历史)、孙伟奇(数学)、周道义(英语)、张贤祺(物理)、肖明善(体育)、林飞华(物理),唯特属于小学科的高中物理评了2位,难免有人异议。 <h3><font color="#010101">2004年被评为宁波市首届学科骨干教师、2005年评上宁波市名教师。</font></h3> <b>十八、两滴辛酸泪</b> <h3><font color="#010101">2000年-2003年是我最后一届当班主任(2003年后进入学校行政班子,不再担任班主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2年10月的一天早晨,学校门卫师傅告诉我,你班那位同学昨晚又翻过学校围墙去打游戏了,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心想,为了帮助他从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我花费了不少心血,从最初晚上到寄宿生寝室巡视发现他夜自修下课后去附近网吧打游戏,多少次找他谈心效果不大,后来自己每晚在办公室等候,要求他每天晚自修下课先到我办公室报到后,再去寝室就寝,我以为在这样的严厉监管下总不会出问题了吧。谁知老毛病又患了!中午,我再次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用心交流,最后他流下了眼泪,当时我对他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流泪?”他说:“今天流的是感激的泪、悔恨的泪。感谢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导,悔恨管控不了自己一错再错。”我说:“感激的泪,老师只收下一滴,悔恨的泪也只能流一滴。”从此后,他痛改前非,努力大半年后,顺利毕业,还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font></h3> <b>十九、进入学校行政班子</b> <h3><font color="#010101">2003年暑假,我正在金华浙师大参加省名师班培训,时任校长周永龙打来电话,叫我立即返校商量有关事项。返校后得知,让我担任学校的教务主任,从物理教研组长直接升任教务主任,我感到有些不适,通过自身努力,夜以继日的工作,工作局面慢慢打开,并推出一些教学管理新措施(课堂教学日报表、课堂教学评议小组,二次备课等等),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高效,教学成绩逐步显现。其中2005年高考上重点大学人数猛增74人,达到267人,李则安、宋亮亮两同学双双夺得宁波市文科、理科状元。2006年高考上重点大学人数突破300大关。兢兢业业的教学管理为奉化中学此后10来年高考屡创佳绩做出了贡献。</font></h3> 2006年暑假,在时任校长周永龙的极力推荐下,当时的教育局长李忠明破例(按常规45周岁后不再提副校长)批准我(已经48岁)担任奉化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br>2009年,分管后勤的副校长胡跃方老师退居二线,校长室分工调整,我分管学校后勤。<br>2012年在领导的关怀下,任学校党总支书记。直到2014年9月到龄退居二线,任正校级协理员至今。 <p class="ql-block"><b>二十、评上全国优秀教师</b></p> 2007年,通过层层推荐,我被评上“全国优秀教师”。据说是时隔20多年后,“全国优秀教师”这个称号第二次光临奉化。我当然感到无比自豪,但也感觉压力重重。我只能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争取更优秀的成绩,才能不负众望。我的工作更努力,但无奈心力和体力透支过大,身体慢慢出现问题,先是牙周炎没有及时治疗,多枚脱落,只能靠做活动牙勉强吃软熟一些的饭菜。双耳出现蝉鸣,困扰睡眠,胆囊、胃等消化系统功能不佳,眼睛出现近视、老花和散光“三合一”。正如我2006年12月20日的生日感言中写道的:<br>“短暂的人生,漫长的旅途,幼小的天真慢慢萌发青春的激情,日趋成熟的心灵逐渐冷却了心中的热情。在理想与现实的不断碰撞中学会了妥协,也学会了取舍,终于在茫茫时空中为渺小的自己找到了应有的坐标。<br>然而人已到中年,犹如一个电池以最大输出功率在工作,内耗与输出对等,不计效率地在快速消耗原始的能量。<br>伟大的太阳在发光发热之后也朝黑洞进发。渺小的我只企求夕阳西坠之前还留下一抹绚丽的晚霞。”<br>一年后,这个“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无疑是最绚丽的一抹晚霞。 <b>二十一、筹建110周年校庆校史馆</b> 在奉化中学工作40年,有幸经历了建校80周年、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四次重大校庆。前几次以一般工作人员参与,没有多大压力。110周年校庆是作为筹备者、策划者参与始终,压力和任务重重。<br>2010年开始,学校准备110周年校庆,除联络全国各地校友、收集各种校庆资源外,分给我的最主要任务是筹建110周年校史馆,这是一个很重要又很繁重的任务,大家知道校庆过后,能留下的不多,而校史馆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财富,她不仅展示奉化中学的悠久历史、 还承载着弘扬和传承奉化中学的文化底蕴、激励和教育未来的奉中学子的重任。<br>一年多点时间里,从整体构思、版块划分、提炼各分区标题、收集和充实校史资料,查阅、复印、扫描、拍摄校史资料,亲自撰写《前言》,用尽了所有业余时间,与广告公司,一而再,再而三的沟通、修改,电子稿几易其稿,同时为经费落实而东奔西走,真的很辛劳。大量心血才换来受到大家赞誉、让人眼前一亮的校史馆。 <h3><font color="#010101">2011年9月与沈昌祥院士于奉化中学校史馆(桃源路285号)</font></h3> <b>二十二、为奉化物理教师培训多次作讲座</b> 随着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成为物理名师后,承担了多次奉化物理教师培训讲座,大型讲座主要有:<br>1.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优化。<br>2.浅谈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br>3.浅谈物理语言的理解和表达<br>4.浅谈物理模型的建构<br>5.浅谈实验意识的培养<br>6.设计和完成实验的基本思路<br>7.高考最后复习的思路的几点建议<br>8.校本课程开发讲座<h3>……</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型讲座和教研活动主题发言还有很多,特别是配合教研员(齐丽静老师、徐巧飞老师)的教研活动,引导每个教师积极说课、评课,为奉化物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整体提升做出了贡献。</font></h3> <b>二十三、编写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力学原理》</b> 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根据自己30多年物理教学感悟,编写并实施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力学原理》,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领悟物理原理。以达成适当拓展延伸,适当补充加深,深化知识内含、彰显学以至用的目的。<br>《生活中的力学原理》共六章十八节。实施过程中深受学生欢迎。 <b>二十四、业余时间打造“张贤祺行楷”字库</b> 怀揣“做到老,学到老”的心性,对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看到网上层出不穷的“XXX字体”,心想何不打造一套“张贤祺行楷”字库?不求最好,只求唯一。<br>想做就做,谈何容易。字库制作工艺流程。(1)学会使用字库制作程序FontCreator;(2)书写汉字二级简码七千多个常用字(每个字至少写几十次直至自己满意);(3)每个字再扫描成电子文档,再进行图片处理;(4)把每个文字图片导入到FontCreator中,进行调整(调整大小、位置、轮廓等);(5)导出“张贤祺行楷.ttf”文件;(6)最后在操作系统中安装“张贤祺行楷”字库文件。工作量最大的是最初的书写和最后的调整工作,耗费了我几年的业余时间。这个“工程”总算大功告成,很有成就感,窃喜中! <b>二十五、调试“高中物理学习网”</b> <h3><font color="#010101">退休后能做些什么?结合自己的专长(高中物理教学)和兴趣爱好(网站建设,一直在自学网站建设程序,如Dreamweaver、HTML、CSS、等内容),准备建一个个人网站——“高中物理学习网”,网站程序、框架构建、版块栏目等已经基本完成。但后续还有大量工作,不知道这个愿望能不能顺利实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人说“人生六十正清秋”,又有人说“人间最美是清秋”。在此提前为自己六十岁生日写一首七绝,准备迎接最美时节的到来!</font></h3> <p>“洗尽铅华还自我,从容向晚写清秋。”多么惬意啊!</p><p>卸下种种压力和约束,还一个真性情的自我,从容不迫地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在新的人生阶段享受清净、淡定的美好。</p><p>期待中......</p><p><br></p> <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