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节

砾正

<h3>《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h3><h3>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h3><h3>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h3><h3>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h3><h3>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h3><h3>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h3><h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h3><h3><br></h3><h3> 古人用诗词歌赋描写和抒发老年晚景无奈凄凉,身躯病痛精神颓废的很多。但刘禹锡的这首词后两句,却借黄昏时的红霞满天,充分表达了他的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h3><h3>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老年生活问题。无论你愿意不愿意,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h3><h3><br></h3> <h3>12月10日上午十点左右我乘车到了南京市养老服务中心。单位为了方便我们退休职工登记药费报销设立了临时办公地点,由于最后一天人少所以很快就把自己的事情办完了。出了大门右侧就是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原址,也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现在的南京市儿童福利院搬到风光秀丽的青龙山去了。现在这里是中华慈善总会办的养老院。出于好奇也想看看养老院的情况,我以参观者的身份进到了这所位于紫金山脚下有着很多故事的后宰门东村80号——钟山银城梅园颐养中心。</h3> <h3>这座七层大楼曾是儿童福利院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是香港慈善机构和国内一些赞助商共同捐款修建的。当年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是全国治疗儿童脑瘫的先进单位。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重点扶持对象,也是香港慈善总会重点捐助单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儿童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来自各地的很多孤残儿童也在这里受到最好的生活照顾,这里曾经是身患残疾的孩子们的乐园。</h3> <h3>因为儿童福利院需要扩建,所以在几年前就从这里搬走了。现在是老人们颐养天年的乐园,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初冬的南京天气还不太冷,草地上摆放着几排休闲椅,有几位老人正坐在上面晒太阳聊天。我路过时向她们打招呼,有位老人告诉我她是1944年,还有一位走进我身边轻轻的说她耳朵不好听不清我的话。从她们的神态来看,他们对在这里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h3> <h3>这是老人玩的篮球,我在儿童游乐园也看到过这样的投篮设施。适合孩子玩也适合老人运动锻炼。</h3> <h3>这就是原来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大楼,现在的颐养中心。</h3> <h3>走进大厅,原来的收费处改为工作人员的办公区了。大厅很宽敞明亮,里面有很多年轻人正在办公。</h3> <h3>大厅的另外一侧原来是药房,现在全部打通变成接待室或者是等待区。</h3> <h3>这是收费标准,从费用上看还属于比较普通的。大概都在4000元到6000元左右,应该说收费不是很高的。但是普通老人入住经济上大多自己不能承受,主要还是要子女帮助才行。</h3> <h3>据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颐养中心目前七层楼175张床已经全部住满了。大楼旁边的彩虹楼,也就是以前福利院孤儿住的那栋楼目前还在装修。</h3> <h3>每层楼的设施基本一样,光洁的楼道两旁的墙上都有很多装饰。一楼有图书室和棋牌室。也有供喜欢字画的老人展示才华的笔墨纸砚。</h3> <h3>楼梯上画了很多图案并安了扶手。但我不能从楼梯上去必须走电梯才能进到各个楼层。</h3> <h3>这是颐养中心的介绍。这里只是他们的一个分店。</h3> <h3>在整个南京都有他们的分店</h3> <h3>目前有十几个分店。</h3> <h3>来到这里,整个感觉是安静。</h3> <h3>看着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或看书或看手机,也有小声交谈的。但在他们平静的脸上看到的大多是一种落寞和孤寂。</h3> <h3>这里就是书画室。</h3> <h3>这是老人们的作品,看来这里有文化的老人还不少。</h3> <h3>两位老人闲坐着看着手机</h3> <h3>这是四楼,看到的桌椅可以用来吃饭和休息。靠窗坐着睡觉的是一位百岁的老奶奶。家人可以经常过来探视,一个男士告诉我他的母亲就在这里,他几乎每天都来看她。</h3> <h3>这是两人间,有些像宾馆的样子。</h3> <h3>这是多人间。人数不同价格也不同。</h3> <h3>这是两人间。。两个老人在这里生活。我没有去打扰她,我不忍去揭开她们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故事。</h3> <h3>这是老人们的每日食谱,看着还不错挺丰盛的。</h3> <h3>据老人们自己说,伙食还是挺好的。这里的工作人员也都是经过培训的,还有从学校毕业来这里实习的大学生。</h3> <h3>各项治疗的费用</h3> <h3>特色小炒的价格与外面小吃店的差不多</h3> <h3>一位中风老人被护理人员搀扶着做走路锻炼,感觉就如同对待学走路的孩子一样。老人没有表情的脸迈着机械的脚步,一步步向前挪动。</h3> <h3>这里的老人大多是八十多岁以上,身体健康方面有问题的老人。而且大多都是有儿女的老人,他们为什么不住在家里而选择养老院?</h3> <h3>无论护理人员多么尽心尽责,老人们在这里过的就比家里更好吗?</h3> <h3>这个孤独的老爷爷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轮椅上的他会有多少不方便,他的家人为什么把他送到这里来?他们这代人还不是独生子女时代。</h3> <h3>这是彩虹楼五楼,护理站里面摆放一些东西,工作人员说这是奖品。是鼓励每天做训练好的老人的,工作人员都是比较年轻的。对我的问询也非常热情耐心,估计我也是想把老人送来的的吧,或者有一天我也住进来。</h3> <h3>左边门住着一个姓王的老人,她1932年出生的比我的母亲小一岁。我这次只走进她一个房间,我叫她王阿姨。她看我走进房间时看着我露出非常灿烂的微笑,在她的感染下我也微笑着走进她的身旁。她躺在床上,周围都是她的生活用品。和她交谈中知道她是曾经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从朝鲜回来后她又考上大学。后来分配到南京一所大学任教。她老伴去世后她自己就住进了养老院,最早是在江宁区离家比较远,这里离家近所以就到了这家颐养中心。她有两个儿子,她说儿子也年纪大了还有孙子要照顾。所以她就到养老院住了。她和我谈话的时候脸上始终是带着微笑,但她说她是苦恼人的笑。我能感觉她多么希望我和她多聊聊,因为我还有事只能与她匆匆告别。不过我和她说我以后有时间会去看她的,我也和她说我也是当过兵的。从她房间出来拍了这张照片,让我记住她。</h3> <h3>这是彩虹楼的外观,原来这里都住着许多孤残儿童。是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住的地方,也是香港慈善机构捐助盖的一所大楼。现在已经成为许多老人养老的地方,尽管显得安宁平静,设施也完备服务还周到。但是让人的心里还是感到一种悲凉与心酸,因为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看不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辛福感。。这是每个不得不步入养老机构的老人的无奈选择。</h3> <h3>前面推着轮椅的一对夫妻是刚办好住院手续的,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他们把老父亲安排在颐养中心的一个两人间。他们一直在对老人讲着这里生活的各种好,老人坐在轮椅上却一声不吭。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不禁感慨,当你我老了是不是也会这样。</h3> <h3>这是我的母亲两年前88岁时我拍摄的照片,这才是老人应该有的神态,辛福感满满的。这是她在孙女的婚礼上,脸上绽放着发自内心的快乐,笑的像花儿一样。现在她已经快九十岁了,人也老了许多。有时精神状态变化很快,容易感伤和掉泪。也会一遍遍的反复给你讲她过去的经历,那些刻在她心里无法抹去的历史印记。刚听时觉得好奇,慢慢听多了人们就开始对她的故事产生了不耐烦。。人老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无论你年经时如何好强,最终也要接受老了以后的许多无奈。被社会逐步淘汰的现实。</h3> <h3>敦煌沙坡头的千年红柳能够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顽强的生存下去。而人的一生却只有短短几十年,百年老人不足百分之一。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也将陆陆续续迈入老年这个圈子,虽然很多励志的养老词汇激励的许多老同志们不服老。但是随着身体机能的日渐衰退,不得不说日渐黄昏的你准备好了吗?</h3> <h3>从参观养老院结束到今天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二个多月了,文章也是断断续续写成。这个阶段我陪伴母亲也有四个月时间,其中的甘苦酸甜滋味想必人们心中都很清楚。</h3><h3>自己居家养老,儿女陪伴养老还是请保姆照顾?或者是去养老院?各有利弊。你我如何进行选择呢?春节近在眼前,隆冬时节三九天也是老年人最难度过的日子。看着医院里络绎不绝排着长队的病人,听着时常响起的救护车鸣笛,老年真是多事之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