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过

风吹过,我想起

<h3>我院内镜中心成功摘除一枚“大息肉"</h3> <h3>  2019年12月11日上午,我院内三科一名长期便血的患者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一枚大的长蒂息肉,在内镜中心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在肠镜下成功手术切除!</h3> <h3>息肉切除术后,钛夹缝合,创面无渗血。</h3> <h3>  患者女性,60岁,便血一年,3天前住入我院内三科。主管医师张研大夫为查清便血原因,建议患者行肠镜检查。内镜中心杨霞主任检查过程中发现距肛门10厘米见一枚长约4cmx1.5cm的大息肉,息肉表面充血,糜烂。说心里话,这么大的息肉我们内镜中心还没独自切过,怕出血!怕担风险!杨霞主任正想给病人建议预约陈星主任来做,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不去尝试一下,哪能知道自己干了干不了,更何况还能为患者节约一千多元的专家费。主意已定,手术准备!因为息肉大,血运丰富,直接圈套切除,出血风险大!采用以往陈星主任的经验,先在息肉基底部打一钛夹,然后沿着钛夹圈套切除,随后再上2枚钛夹彻底止血。在内镜中心2位美女护士慧芳、慧兰的协助下,手术成功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成功后的喜悦,我们科又向前迈了一步!</h3> <h3>  术后第2天,内镜中心主任杨霞前往内三科随访患者,患者术后情况良好,无出血现象。终于放心了!杨主任嘱患者继续观察,再次向患者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患者非常满意,一个劲的夸医生、护士好!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患者,只有她们的信任,才为我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h3> <h3>  科普一下: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通俗说,就是在大肠的内腔黏膜表面多出来的一块肉。</h3><h3> 它分布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尤以左半结肠和直肠较为多发。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近年数据显示,在年轻人当中检出率也在10%以上。按数量分,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从病理性质上,结直肠息肉可以分为以下三类:</h3><h3>①肿瘤性息肉(大肠腺瘤):</h3><h3> 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而这一类息肉,我们一般称之为腺瘤性息肉,或者直接称之为大肠腺瘤。</h3><h3>②非肿瘤性息肉:</h3><h3> 患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淋巴性息肉、黏膜脱垂性息肉(肛管)炎性息肉。</h3><h3>③肠息肉病 :</h3><h3> 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此类疾病因为数量庞大,所以癌变几率也相应较大,一经发现,及建议手术治疗。比如,即使癌变率是1%,那么100颗就是100%。</h3> <h3>  一个科室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医生和护士的努力;一个好的团队,更是一个科室成功的基础;当然,更离不开院领导和各科室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借这个平台,谢谢大家!2020年,我们更加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