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向乐学善学,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2019年12月10日上午,“长春市道法学科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能力表现展示暨教师论坛”活动在长春市第七十八中学举行。</h3> <h3> 长春市第78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整洁、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78中学的韩雪飞老师主持了本次论坛活动。</h3> <h3> 首先和大家分享的是东北师大附中袁忠军老师。袁老师”引阅读教学之活水,育有品学生之素养”。他从阅读教学的缘由、实施策略及相关成果三个部分向大家做以汇报,以“读-教材内容、讲-美德故事、诵-经典诗词、悟-说文解字、评-新闻时事、辩-生活焦点”六种方式开展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进而更好地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h3> <h3> 吉大附中的王中英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核心素养”巧落地” 校本课程”妙生花”》。吉大附中的道法学科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征,开设特色校本课程,并秉承案例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培养更具有思想、有个性、有人文情怀的学生。</h3> <h3>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许立娟老师以《关注学科能力,培育时代新人》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许老师认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让道法课堂成为学生身心向往的地方!</h3> <h3> 张爽老师代表103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团队做了汇报。103中学道法学科教师把最常规的课前三分钟办出特色、办出品质,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问题,提升高学科素养;把最常见的枫叶和风车玩出新花样,引导学生在身边、在生活中找到美,找到幸福生活的意义。</h3> <h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五十二赫行实验学校的娜仁花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治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娜老师从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创新思维;和注重拓展教学资源,营造创新氛围等三个方面出发,具体阐述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式和方法。</h3> <h3> ”灵动课堂启润心智 志恒课程滋养心性”,这是87中学王淑媛老师的精彩分享。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87中学的道法学科教师结合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学科内容,考虑不同层级结构之间的均衡性设计,把“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转化为三部分落实,以灵动课堂、志恒课程和人文节三大板块为依托,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落实核心素养。<br></h3> <h3>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来自二道区英俊中学的张影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充分发挥学校特有的英雄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思想价值,将英雄文化与思政育人实践相结合,丰富新时代条件下英雄文化思政教育新内涵,不断提高学生”乐学、钻研、合作、担当”的能力。</h3><h3> </h3> <h3> 在时政新闻点评环节,来自师大附中、省二等六所学校的学生分别做了精彩的展示。他们要么思维飞扬 、口灿莲花 ,要么唇枪舌剑、激荡碰撞。正可谓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3> <h3> 时政论坛的开设,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时事的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分析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h3> <h3> 吉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郝淑霞老师对今天的活动做了精彩的点评,她鼓励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培养具有我们学科特质的学生。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教师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的思政课教学要力求有意义并有意思,让孩子们喜欢进而入脑入心,引导孩子们从学会到会学,从真会到真懂到真信再到真爱,从学知识到传递真善美。</h3> <h3> 最后,长春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刘晓杰老师对本次活中师生们展现出来的优秀学科素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高屋建瓴,强调了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有境界、有情怀、有信仰,坚持立足课堂、心怀天下,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作为己任,不忘育人之初心,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最有力量!</h3> <h3> 论坛活动圆满地落下了帷幕,然而,我们思政人前行的脚步却从未停止。相信我们长春市的道法教师定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牢记初心使命、不断砥砺自我,共筑学生美好幸福的未来!</h3> <h3> 策划人:刘晓杰 孙艳</h3><h3> 撰稿人:张 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