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爷子生长在旧社会,读过六七年私塾。在解放初期社会普遍文化很低,文盲多,又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所以,凡多少有点文化的人,就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刚解放初期,老爷子就任永和村(现古松村)委。老爷子先后干过村里武装,参加土地改革、减租退押、清匪反霸、互助合作、抗美援朝的宣传组织动员、四清运动、三反五反,反右,大办钢铁等等一切社会活动运动,为当时郭扶地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巩固、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又来到郭扶交通运输管理站,亲手筹划组建郭扶地区手工业办事处;主管郭扶地区建筑材料的分配与调拨,为郭扶交通运输事业、农具事业及农具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郭扶地区的基础产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项献。在反右、文革中受到冲击,甚至经受住了人生的威协。退休后也是人退工作不退,继续不停的工作,又先后受聘于綦江县二轻工业局,县审计局,县检察院等部门。仅凭他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和过硬的会计专业技术;凭老爷子浩然正气,不寻私情,刚正不阿的为人品德,使这几个部门的历史遗留问题得也澄清,深受群众的赞杨,受到县领导和各部门的好评。<br><br></h3> <h3>他们那一代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物质生活十分匮乏,几乎从一张白纸上初创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逮设,人们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他们那一代人身上得以真正体现。老人家冒着严寒勒紧裤带忍饿受冻,先后修建山王岗水库和篆郭公路;又在当时的郭扶区委直接领导下,在兼任郭扶农具社会计的同时,与罗伯勋一道,具体组织领导郭扶人民修建引以为自毫的郭青公路和梅子桥水库两大工程(一九六九年大半年不到一年时间就修好郭扶到高青高庙公路。当时郭扶区下辖六个公社,共组建八个连队,总共不到九百人。修完郭青路后,将就这八个连队八九百人紧接上马梅子桥水库,修了三年时间完工。那个时候干工程都是以部队建制即民兵连的形式施工。原梅子桥水库大坝设计绝对高度为二十四米,只修到二十米高,如按原设计高度再高就得改工路,工程量更大,因此工程就此吧了)。大力推动了当时郭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至今这些基础设施还在为郭扶人民造福。</h3> <h3>他一生中最关心时事,也最讲政治,站在政治的高度思考谋划开展工作,至使他在工作中看问题准而全面,预测问题有远见,分析问题透彻,深受历届组织、领导的信任。至今近九十高龄的老爷子还订阅报刊杂志读书读报,关注时政。他一生紧跟党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历届地方政府,总是站在时代前列,时刻走在群众前列;他一生正气浩然,工作中不受强权所压,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敢于伸张正义而又讲原则,真正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敢于向腐败行为说不;他一生不循私利,真正做到两袖清风,清政廉洁,做到了一生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他一生工作方法是,在领会上级意图的情况下,工作富有创造性,把握政策适度,对上搁得平,对下捡得顺,左邻右舍友邻单位都能展的开,负责一方工作总是让上级领导放心,深受同事、同行、领导好评;他一生都对待部属员工和蔼友善,关心员工疾苦,生活上尽可能为员工家庭作想,工作上帮助员工克服困难,对待每个工人不偏不倚,团结大多数,深受部属员工拥护和爱戴;他一生对待亲朋友善和睦有佳,帮助亲友释疑解困,对亲友提出的困难问题,有求必应,出谋划策,帮助亲友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深受亲友的的敬仰与爱戴;他在家庭是好丈夫好父亲。父亲主外母亲主内,在我们家显得特别明显。母亲虽文盲不识字,但她的勤劳与善良,中华传统妇女的一切优秀品德在我母亲身上都得也体现,在上罗家山家族里是公让的好媳妇。能干会干,操持家务,养育子女,伺候公婆,为人处事周全,爱整洁,又有得一手好厨艺,以至于我们家从刚一解放初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的几十年间,当年郭扶区、公社两级政府的历届驻村干部都在我们家里吃住进出,迎得各级领导的赞扬。父亲主外却家庭责任感强,教育我们严而得法,总是说服教育,教我们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家风的纯正,在当地小有名气。这就是为当地,为郭扶人民,为单位,为亲友,为家庭操劳一身已近九十高龄的老爷子……我的老父亲!<br>他一生为了工作,走南闯北的操劳,可就是没有去过那仰幕已久的政治中心:北京天安门……!</h3> <h3>为了弥补老爷子这一遗憾,我们姐弟几个老早就想实现这一愿望,但又担心老爷子年岁已高,车船劳顿风险极大,所以迟迟未能出行。可时至今日,内心中的遗憾总是搁不下,我们姐弟几个左思右想,在反复思虑中寻求答案,最终下定决心,宁愿冒风险也要实现这一夙愿,否则将成为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并且只要安排得当,准备充分,行程安排周密,是可以避免风险的。于是我们全家儿孙妇幼,为实现这一愿望,出主意想办法,团结协作,各施其责,从选择时间到行程中的吃、住、行都慎密部署,尽可能准备充分,环环相扣,把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于是在今年国庆七十周年后的十月,终于带着老爷子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h3> <h3>这是老爷子第一次踏进现代化的机场,也是第一次近距离亲眼目睹飞机,内心是格外高兴。送我们到机场的孙儿为我们送行并留下永久的纪念。</h3> <h3>看!老爷子初次登上飞机的神态是那样的端祥,在机上起坐行走自如,看来老人乘机身体不会有大碍。并且我们运气好,老人初次登机就碰上受气流干扰簸颠小,飞行稳定的空客A330大飞机。</h3> <h3>老爷子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后无样,毫无倦意,住进酒店后按行程计划马上到他向往已久的北京天安们广场。此时他内心是激动的,只是老人难以言表吧啦。这是去天安们广场途经最具北京城老胡同代表的前门大街。</h3> <h3>来到天安们广场,那空矿的天安们广场,四周雄伟的建筑,更有那激动得能让你心跳加速的天安们城楼,它凝聚着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心,今天就在老爷子眼前!</h3> <h3>国庆七十周年刚过,广场到处都还弥漫着国庆的余辉,遗留着各式庆典道俱,特别繁花似锦的花坛吸引着老人家。</h3> <h3>天安门城楼后的门洞也吸引着老人。</h3> <h3>原来天天在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国旗护卫队就居住这里!</h3> <h3>气势恢弘磅礴的故宫建筑,看似随着日月的递增也有些风化的痕迹。</h3> <h3>这横扁虽然在皇椅之上,但它的含意与老爷子的性格也很贴切。虽我老爷子是普通庶民,但词语的含意却不分等级。</h3> <h3>皇宫理的每一幅对联乃至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含意,老爷子可能理解一些,你能理解多少呢?</h3> <h3>《皇建有极》是对皇帝说的,在皇椅之上,而我们普通的庶民我看应该叫:”人生有极”更为贴切些。</h3> <h3>真不愧为是皇宫,里面的树都很古老,大都是四百多五百年的树龄,老爷子看了赞叹不已。</h3> <h3>其实故宫有若干个门,我们这次逛完故宫后从东华们出来,带着老爷子感受一下故宫城墙外围以及故宫的护城河及北京城的老湖洞。</h3> <h3>保护故宫的护城河,你看还是很壮观吧,全长约三点七公里哟。</h3> <h3>你看老爷子步伐坚实,走的很稳吧!这就是近九十岁的老人。</h3> <h3>这是天安门后侧的华表,是古建筑的象征。古时凡富裕人家建筑都要安装华表作象征,更何况皇宫了。过去民间有的建阴宅也建有华表。据老爷子讲,我们家老屋基旁以前有一大古墓,当时就有一对华表柱子,其实我小时也见过,可惜在文革破四旧时,当时的大队生产队把整个大古墓给毁了,把石头拿去修猪场了,太可惜!</h3> <h3>你看老爷子登天安门城楼时的劲头是多么的足!柱着拐棍,迈着稳健的步伐,一步一步登上他之前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象征国家政治中心的天安们城楼,此时我想他内心一定会心潮彭湃吧!</h3> <h3>当你登楼时,你数过登天安门城楼共有多少级台阶,可能没几个人注意数过。我登过几次,反正我是从来设有数过。你看老爷子迈着矫健的步伐一边攀登着一边在数,后来他才对我们说他数了共有四个大台阶,每个台阶有十六个梯坎。</h3> <h3>在几面红旗衬映下的天安冂城楼的平台。我想老父子在这一时刻,他内心是激动的,激动得以至于他在登楼是要一步一步数着天安门城楼的梯坎数。</h3> <h3>老爷子在这向往已久,富丽堂皇的天安门城楼室内,此时他内心在想什么呢?也许他在唠叨的默念着:我今天终于来了,天安门……</h3> <h3>今天我们陪着老爷子登上他向往以久的天安门城楼,心情也是格外激动,怎么也要与老爷子合张影才是,才显得是父子之情!</h3> <h3>在华丽的楼柱衬托下,加之老爷子初来天安冂城楼的激动心情,显的红光满面。</h3> <h3>天安门城楼顶棚的亳华,吸引了老爷子的注意力,俯看天安门广场更是那么的壮观!</h3> <h3>角度不同的天安门城楼都不逊色它的壮观。</h3> <h3>我们父子三还是在政治中心的天安门城楼正式合个影作留念噻。那怕有些背光,日后翻看也不会埋怨我们当今的拍摄技术!</h3> <h3>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同样是这次老爷子北京行的重点。他们这代人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可能胜过自己的父母。如歌词中写道:《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我想此时老爷子内心是激动万分!还好,毛主席纪念堂的参观方法很有人情味,除了工作人员的热情外,凡老年人瞻仰毛主席纪念堂不需排队,“直通车”,陪同老人的家属也就跟着沾光了。否则的话通常情况少则排队二三少时,多则要排队四五小时以上。在北京游览乃至全国的景点游览恐怕最拥挤的就算毛主席纪念堂,每天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人实在太多。我询问了工作人员并回答说:只要开放日,天天如此。每天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人之多,完全出乎我的想象。</h3> <h3>来了北京,不去八达岭长城,总觉得缺点什么,还不是因为毛主席那首《清平乐,六盘山》中的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著名诗句。老爷子虽已近九十,可能也是受到这句诗词的感染,也要去长城攀登试试看,硬爬可能是不行了,走到长城脚下仰望一下也好。还好,现在长城条件好多了,有索道了,虽到不了长城顶点,也能让老爷子走到长城的大半山腰,亲眼目睹长城的雄伟。</h3> <h3>索道载着老爷子攀登万里长城,在我们的陪同下,目光炯炯有神!你看他多有自亳感!</h3> <h3>“登”上了长城,老爷子的喜悦之情定是言于溢表。平常叫他照张相都不很情愿的人,"攀”上长城后,照相时作的这两个姿势你看多㴋洒自如!这简直是八0后九0后年轻人才做得出来的手势,可老爷子今天不加思索的在万里长城上做出来了。被我抓拍到这两个很珍贵的镜头是了不起的,因为他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h3> <h3>在阳光普照下,老爷子背靠顶峰,双目注视着长城四周的群山俊岭,你看他看的是多么的专注!终于坐下来息息了。</h3> <h3>老爷子在注视着八达岭那起伏的山栾;注视着八达岭的山峰;注视着长城随着那起伏山栾蜿蜓的雄伟壮观,或许还思索着两千多年前的农耕时代,我华夏民族为了抵御外族,抵抗匈奴入侵时的场景。</h3> <h3>老爷子一生并不爱好休育类,但来到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他还是住脚留影纪念。因这是他向往已久的圣地……北京!</h3> <h3>国家奥体中心现代化的场馆。老实说,虽说是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我确对此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从设计的理念讲,全是西方建筑元素,没有一丁点儿我五千多年连绵不断华夏民族的建筑文化风格,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美观(当然各自审美观不同)。即然我辈都有此意,何况读过古书,从小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何况旧社会生长的老爷子呢!</h3> <h3>今天是陪着老爷子逛颐和园及圆明园。我们是从颐和园北宫门进的颐和园,进门后就是颐和园的苏州街。苏州街的美景和各式古代亭阁确实很美,对老爷子是都很有吸引力。以前常听他说北京颐和园,今天颐和园就在他眼前,你说他不激动吗?</h3> <h3>颐和园苏州街风景实在太美!树、亭在水的配衬下更显得当年皇家园林的高贵,如今成为百姓的游览胜地。此时老爷子内心是啥心情呢?</h3> <h3>三四百年以上的古树今天照样枝繁叶茂,不能不说一代又一代园林工人精心养护功劳。</h3> <h3>老爷子坐在高处注视着颐和园的各式亭阁和美景,并慢慢考问它的建筑年代。近九十年生活阅历的沉甸经验,加之日常的看书学习,老爷子应该具备一点这方面的常识。</h3> <h3>苏州街看完后,就开始顺山爬上万寿山。我们没想到的是有那么高的梯坎,这些梯坎少说也有三四十公分或更高,而且坡度还有点陡。当时我们有点为难了,这对近九十的老人来说爬这样高的梯坎确显得吃力。但凭老爷子一身吃苦耐劳的精神,硬郎的身板,今天这点坎高坡陡的困难吓不到,依旧爬上山去了。这不仅让我们触动,更是让路人感动,年轻人们都看着老爷子能爬这样的的梯坎,赞叹不也!有的让道,有的还帮忙扶一把。</h3> <h3>虽然坎高坡陡,一生经历过无数困难的老爷子,能吓到老爷子那硬郎的身板?显然不能!</h3> <h3>从颐和园苏州街爬上万寿山,俯看辽扩的昆明湖就在脚下。我们再慢慢的下山终于来到了昆明湖边,老父子亲自目睹以前要从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昆明湖,此时此刻老爷子在劳累喘气的体力下心情更是激动的!</h3> <h3>慢步在昆明湖边,老父子心情一定是舒畅的!一个人只要在舒畅的心情下,就会回忆起过去的往事。老爷子对我们讲述当年我幺爸就在颐和园附近上学读书的情景,我立即拔通我远在成都已退休的幺爸电话(我幺爸已在原成都军区退休),让他们兄俩通了话,老爷子更是激动万分,话语中都带着一些颤抖,说我幺爸六十年代初在颐和园附近上大学时的情景,没事了他常在昆明湖游泳洗澡。这兄俩的通话更是让老爷子说不完的过去,我们就只有听着老爷子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br></h3> <h3>这是老爷子过去从电视或书中久闻的昆明湖十七孔桥,今天也成为眼见为实,照张相留着纪念吧!</h3> <h3>颐和园昆明湖的美景确实名不虚传,数不胜数,让老爷子从心灵上饱览一翻。</h3> <h3>一年四季中,秋天是北京的最佳游览季节。你看,秋天的柳枝,在天上有尉蓝的天空,地下有清澈的湖水,后在青山的配衬下显得多么的养眼!这不让老爷子的心情不舒畅都难。</h3> <h3>我们父子三在这样秀丽风景下,庄重的留下永久的纪念,日后回意起来定感幸福无穷!</h3> <h3>我们围着湖边转了小半圈后,虽老父子精神尚好,看不出有倦意。但还是要考虑下老爷子的体力精力。因我们安排还要去逛圆明园。</h3> <h3>上午游完颐和园,出颐和园门后,更让我们糟糕的是在附近没有找到午饭吃,我们父子三就近只好随便买点干粮充饥,继续乘车来到圆明园遗址。还好老爷子是从那艰苦的日子过来之人,确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一切困难吓不到,压不垮。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如果遇上困难呢?</h3> <h3>我们乘车来到了圆明园。我们是从圆明园中三园之一的长春园门进的。眼看圆明园的遗址,虽然说他是遗址,但里面风景却不错,老爷子也很感兴趣。</h3> <h3>如今圆明园虽然只留下被损毁的残垣,但处处风景依然那么美丽!假设不被毁而留到当下来参观游览,那不知是怎样的遐想啊!</h3> <h3>老父子日常喜欢看点历史书什么的,应该说对圆明园的历史或多或少有些了解。这坐始建于十八世纪初,建筑历时近百年,络续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历代皇帝的扩展修建,成为现存的圆明园三园之规模。它的建筑基本代表了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建筑艺术风格及历史文化的沉甸,可先后遭到英法,八国联军,日本三次西方猎强不可逆转的损毁,被掠夺的各类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不计其数,这样的损毁是不可逆转的,这能不让人痛心?</h3> <h3>这坐由圆明园,长春园,万寿园三园组成的大形皇家园林圆明园,实在太大,因时间和老爷子体力关系,逛了半天只是走马观花式的逛了圆明园一角而已。<br></h3> <h3>老爷子在感受最早的北京地铁,在慢慢品尝着北京的小吃中,就这样五六天的北京之行按计划画上圆满的句号。老爷子心理装着满满的幸福感,待以后生活中慢慢回忆这北京之行的点滴画卷。</h3> <h3>老爷子这次北京之行堪称完美。实现了他梦𥧌以求的北京之行,丰富老爷子人生阅历,考验了他的身体壮况,那怕一天行程下来有些倦意,一觉醒来安然无样。近九十的老人长途跋涉,起早贪黑,乘车乘机来回几千里,没跌倒摔倒,也没出现过身体不适,有痛有痒。去前我们精心准备的预案看来都是”多余”。同时了却我们儿女的一大心愿。虽说陪老爷子北京行顺风顺水,但也多少留下些遗憾。因母亲行动不便,晕车晕船更是晕机,因此,遗憾的是我们健在的母亲没能一同前往……</h3> <h3>老爷子又回到养老院里,二老相互关照,相互依存。养老院里都是同年人,有老人们的共同语言,这就有勾通。母亲平常聊聊天,摆摆龙门阵,解决了老人的孤独感。父亲就打打牌看看书,他们就这样相互依靠着,希望二老就这样愉快的度过他们晚年幸福的夕阳红生活!祝二老健康长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