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这个初冬,仿佛是一夜之间,身边去往腾冲的人多了起来。</h3><h3><br>暖暖的阳光清澈明净,蓝蓝的天空响晴纯粹,白白的云朵自由自在,金黄的银杏灿烂灼华,潭水幽幽,湖水粼粼,长巷深宅,树老花繁……对于一个住在北方的人,习惯了雾霾天里惨淡无力的日头,把自己包裹严实,露出眼睛,看白昼短了,长了,心里宽慰着:过了冬天这阵子,天儿就没有这么脏了。于是,念想着能饱吸一口腾冲的空气,深深的、长长的。为了这心思,我来了。</h3><h3><br>腾冲坐落在高黎贡山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国毗邻。因处于亚欧大陆和印巴次大陆碰撞交际之处,位置显赫,历代均有军事驻扎。早在公元前2世纪,民间商旅开辟了从四川经云南到缅甸、印度的通道,即西南丝绸古道“蜀身毒道”。得益于商贸往来和边境贸易,腾冲在古道马帮的铎铃声声中热闹了数千年。</h3><h3><br>1899年,英国在腾设领事馆,1902年,清政府设腾越海关,一时间有了“金腾冲、银思茅”之鼎盛,腾冲被誉为“小上海”。三四十年代,边城的物资战略要冲地位,为整个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远征军、“驼峰航线”在抗日史上写就了光辉篇章。然而,鼎盛之时,亦是腾冲渐趋衰落之际。抗战胜利后,随着史迪威公路的修建,古道荒驰冷清,远去了“踢踢踏踏”的马蹄声,褪去了“琥珀牌坊玉石桥”翡翠城的繁华和富足。腾冲消寂封闭在人们的视野里,少人问津。或正是封闭,却很好的保存了这里明清建筑的原貌。在人们追古访幽中,腾冲又渐渐被唤醒了,热闹了,加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火山地热带多温泉的地理,很是被喜欢厚爱。在传统玉石交易的基础上,打着养老养生牌的房地产业乘机兴旺起来。</h3><h3><br>腾冲市辖区内,素来沿马帮古道,客栈、货栈形成规模,以和顺镇富有盛名。今日游人抵达腾冲,也多住于此。和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距离驼峰机场10多公里,古名"阳温墩"。因小河绕村而过,改名“河顺”,后雅化为“和顺”。单闻其名,一股士大夫儒家文化之气油然而生,温润和雅。我又多了一份喜爱。</h3><h3><br>和顺安卧在火山怀抱之中,四周林木苍郁,水域丰富,多涌泉。民居或借山势,或临水岸,以火山石和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式样。既有中原的方正,也有徽派的清雅,因为边境贸易的发达,还可寻到西方元素的装饰。常常在一些小巷的入口,有类似牌坊和门头一般的构筑物,顶部有精美的雕刻,两边配以石刻或木刻的对联,以诗书礼仪为内容。</h3><h3><br></h3><h3><br></h3> <h3>生活在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见惯了豁亮、直接、规矩地大道,好稀罕这里的小巷,窄窄长长,蜿蜒回转。就地采得火山石,砌成墙、铺就路。黄泥巴自在的抹涂在火山石墙基,不事工笔,只尽着粘合的天分;而小巷道路中间的一道火山石不同寻常,颜色要浅一些,一定是打磨平整的,曰“妇孺石”。若是迎面走来老弱妇孺,就得让出“妇孺石”,无不浸润着尊老爱幼的美德。巷道内铺设的火山石以灰浆勾缝,密实无隙,纵然为了斯文地走在小巷,穿了细高跟的我竟没有被卡的尴尬,不知有多美好。<br><br><br><br>小巷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转弯拐角,便生出不少念想,是喜上眉梢,是索然空落,不走下去怎知究竟。墙头门楣处三角梅斜逸出娇媚奔放,粗糙里长养出几分柔美俏皮,活泼泼的调了颜色。忽然间迷恋了玫红,千娇百媚。</h3><h3><br></h3><h3>就这样走在小巷,窄窄长长的小巷。</h3><h3><br></h3><h3>我想着苏轼白描勾勒的句子: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那是江南绿水人家绕的春日,声色俱美;而在滇西南群山深处,有如如李根源先生所说“远山莽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的声色。</h3> <h3>无需远足,野鸭湖的安静、陷河湿地的秀美就在古镇的缓坡下,野鸭泛游,水鸟轻掠,怡然自得。小河绕村流过,一座座飞檐翘起的洗衣亭伫立在河边。这是走马帮的汉子心疼操持家务的女人而建,与其说是亭子在遮风挡雨,不如说是爱的晴空万里。沿着野鸭湖的堤岸,修筑了一条文化长廊,以石刻或绘画的方式叙说着家国故事,有情怀,有励志、英才、礼仪、孝道、耕读多个主题。好一个“和顺”。</h3> <h3>和顺有着“书香故里”、“文化之津”之美誉。这里民间兴文办教之风兴盛,农民一边耕田、一边读书、一边经商,人杰地灵。其图书馆所处“咸新社”、“阅书报社”旧址,兴建于1924年。建筑院落中西合璧,白色的门窗明亮清新,藏书7万多册,内有胡适等大家题字。图书馆的面壁上有熊庆来题写的“民智源泉”四个大字,或许是对和顺文化最好的注解。</h3> <h3>初冬,到了腾冲,可是秋光秋色。去往固东镇银杏村的路上,河谷原野皆是金黄,不知是大地煊染了夕阳,还是夕阳点燃了大地,天地一色。郁达夫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走过春的娇嫩,夏的蓬勃,秋天酿成了一潭老酒,树树秋色里藏着的是饱满和炙烈。银杏村内,分布着3000余株古银杏树,500年树龄以上的有50余株。说不清是院落里长成了树,还是树围成了院落,铺了一地的,是随意的诗。无论是哪家的院落,你愿意走进一家就走进一家,愿意走进两家就走进两家,只要你愿意,没人会在意。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桃源概莫如此。</h3> <h3>我来过这里,两日;我是重逢了这里,从前到现在,一直。<br><br><br>脚步匆匆,但凡不能企及的,心灵总可以深入。艾思奇故居里带回的几本书籍,与我继续着腾冲的心灵之旅。<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