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文 徐秀珍</h3> <h3>10月初正陶醉于俄罗斯秋色的我,不经意间看到好友发了一则以色列约旦11日游的旅游广告,魂一下子被勾了去,连看一眼具体行程都没有,就决定一定要走。以色列,这个多年来如雷贯耳的“传媒地名”;耶路撒冷,这个《塔木德》里记载的圣城:“如果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那么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如果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那么九分也给了耶路撒冷”;耶稣基督,这个我夫家外曾祖父辈就开始笃信的神~所有这些都吸引着我,让我有股冲动,想用双脚去追寻圣迹,用心去感受圣地的美丽与哀愁,去领会这股信仰的强大力量!</h3><h3>既然把以色列之旅定为寻圣之旅,那么就从追寻耶稣基督的圣迹开始吧</h3> <h3>拿撒勒的天使报喜堂</h3> <h3>位于以色列北部的拿撒勒,是耶稣的故乡。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和养父约瑟夫就生活在这里。虽然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却自小在拿撒勒长大,生活了三十年,因此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如今的拿撒勒,是全球数十亿基督徒向往的圣地。当年天使长加百利到玛利亚那里告诉她,她将因圣灵怀孕的山洞,保存至今,被世人称为“圣母领报洞”。修建于山洞之上的大教堂也被称为“天使报喜堂”。这座中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是在同一地点上建起的第五座教堂,而之前的四座教堂遗迹仍保存在其内,成为拿撒勒最瞩目的建筑物之一。</h3> <h3>天使报喜堂建于1966年,由米兰建筑师Giovanni Muzio设计,建造的材料大多选用当地出产的石材,在艳阳的照耀下,气势恢宏。教堂正面山形墙上雕刻着天使长加百利和圣母玛利亚,她们下方是四福音书作者圣马太、圣马可、圣路加和圣约翰的雕刻。</h3> <h3>走近大教堂一楼,大厅中央下沉式区域里就是最原始的报喜岩洞、以及前方的祭坛。早在公元三世纪,基督徒们参照犹太会堂的样子,在报喜岩洞上方建起了第一座小规模的教堂,在基督教早期,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基督徒的朝觐地。</h3> <h3>报喜岩洞遗址,实际上也是当时圣母玛利亚的家。</h3> <h3><h3>报喜堂保存完好的遗址,教堂内来朝觐的信徒络绎不绝</h3></h3> <h3>圣城中的圣城-伯利恒</h3> <h3>伯利恒圣诞大教堂~耶稣出生地</h3><h3>伯利恒位于巴勒斯坦中部,有"圣城中的圣城"之称,在全球享有着极高的盛誉。早在2000千多年前,被称是上帝的独生子、人间的救世主--耶稣,就此诞生。从此伯利恒就成为基督教徒朝圣之地。</h3> <h3>这是圣诞教堂的“大门”,低矮狭小得令人不可思议,或者说只能叫做入口。这个只有1.2米高的小门,使得任何进入教堂的人都必须弯腰低头。据说是当年十字军占领伯利恒时,圣诞教堂受到了阿拉伯骑兵的冲击,为了防止阿拉伯骑兵冲进教堂,将原来的大门缩小成现在这样,使马匹无法进入。多少年过去了,管理者无意改建它,或许是想让所有进入圣诞教堂的人们都必须弯腰低头,以示对上帝和耶稣的尊敬吧</h3><h3><br></h3> <h3>圣诞教堂不像欧洲教堂那样雄伟壮丽,它更像是一座城堡。这里有基督耶稣的出生地点与耶稣诞生时被当作摇篮的马槽。据说,当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巡视以色列后,于公元325年决定在伯利恒修建这座圣诞教堂。从此,每年千千万万的基督徒前来朝拜,同时还吸引无数的旅行者前来参观。</h3> <h3>圣诞教堂的内部十分俭朴,与欧洲教堂的华丽不能相比。屋顶上几十盏东正教的吊灯垂吊着,两旁的廊柱已有些历史,据说是君士坦丁时代留下来的,如仔细观看,上面还有一些十字军东征时的绘画。大厅里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进入圣诞洞中去瞻仰耶稣的诞生地。</h3> <h3>来到圣诞大厅的人们,等候着的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进圣诞洞去瞻仰对基督徒来说最神圣的地方——耶稣的诞生地!十分遗憾的是,由于我们从约旦返回耶路撒冷时正好是周五下午,犹太人即将在日落后进入安息日。我们得改变行程,把周六安排的参观哭墙换成即刻进入哭墙参观,因为犹太人进入安息日后,我们是不被允许拍照的。等我们参观完哭墙,再杀到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已经将近下午5点,进入大厅后发现排队等候的人黑压压一片,临时导游告诉我们要等下去的话得至少四个小时。我们只能遗憾地放弃进洞瞻仰马槽。下面马槽内景图由导游提供,缓解一下遗憾之情。再一次体会到什么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h3> <h3>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伯利恒之星”,是《圣经》中记载的一颗奇特天体。据《圣经》中记载,在耶稣诞生时,有几个博士在东方观察到一颗属于“犹太人之王”的星,特别前来耶路撒冷拜见,就在博士们前往附近的伯利恒寻找时,先前看见的那颗星,又忽然出现在前方,引领他们来到耶稣降生之处,这颗星就是所谓的“伯利恒之星”。 据说入内参观的人,不管是不是基督徒,都会情不自禁地蹲下来用手轻轻地抚摸这神圣的地方。</h3> <h3>这里就是被圣母玛利亚当作摇篮,盛放过耶稣的马槽。神圣的马槽!</h3> <h3>全世界最早庆祝圣诞的地方就是耶稣降生的地方——伯利恒。我们看到市中心广场正在为一年一度的圣诞狂欢做精美的布置。期待圣诞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圣诞夜之圣歌响彻寰宇,圣诞钟声从这里响起,传向世界。</h3> <h3>彼得献心堂</h3> <h3>彼得献心堂</h3><h3>彼得献心堂建在加利利湖畔。彼得打鱼时向耶稣显出虔诚的心</h3><h3>教堂内有一巨大的岩石,据说是耶稣复活后向门徒们显形之处。这块巨石被称为“基督之桌”,相传耶稣就是在这张桌子上与门徒们一起用餐。在这里,耶稣确立了彼得作为未来教会领袖的地位。耶稣三次对彼得说:“你喂养我的羊”。</h3><h3>教堂南边,岩石凿就的一级级台阶上,也可眺望到加利利海。</h3> <h3>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聚集在彼得献心堂,聆听牧师的布道。</h3> <h3>五饼二鱼堂</h3> <h3>五饼二鱼堂,位于加利利湖畔。纪念的是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时用5个饼和2条鱼喂饱了5000人的故事。为了纪念耶稣的这个神迹,教徒们于4世纪在加利利湖畔,兴建一个拜占庭式教堂。但到了七世纪的时候,这个教堂就在战乱中被毁坏了。现在的教堂(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是1982年重建的。教堂朴实无华,祭坛下边那块石头,据说就是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地点。祭坛前边地板上有五饼二鱼的马赛克图案。</h3> <h3>八福堂</h3> <h3><br></h3><h3>八福堂建于加利利湖北岸的一座高丘,被称为八福山。因为耶稣曾在此“登山训众”传讲“山中宝训”而且圣训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论八福,故而得名。八福是“八福真谛”或“真福八端”的简称,是耶稣向世人指明八种人是有福的。这八种人分别为虚心的、哀恸的、温柔的、渴求慕义的、怜恤的、清心寡欲的、使人和睦的、以及为正义而受逼迫的。传说耶稣在山上向世人指出八福的地方,1938年建起的这座教堂,建筑呈八角形,有八种颜色的玻璃窗,分别标志着八种福。</h3> <h3>约旦河洗礼处</h3> <h3>约旦河洗礼处,位于以色列境内一个叫“Yardenit”的地方。相传耶稣就是在约旦河中接受了洗礼,因此这里成为了世界各地朝圣者心中的圣地。在约旦河受洗处的入口、高高的椰枣树旁有一面墙,墙上有多国文字翻译的马可福音第一章9-11节关于耶稣受洗的细节。</h3> <h3>洗礼池入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到:</h3><h3>“Yardenit The Baptismal Site On The Jordan River,Jordan River,Baptismal Place"</h3><h3>意思是“Yardenit,约旦河洗礼处”。</h3> <h3>约旦河是条安静的小河,Yardenit受洗池并不大,水也不深,看起来更像沟渠。但清清的河水绿如蓝,白鸽在池上自由飞翔,整个受洗池笼罩在一片圣洁中。</h3> <h3>据说来到此地受洗礼的信徒络绎不绝。有单个来的,也有集体来的。都要事先预约。我们一行旅行到此处时,不凑巧,那天没有团体预约受洗,只看到一老妇人在看似女儿的陪伴下,下到洗礼池了浸洗了一下。正值冬天,可能有点冷,很快就上了岸。</h3> <h3>此处借用领队提供的视频,体会体会壮观的受洗场面以及教徒们的虔诚。</h3><h3>信徒们深信约旦河的圣水可以洗涤自己,获得重生。</h3> <h3>我也来沾沾圣水</h3> <h3>登橄榄山俯瞰耶路撒冷老城</h3> <h3>登上橄榄山,在寒风凛冽中感受耶路撒冷老城的美丽与哀愁。</h3><h3>耶稣曾多次上橄榄山祷告,传讲天国福音,甚至在橄榄山上眺望耶路撒冷,预言圣殿即将被毁。</h3> <h3>在耶路撒冷,也许只有橄榄山可以称得上是同时属于三个宗教的圣地。这里是末日审判发生的地方,在天启之日,埋葬在这里的犹太人将被上帝复活;基督徒则会再次见证基督再临的特权;穆斯林将在这里接受最终的审判。因为橄榄山的特殊意义,这里修建了很多教堂、清真寺、甚至是墓地。</h3> <h3>图片道路左边是犹太人的墓地</h3> <h3>沿着棕榈主日路走下或爬上橄榄山,外观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的主哭耶京堂</h3> <h3>主哭耶京堂(Dominus Flevit,又译为主泣教堂)是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堂,位于橄榄山,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Dominus Flevit”,从拉丁语翻译意为“上帝哭了”,教堂形状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根据《路加福音》第19章,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h3> <h3>客西马尼园,耶稣被犹大出卖的地方</h3> <h3>橄榄山丘下的客西马尼园绿荫环抱。园内成片的橄榄树都是与耶稣同一时代的或者更早的。千年风霜磨砺的橄榄树冠几乎垂地,一些老迈树杈被老木杆支撑着,似颤颤悠悠老人手中的拐杖…… 据圣经新约上记载:“耶稣用完了‘最后的晚餐’,他预感到自己受难的时刻临近了,便来到客西马尼园祈祷。他极其悲痛汗如血珠滴在地上,在对上帝做了三次祷告后,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决心坦然地接受未来的苦难。这时,犹大带着祭司长等人前来捉拿耶稣,犹大按照约定的暗号:与谁亲吻谁就是耶稣。当他走到耶稣跟前叫了一声‘老师!’并上前亲吻后,耶稣说:‘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随后他被捕……” </h3><h3><br></h3> <h3>公元4世纪,信徒在客西马尼园建了一个圣坛,后圣坛被穆斯林征服者破坏。 客西马尼园内由16个国家捐建的“万国教堂”,是在之前废弃或被毁过两次的教堂残骸之上重建的。教堂的正面是马赛克砖块拼成的外墙画,描绘的是耶稣对世界受难的假设。万国教堂不管是外观或内部,在橄榄山众多教堂中,都算是比较精美的。</h3><h3>与外面阳光明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教堂内幽深黑暗,仿佛耶稣被出卖那一夜的光景,肃穆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入内时,正好看到牧师在布道,信徒们围着圣坛,时而静默祷告时而高声吟诵……</h3> <h3>寻圣之旅高潮~重走14站苦路,直至圣墓大教堂</h3> <h3>寻圣之旅最后一站,也是最高潮的一站~重走耶稣苦路14站。从老城八大城门之一的狮门进入耶路撒冷,穿梭在老城一条没有门牌号码的小路,路旁小商铺林立,信徒游客交杂在一起,热闹无比。但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不到1000米的小路,从一世纪至今,始终被基督徒所纪念,它就是“苦路”(源自拉丁文“VIA DOLOROSA”)。二千多年前,犹太人的死囚们就是沿着这条路背着两块木板拼成的刑具走向刑场的。</h3><h3>当年耶稣被判死刑后,也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过了这条路。一路上他停留了十四次,这十四处地方就是“苦路十四站”。这段记载耶稣走向各各他(骷髅山)到受难被杀的史实,让人感受到耶稣为人类受难时的痛苦。</h3><h3>为纪念这段史实,沿着苦路14站建了许多教堂。可惜,我们时间有限,只能路过,无法入内细看。</h3> <h3>【第一站】耶稣被定死罪。</h3> <h3>【第二站】耶稣在罗马兵丁的威胁恐吓下背上十字架</h3> <h3>【第三站】在通往“各各他”的路上,耶稣因鞭伤和十字架的重负而第一次跌倒。</h3> <h3>【第四站】耶稣在去往“各各他”的途中遇见了他的母亲玛利亚。面对伤痕累累的耶稣,“玛利亚的心被刀刺透”(约翰福音18:28)</h3> <h3>【第五站】一个名叫西蒙的黑人,被兵丁从观刑人群中随便拽了出来,代替耶稣扛起十字架(路加福音记载)。</h3> <h3>耶稣搀扶过的墙壁</h3> <h3>【第六站】在耶稣去往“各各他”的路上,一个叫维罗尼加的妇女,勇敢地穿过人群,为耶稣擦去脸上的汗水和血水,使耶稣感到痛苦稍有减轻。</h3> <h3>【第七站】因着耶稣心灵的疲惫和身体的折磨,第二次跌倒。他的膝盖被磕破,脸埋进了尘土。这里也是张贴祂死亡告示的地方,基督徒称此为“审判门”。</h3> <h3>【第八站】在这里耶稣因为不堪刑罚之重而暂停一下。</h3> <h3>【第九站】耶稣不堪重负,第三次重重摔向地面。</h3> <h3>行走在苦路的途中,我们遇到了一群信徒,他们举着十字架,排成队列,默默走在耶路撒冷的街巷之中。纵然街上人流如织,人们纷纷驻足观望,但此时的他们情真意切、心无旁骛,似乎“不见别人,只见耶稣”</h3> <h3>路上还可看见模仿当年耶稣背负的大型十字架供前来朝圣的信徒使用,体会耶稣当年为救赎普罗大众而忍受的苦难。</h3> <h3>圣墓教堂</h3><h3>圣墓教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圣地。天主教徒沿着苦路走过十四站,那是曾经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负重而行的受难之路,终点是圣墓大教堂。耶稣基督在此遇难、安葬和复活。苦路14站最后的10到14站都在圣墓教堂内<br></h3> <h3>抵达圣墓大教堂的入口处,一眼就能看到约3米高的厚重木制大门矗立跟前。跨过它,进入的就是基督教徒们内心最神圣最向往的地方。<br></h3> <h3>教堂外的台阶是信徒和游客休憩的地方</h3> <h3>【第十站】耶稣被夺取衣服</h3> <h3>进入圣墓大教堂的人潮</h3> <h3>【第十一站】在骷髅山,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当十字架从地上被举起来时,鲜血从耶稣那被撕裂拉长的伤痕中喷涌而出,顺着十字架流到地上,因着剧痛和身体失血,耶稣的身体抽搐发烧,十字架在微微颤动。</h3> <h3>【第十二站】霎时间,大地震动,磐石崩裂,在各各他山上观看的众人大声惊呼,罗马长官百夫长惊叹。有史料记载橄榄山此时崩裂。</h3> <h3>【第十三站】当时有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求问罗马掌权者,获得许可将耶稣躯体从刑场摘下。</h3> <h3>进门教堂大厅,第一眼看到的是地面正中有一块被装裱起来的石板,据说这是当年耶稣受难时从十字架上被放下来后,躺着的石板。耶稣的鲜血渗入了石缝,在石上永久地留下了殷红的石纹,据说上面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轮廓,那就是耶稣的身影。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一进门便跪倒在这块石板前,他们不住地抚摸、用嘴亲吻着。带着小孩的大人用手抚摸石板,然后摩挲小孩的脸蛋,以此沾染耶稣的灵气,求得耶稣的赐福。</h3> <h3>【第十四站】安葬耶稣的洞穴遗址</h3><h3>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br></h3><h3>无数信徒排队等候进到墓地去朝圣。门口的希腊东正教士严肃守卫着。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从此处复活升天,实现了“道成肉身,躯体成圣灵”的转化。</h3><h3>“他在此倒下,却也因此奠定了基督教的神性”</h3><h3><br></h3> <h3>从天使报喜堂、圣诞大教堂一路寻圣直至重走苦路14站,终于大体走完了基督教在耶路撒冷的主要圣迹,感慨万千。世界纷扰,耶路撒冷汇聚着最狂热的爱与恨,又支撑着无数人的信仰,是信仰者的港湾,无上的终极之地。这里的教堂没有富丽堂皇,却是所有基督徒心中的圣地。信仰原来存在于内心,而不是用眼睛来看的。</h3> <h3>2019.12.14日农历19(此篇所有史料均参考自度娘,在此鸣谢!)</h3><h3>谨以此篇献给我94岁的婆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今天是她94岁生日。祝老人家生日快乐,幸福安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