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西(昌)旅游掠影

章莹zy.

<h3>  2019年11月30日,与好友结伴参加了“玉屏旅游”组织的攀枝花泸沽湖西昌旅游团。来自全国各地的44名中老年人,会合于成都。</h3> <h3>  出发前夕,我俩抓紧时间去参观了一下四川大学,也算实现了夙愿。</h3> <h3>  次日一早开始走行程。此行中第一个亮点是“网红”雅西高速公路。大巴离开成都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就上了这条著名的“天路”。</h3> <h3>  雅西高速公路连接雅安市和西昌市,全长240千米,是京昆高速公路的一部分。</h3> <h3>  这条天路跨越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等水系和12条地震断裂带,整条线路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有桥梁270座,隧道25座,堪称“魔鬼路段”。<br></h3> <h3>  公路每向前延伸一公里,平均海拔就要上升7.5米,最高桥墩达182. 5米(想象一下60层楼房之高吧),称之为“云端上的天路”也不为过。</h3> <h3>  由于我们乘坐的大巴车速快,在车上无法抢拍到理想的照片,只好从网上下载了几张以飨朋友。</h3> <h3>  为了破解大坡度爬升难题,雅西高速首创了“小半径双螺旋曲线隧道”的高新技术。</h3> <h3>  雅西高速与大渡河分分合合,几度交叉,宽的时候像个大湖,窄的时候像条小河。可惜途中好多美景都一闪而过,未能抓拍到手。</h3> <h3>  正巧中午在大渡河畔的石棉县城就餐,赶快偷空亲近一下久负盛名的大渡河。</h3> <h3>  和当年红军长征时期一样,河水依然滚滚向前,但两岸风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3> <h3>  石棉县城高楼林立,鳞次栉比。</h3> <h3>  江边绿树成荫,街道整洁。</h3> <h3>  石棉县还有一张独特的名片: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h3> <h3>  沿途美景还没欣赏够,雅西高速的终点西昌市到了。遗憾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公路边仅16公里,却未被列入此行的行程。当天我们去了西昌市内另一著名景点――邛(qiong)海。</h3> <h3>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泸沽湖),其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我们游览时已近傍晚时分,令人不解的是,那浪却高高地打到了岸边的游览木栈道上,因担心被打湿裤腿,我们没敢太靠近湖边去照相。</h3> <h3>  拍到一组可爱的雕塑,却发现一位小朋友……</h3> <h3>  西昌向来是四川人喜爱的旅游城市,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开发,目前西昌机场已开通15条国内航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省游客。2018年2月(农历春节前夕),国家最高领导人来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之后,这里更加聚焦了全国人民的目光。</h3> <h3>  通往核心景点泸沽湖的行程即将开始。目前西昌到泸沽湖还没有高速公路,只能走270多公里的307省道。导游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今天将是此行中最辛苦的一天!当时有点半信半疑。</h3> <h3>  出了西昌就问导游:凉山在哪里?导游说,两边都是,凉山大着呢。接着他介绍了凉山彝族地区的有关情况。</h3> <h3>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长征队伍走到四川时可以说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四川籍红军将领刘伯承通过各种关系,与彝区家支头人小叶丹饮血结拜为兄弟。在小叶丹和彝族百姓的鼎力相助下,红军队伍终于突破重围,走上了后来的胜利之路。</h3> <h3> 然而8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却还是中国深度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交通闭塞,形同“孤岛”,举目都是翻不尽的山。电视报道的“悬崖村”就在凉山州昭觉县(截图)。凉山成了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最牵挂的地方。听了这些介绍,我们的心也沉重起来。</h3> <h3>  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慢慢爬行,公路两侧都是陡峭的大山,大家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开始还觉得新鲜。</h3> <h3>  中午在盐源县就餐。此地因自古产盐而得名,也得益于盐,这条通往云南乃至南亚的商贸通道成了史上著名“茶马古道”的一部分。</h3> <h3>  今天的盐源是有名的“苹果之乡”,下图是盐源县网红特产“丑苹果”的截图。我们买来尝了一下,果然名不虚传,虽然外观不起眼,但味道绝不输于畅销全国的陕西洛川红富士。如果您看到市场有售,建议买一些吧,也算是对凉山脱贫的一点心意。</h3> <h3>  午后大巴继续晃晃悠悠地行驶在蜿蜒曲折的盘山道上,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始终气定神闲地开着车,但随着海拔升到3000米左右,部分乘客开始有高原反应了,有的控制不住呕吐了,原先兴奋的游客也开始沮丧起来。大家这才明白,早晨导游的告知并不是吓唬我们的。</h3> <h3>  不亲身经历可能难以置信:270多公里的省道居然走了整整一天,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目的地。我们落脚在泸沽湖的草海(芦苇丛生部分),这是“猪槽船”。</h3> <h3>  泸沽湖为川滇两省共辖湖泊,湖东为四川盐源县泸沽湖镇,湖西为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湖泊面积约50平方公里。这是亮海(没有芦苇遮挡)。</h3> <h3>  这是我们入住的民宿,是当地摩梭人经营的,位置紧挨着湖边(听说为了环保,以后要后撤)。在我国56个民族中,摩梭人还不算一个独立的民族。在四川被归入蒙古族,在云南被归入纳西族。</h3> <h3>  泸沽湖海拔2690米,早晚温度低至零下3―4度。一大早我们穿上厚厚的棉衣,登上结满银霜的“猪槽船”,去欣赏湖面美景。这些猪槽船的经营户都是村里统一管理的,不存在抢生意、乱要价等问题。另外,泸沽湖的保护看来是受到重视的,清澈见底的湖水令人心旷神怡,大家不禁发出一声声赞叹。</h3> <h3>  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可爱的小精灵――西伯利亚红嘴鸥已如期来到这里过冬。</h3> <h3>  撒点面包渣就能引来一大群小馋嘴们。</h3> <h3>  一旦带的鸟食发放完,这些小精灵们就不愿靠近我们了。</h3> <h3>  船游结束后上岸,气温慢慢升高到十几度,洁净的空气令人十分惬意,我们沿着湖畔边走边享受这一切,并拍照留影。</h3> <h3>  在蓝天的映衬下,湖水显得格外清澄碧蓝。</h3> <h3>  各种风格的民宿建在湖畔,与湖水相映成趣。</h3> <h3>  稍事休息后,大巴载着我们绕湖一周(包括去云南一侧)观光。</h3> <h3>  里格岛,位于泸沽湖东北部格姆女神山麓,是泸沽湖七个岛屿中最美的一个。青山环抱,碧波如镜,蓝天白云和四周山峰倒映湖中,美妙无比。</h3> <h3>  格姆女神山。</h3> <h3>  云南一侧的泸沽湖美景。</h3> <h3>  走婚桥和情人滩景点。走婚是川滇摩梭人独特的婚姻方式,即“男不婚,女不嫁” ,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育下一代。在这样的母系家族中,年长女性(一般是比较有能力的“祖母”,实为外祖母)是当家人。女子所生孩子归母家扶养,生父会在满月时举办宴席,公开彼此的血缘关系(这一点对规避后代乱伦极为重要)。生父无需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倒是舅舅要帮助扶养外甥。所以对摩梭人孩子来说,舅舅比爸爸要亲。摩梭女导游主动介绍说,她和她的阿哥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的,三个孩子都是一个父亲,并不是外人想象的可以随意乱来。他俩平时并不天天粘在一起,想念时才在一起。在这样的“女儿国”里不存在婆媳、妯娌等矛盾。双方一旦没有感情了可以结束走婚关系,各自重找对象,不存在财产分割等麻烦。</h3> <h3>  在“走婚桥”卖土特产的彝族妇女,她的服饰和长相有别于摩梭人。我们买了她的核桃仁,她很乐意与我们合影。</h3> <h3>  摩梭人的篝火晚会。男青年通过这个场合向女孩表达爱意,如果女方接受,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爬花楼(即不走大门,而从窗户爬进女孩闺房)。早晨应在祖母起床前从大门离开,否则被视为不敬。</h3> <h3>  篝火晚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我们也身不由己加入到狂欢的人群中。短暂的泸沽湖之旅到此结束。</h3> <h3>  泸沽湖之后的景点是“绿石林”。其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格萨拉乡,是泸沽湖至攀枝花的必经之地。</h3> <h3>  景区由原始森林、漫山遍野的青苔石、天坑地漏以及彝寨风情等组成。由于时间所限,我们只能欣赏到其中的一部分。</h3> <h3>  奇形怪状的石头被厚厚的青苔包裹着,有的像动物,有的像物体,有的像菜园、练兵场……总之你的想象力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h3> <h3>  彝族村寨。路边经常看到连片的新房子,铮亮的黑瓦屋顶特别醒目,这是广东佛山、珠海等地援建的。</h3> <h3>  神奇的绿石林让我们流连忘返,但今天必须赶到攀枝花市。泸沽湖到攀枝花虽然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但由于是盘山路,不敢开快,加上途中参观绿石林景区,所以天黑了还在盘山路上绕来绕去。多亏驾驶员技术高超,把我们平安拉到了攀枝花。</h3> <h3>  攀枝花位于四川最南端的金沙江两岸,与云南省接壤,她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964年的“三线建设”,长期处于保密状态。</h3> <h3>  攀枝花是我国唯一用花命名的城市。因为当地盛开攀枝花(又名木棉花),所以当年毛主席亲自拍板,把一个无名小镇取名为“攀枝花”。</h3> <h3>  今天的攀枝花被称为“内陆的三亚”,她四季如春,温和湿润,成为旅游和康养胜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旅居人员。</h3> <h3>  攀枝花东区景观(以上4幅为网上截图,因为我们到得晚,走得早,无法亲自获取理想的照片)。</h3> <h3>  攀枝花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参观了国内最大的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在缅怀当年那激情燃烧岁月的同时,被三线建设者们的吃苦奉献精神感动得流下泪来。</h3> <h3>  刻在博物馆门口碑上的字能看清吗?“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毛泽东”。这肯定是当年三线建设者们力量的源泉。</h3> <h3>  攀枝花市下属的米易县是个美丽祥和的小城,据传系三皇五帝中第二大帝——颛顼(zhuan xu)的诞生之地,故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现在的米易因旅居康养事业和米易梯田而出名。</h3> <h3>  米易县城街景一角。</h3> <h3>  米易梯田虽然没有国内其他网红景点梯田那么出名,但它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分布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坡上,有独特风光。当地居民以傈僳族为主。</h3> <h3>  现在米易梯田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再发现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h3> <h3>  生活在米易新山的傈僳族妇女。</h3> <h3>  在梯田边出售自产蔗糖的傈僳族小伙子,很乐意与游客合影,并熟练地摆起pose 。为了表示谢意,我们买了他的蔗糖。</h3> <h3>  位于西昌以南约45公里处的“螺髻山九十九里温泉瀑布”,最高海拔4359米。</h3> <h3>  这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是目前世界唯一可观赏、可泡澡、可饮用的温泉瀑布。</h3> <h3>  常年40度的温泉水从半山悬崖上飞泻而下,最高的瀑布落差达50米。</h3> <h3>  抓住难得机会体验一下吧。</h3> <h3>  此行最后一站又回到西昌。西昌“正中食品厂”邀我们品尝他们以当地特产荞麦为主的各种健康食品。这位彝族兄弟名叫曲木牛牛,汉语流利,善于演讲。他充满激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彝族贫困地区的情况,我们加了他的微信,希望今后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扶贫工作。其实我们这次走的线路也可以称为“扶贫旅游线路”。通过此行,我们把彝族同胞和攀西地区其他尚未脱贫的同胞装进了心里。</h3> <h3>  上世纪90年代,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和朋友合译的《彝藏禁区行》一书(我的笔名“辛玉”),原作者为著名法国探险家多隆。书中写到他在上世纪初进入凉山地区考察探险时的种种遭遇和见闻。由此我对这一地区充满了好奇,这也是我参加这条旅游路线的一个心中的小秘密。感谢玉屏旅游帮我圆了这个梦。</h3> <h3>  关于彝族的族源,历来有争论。多隆在上述书中说,他们的相貌不像当地人,深眼窝,高鼻梁,倒有点像欧洲人。这位是我们所住宾馆的服务员,联想到上图中的曲木牛牛,下图中的著名彝族歌手吉克隽逸,以及媒体上见到一些彝族人,他们的相貌似乎支持了多隆的观点。</h3> <h3>  彝族的“彝”字,是建国后根据毛主席提议,由“夷”改过来的,由“夕”“米”“糸”“廾”组成,表示有吃有穿,能歌善舞之意。衷心祝愿彝族同胞在全国人民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和我们共同迈上小康之路。</h3> <h3>  再见,我们可爱祖国的攀西地区。最后,向全程为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何导游、杨师傅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