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紫云寺回文诗碑刻正在认捐中!!!姓名即认即刻!!!

绛县文化馆

<h3>  回文诗,亦称『玄文诗』、『回环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br></h3><h3> </h3> <h3>  回文诗起源于西晋,形成于东晋,盛行于北宋。它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一般有『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语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既能上下颠倒读,也能顺读倒读,又能斜读,还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皆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所说:“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它在创作手法上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研制叙事的效果』,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系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br></h3><h3> </h3> <h3>  山西绛县紫云寺白贤德先生收藏的《回文诗》,系清初万树(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所著,经国家有关部门及四川大学、四川省文物研究所等专业人士鉴定,系目前中国内地仅存孤本,其保存研究和开发价值很大,被誉为『三绝』,首先该诗用毛笔工整抄于『算盘』,『扇影』、『莲房』、『桑篮』、『车轮』『聚景灯』,『百花屏』『子母钱』,『如意珠』等60个造型生动的图案中,图案设计与诗词安排天衣无缝,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缘物寄情、状物传情的艺术特质;其次,图中诗词多达二百六十八首,诗词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具有,诗牌有《山花子》、《天仙子》、《生查子》、《沁园春》、《浪淘沙》、《虞美人》等三十多个,诗词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拆字、并字、叠垒、穿插、正读、倒读、皆韵律合辙。平仄恰当,可谓句中有句,其中出奇,肥不露肉,瘦不见骨,再是,其书法派衍历代名家,或正楷,或隶书,或篆体,布局开合得宜,结构梳理通达,行笔持重流畅,形成古朴、厚重、苍劲、酣畅的艺术整体,给人以深刻的回味和遐思。《山西日报》《运城日报》均做过专题报道。<br></h3><h3> </h3> <h3>  回文诗碑刻园的建立,完成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多年的美好心愿,成为绛县全域旅游事业的一个新亮点。一些贤达人士闻讯而起,捷足先登,已带头认捐了一些碑刻。目前仍有部分石碑诗文内容已刻,尚空认捐者姓名。为使回文诗这一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亦使紫云寺锦上添花,释放独树一帜之亮色,特向广大父老乡亲和各界有识之士倡议:</h3><h3> 请伸出您热情的双手,踊跃捐资。惠捐形式不拘,身份不论,地域不管,款额不限,可单独、可阖家、可联名,亦可以团体、企业、单位等形式,集少成多,汇涓成流,少而无妨,多多益善,寸心义举,功高无量。紫云寺将把认捐者的名字刻入石碑,永久留名,同时还将发给其《功德本》,此生本人及其家属携带本证进寺旅游一律免票。 希望大家慷慨解囊,守望相助,为紫云寺发展添砖加瓦,以功于当今,惠泽百世。</h3> <h3>联系人:</h3><h3>紫云寺办公室:</h3><h3>姜国强13994993961</h3><h3><br></h3><h3>温女士1383590988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