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和老师相识已经整三十年了。三十年,一万零八百天。不可不谓漫长,但和老师认识的情景却恍若昨天。</h3> <h3>记得很清楚,一九八九年十一放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揣轻工局介绍信,前往市劳动局报到。</h3><h3>说是报到,其实也就是因为当时市里正在进行大规模工厂技术人员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而劳动局考核办又人员不足,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向几个大的产业局借调人员一事。而我刚好就是轻工局推荐的唯一一个人员。</h3><h3>十月的天气可谓秋高气爽,可我却是惴惴不安,手心冒汗。局领导的话不时在耳边响起:“小张啊,你是我们局千挑万选选出来的,你可不能塌我们轻工局的台啊!”。你想啊,一个企业的小小文职人员,带着局领导这样的嘱托和信任,去一个完全陌生的机关,和一群有文化、有专业的老师一起工作,那是怎样的一种压力啊!好在当时自己年轻气盛,有种“无知者无畏”的勇气。</h3> <h3>当时的劳动局在中山路岸桥弄,七拐八弯到了考核办。走进办公室大门,不见一人。继续往里走,左手又有一小门开着。进去,看见一人正伏案书写。“你好,我是轻工局的”,我轻声说。不见此人抬头,旁若无人,一付认真工作模样。我递上介绍信继续说:“我是轻工局来报到的”,还是没抬头,只是很随意的说了声:“放下吧,明天来工作”。我看着眼前的这个始终没抬头的人,一种想赶快离开他的念头油然而生。</h3><h3>我自己不知道怎么离开那个办公室,去时手心冒汗,出来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难道机关工作人员都是这般高傲?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能适应吗?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充斥大脑,真奥悔接受这样的任务,在原来单位工作各方面都是好好的,用“呼风唤雨”来形容自己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可现在……?就这样胡思乱想,飘飘忽忽,糊里糊涂,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的家!</h3><h3>明天就要去那个全新的地方工作了,可那个所谓接待我的人究竟长什么样?他是不是我的直接领导?难道这个人就是命中注定来灭灭我以前几十年的“胡作非为”?一连串的想法搞得我辗转反侧,似睡非睡。</h3> <h3>醒来已经阳光明媚,提起精神整装出发!</h3><h3>到了办公室,我还以为去的很早,但昨天那位始终没有抬头看我一眼的人已经做好办公室卫生工作,端坐在那里了。“你就坐这个办公桌吧,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和我说”,他指着一张办公桌这样对我说。这时我正面朝他看了看,端庄的脸,和善的眼神,一米八几的个头,举手投足间不失温文儒雅。和昨天的印象相比,判若两人。</h3><h3>我又开始胡思乱想了,昨天他或许真是专注于工作?或许对我弱弱的声音不屑一顾?或许啥也不是?!不管那么许多了,既来之,则安之吧!</h3><h3>在强烈的反差间,我们认识了……</h3> <h3>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出卷批卷,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老师都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无数个星期天,我们走遍一城三县的每个考点,就是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和严肃考场纪律;无数个休息时间,我们一起工作着工作着……在充满挑战、学习的繁忙工作中,我对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尊重,老师也慢慢开始熟悉我,就这样,我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h3><h3>老师的为人无可挑剔,一件事足以说明一切!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像往常一样,因为白天在办公室得正常办公,所以出卷的事情就只能在晚上。天气太热,当时有空调的地方又很少,所以经常是借用在梁溪饭店。时间不知不觉已接近子夜,领导看着大家疲惫的脸,良心发现地说,大家辛苦了,今天就住饭店吧。大家都很开心,一是已经很睏了,不用再赶回家,二是有空调的房间确实舒服。可是老师却说一定得回家住。我出于好奇,就问:“这么晚了,这里这么舒服,为什么一定得回家?”,老师说:“我不能一个人在这里享受空调带来的凉快,因为家里夫人和女儿没有空调”。当时我被他的想法懵住了,我第一次听到这种理由,也第一次看到这样对家的眷恋。他的话怔住了我。事情虽然小,但让我沉默良久。</h3><h3>这件事虽然过去已经几十年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当时我不能理解,可后来随着与老师接触时间的越久,以及自己年龄的慢慢变老,其中的道理也开始越来越有所悟了!正因为有老师这样的品德与为人,所以老师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h3> <h3>几年的工作在忙并快乐中结束了,虽劳动局领导多方努力,最终还是因为我原来单位是大集体性质而不能直接调入机关工作,最后我去了物资部门工作。</h3><h3>离开了劳动局,和老师的友谊似长流之细水,老师的素养一直影响着我。</h3> <h3>老师原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有着很好的家庭背景,读书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在人文知识方面的交流,是我们经常的话题。去年我在老年大学上詩词欣赏课和经常看唐诗宋词,就是受他的影响。老师欣赏王维的诗,常说王维以其充分的独立性去观察一个独立的、不同的生命状态,来记录自己去过的山,看到的水。王维的诗完全是白描,因而诗中有画;老师又欣赏白居易的诗中之禅味:<br></h3><h3>“须知诸相皆非相,若往无余却有味。”</h3><h3>这也许是老师喜爱清净和信奉“有若无,实若虚”的意境吧。</h3> <h3>老师又是一个音乐发烧友,沉醉于古典音乐之中。听他讲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柏林森林舞台、布莱根茨湖上歌剧是一种学习和享受。</h3><h3>我从他那儿知道了交响乐其实离我们很近;知道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追求世界大同的情怀;知道了德沃夏克乐音符下波西米亚的森林和乡村;知道了法国印象派对音乐浪漫主义的影响……。受老师的影响,我也开始迈开了音乐欣赏的第一步。</h3> <h3>老师知识渊博,温文儒雅,待人接物大智若愚,不卑不亢。但老师常说自己一生平淡,生活在甘于平淡的思想中。在和他的几十年交往中,我心灵上得益,精神上得实。</h3><h3>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良师益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