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当你口渴了,随便走进哪个小超市,矿泉水,果汁……各种饮料琳琅满目;炎热的夏天,五花八门的冷饮,造型别致的冰激凌,更是这一代年轻人解渴的美味,不过,在70年代的夏天,有一种行业,现在完全绝迹,那就是凉水摊,它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独有回忆。<br> 凉水摊,成本低,配置少,一张桌子,几个玻璃杯,一个装满凉水的大盆子,就是全部家当。路人口渴了,揭下玻璃片,一饮而尽。凉水不贵,一分钱一杯,解渴又便宜,是赶路人补充水分的最好“加油站”。<br> 小时候,铁桥街上,从上街到下街,每隔一段,几乎都有一个凉水摊,这是当时不少家庭主妇顺便“挣菜钱”补贴家用的小行当。<br> 我们家也有一个凉水摊。<br> 每逢暑假,这就成了我勤工俭学的最好项目。<br> 守凉水摊,简单,劳动强度不大,操作比较方便,最难的就是挑井水,那阵没有自来水,凉水摊的凉水都是从2里外的井水里挑回来,又干净又清凉,老妈用一块干净的白色毛巾搭在桶上面。<br> 凉水需要一点小加工,兑上几颗糖精,凉水马上变得凉晶晶,甜丝丝的。为了让凉水更好看,老妈还会用红糖炒成精浆,这是最原生态的“色素”,放进一小勺,满盆无色的凉水瞬间变成赤红色,装在玻璃杯里,煞是好看。<br> 遇上最炎热的天气,老妈还会用玻璃小瓶子,装上十滴水,在瓶盖上戳出几个小眼,路人每喝一杯,她都会洒上几滴十滴水,老妈说,这样的凉水既可解渴又可防暑。<br> 正因为如此,我们家的凉水,总是卖得最好,经常是一群人等着喝,我便成了妈妈的得力“小帮手”,还经常扯起喉咙吆喝道:“喝凉水,喝凉水,又甜又凉快,不甜不要钱……”<br> 记得那阵经常有电影队在老街周围放露天电影。每当这时,我们家的凉水摊,就“搬家”跟着电影队走,为那些看电影的人,送去方便。<br> 一举两得,一个晚上下来,老妈的凉水摊还能挣上好几块。回家开心数钱的时候,老妈偶尔也给我一分两分,算是犒劳,拿着这一分两分钱硬币,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br> 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夏天,趁着要退凉的傍晚时刻,一群群农民伯伯都赶着去“上粮”(上公粮),他们挑着上百斤的粮食,大汗淋淋,一路小跑,直往粮站送,有背的,有挑的,也有抬的……浩浩荡荡,成了公路上一道最热闹的风景。<br> <p> 我们家的凉水摊,也成了他们最爱光顾的地方。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对这些勤劳的农民伯伯格外热情,遇到一杯还不解渴的,我总会多给他们舀上半杯,不要钱。</p><p> ……<br> 时间如梭,卖凉水的日子,已经过去数十载,但卖凉水的记忆还宛如昨稀。一杯凉水折射时代的变迁,如今除了早已升级提档的“凉水摊”,还有不少免费供水点遍布公园,街头,方便又温馨,这点滴变迁中让我们看到的是富裕是强大是幸福!<b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