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冬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疾病,享受快乐的生活和学习。</h3><h3> 冬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其中传染性较强、传播较快的是流感病毒。</h3><h3>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甲、乙、丙三型,此病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发现流感流行时,应减少集会,注意房屋通风并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患者居家隔离至病后5~7天或热退2天。</h3><h3>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2 岁以下小儿较少得病。一般一生只患一次。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h3><h3>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其特点为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疹,并伴发热。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少留疤痕。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直到隔离期满。保护易感人群:水痘减毒活疫苗可用于应急接种,接触后3天内接种疫苗,可以得到保护,接触后5天内接种,可阻止水痘在病房内流行。水痘疫苗可用于所有易感者,是水痘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此外,对水痘患儿的用具等要暴晒或煮沸消毒。</h3><h3>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4日。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多维持4至7日,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和脑炎。病人隔离至疹退或出疹后5天。</h3><h3> 此外风疹、猩红热、流脑等也是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h3> <h3>预防这些传染病,我们该如何做呢?</h3><h3> 首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净化室内环境、保持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要记得给教室经常开窗通风,课间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h3><h3> 其次,要睡眠充足,幼儿每天应该保证十小时的睡眠时间,多喝水,保证饮食营养,多吃绿色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的摄入,千万不要偏食、挑食。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对气候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十分重要。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学校运动要避免大量出汗,不要随意脱外衣。</h3><h3> 第三,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的好习惯,尽量少去或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宴请等。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同时,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h3><h3> 第四,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如果生病了,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切忌自己乱吃药或因忽视而耽误病情,还要及时报告老师,并留在家中休息,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h3><h3> 第五,加强卫生宣教,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h3><h3> 第六,认真做好晨检,早发现病人,早采取措施。</h3><h3> 第七,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h3><h3> 另外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开始恢复,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秋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此时,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还要多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h3><h3> 最后,就是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过度紧张。冬季传染病可防可治,关键是我们要科学对待。祝所有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天天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