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党委在全校开展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本学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共同举办了本次晚会。</h3> <h3> 活动于2019年12月10日晚上7时30分, 在经贸广场精彩上演。学院党委书记张继友,学院副院长万立维出席活动,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全体思政课教师、2019级全体同学到场观看。</h3> <h3> 活动开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马桂琴向全体学生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h3> <h3> 活动在歌伴舞《天耀中华》中拉开序幕,浑厚而激昂的歌声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百年岁月沧桑,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大家在激昂的歌声中感受着中华民族风雨压不垮 苦难中开花的不容易,也感受到了新时代盛世中华带给我们的自信和底气。</h3> <h3> “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情景剧《半条棉被》将长征期间红军与百姓之间的鱼水之情、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在观众面前展示得淋漓尽致。</h3> <h3> 《红色娘子军》歌舞剧在“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激昂的歌声及伴奏中,为观众们上演着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让19级新生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这群独立、坚强、勇敢的琼崖巾帼英雄为国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了解了海南23年红旗不倒艰难奋斗的历史。</h3> <h3> 大家同样不会忘记曾经在重庆的歌乐山下,有一群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身经残酷的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大气凛然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h3> <h3> 歌舞剧《绣红旗》将全场观众带回70年前解放初重庆的渣滓洞,当被关押的江姐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带领同牢房中的共产党人,通过绣织五星红旗表达了她们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革命成功的喜极之情,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今日幸福的来之不易。</h3> <h3> 除了为新中国的胜利付出了生命的革命烈士,我们身边还有一群为了国家的发展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是无声的春雨,是和煦的春风,在阳光下散布爱心,用奉献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合唱《奉献》采用清唱的方式,那纯粹的而干净的声音令人如沐春风,唤醒了大家内心深处最初那份美好,以及对一大批无私奉献者的敬佩之情。</h3> <h3> 情景剧《等待》通过两位主讲人的娓娓讲述,让我们了解了邓稼先一生奉献祖国的感人故事,真实的情感、真诚的表达让台下的观众多次泪流满面,在邓稼先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责任、使命、担当,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大批无私奉献对祖国深沉的热爱。</h3> <h3> 28年的等待,28年的追寻,也让我们看到了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大爱、包容、理解。</h3> <h3> 正是有这样一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人的奉献,中国今天才变得如此强大!活动最后在大合唱《国家》和《不忘初心》落下了帷幕</h3> <h3> 最后,党委书记张继友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张书记谈到:这样的教学成果展示方式创新且有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展示相结合,让学生从理论知识到近距离观看体会,帮助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思想上接受思政课,希望今后能够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继续发挥和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和实效性,争取将每一门思政课主干课程打造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h3> <h3> 同时张书记也希望同学们通过所听、所看、所感将情景剧中展示的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红色娘子军精神和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争做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奋斗者。</h3> <h3>7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70年的拼搏奋斗换来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br>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