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2月10日,沐浴着冬日的暖阳,“稷之韵.小导游”团队一行13人,在加志宏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位于稷山县城中心的稷王庙研学实践。<br></h3><h3> “稷之韵.小导游”课程是今年11月份在“博阅稷王”——后稷课程的基础框架上衍生出来的实践性课程,今天是他们的第一次研学实践。</h3><h3> 为了让我们的研学更有文化支撑,得到后稷文化研究会的支持,政教主任卫红霞第一时间联系了宁水龙会长,邀请他前来给小导游们讲一讲后稷的故事。正准备参加稷山县非遗文化传承人座谈会的宁水龙会长,接到电话二话没说,立即向会议主持人请假,驱车赶向稷王庙……</h3><h3> </h3> <h3> 作为全县最早以农祖稷王作为校名的稷王小学,多年来一直注重充分利用本土人文资源,向孩子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理想和情操。今年国庆节后,稷王小学校长加志宏,特地登门拜访宁水龙会长,特邀他为稷王小学及稷王教育集团共200多位教师,作了一场题为《一串数字说稷山》的传统文化讲座,并当场宣布今后与后稷文化研究会合作,在稷王小学建立后稷农耕文化传习基地。此后,加志宏校长专门向县教科局领导作了汇报,在“博阅稷王”后稷课程下开设“稷之韵.小导游”子课程,开展“培养稷山小导游,学讲稷山好故事”的活动,得到局里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于是他们今天带领一群小导游,来稷王庙进行研学实践。在各班推选出来的小导游依次试讲稷王的故事之后,宁水龙会长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亲切地和孩子们一起看庙景,话稷王,讲历史,聊文化,深入浅出,谈古说今。</h3> <h3> 他首先从稷王庙之所以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的木雕、石刻和硫璃瓦这“三绝”谈起,引领小导游们边走边看,边听边记,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家乡历代工匠的精巧艺朮。在献殿东壁,大家被捐俸倡修稷王庙的清代知县李景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离职之后自我创业的高尚品德所感动。在大殿东壁,孩子们在宁会长指点下,对稷山古八景仔细观看,反复品味。</h3> <h3> 在姜嫄殿前,大家被宁会长讲的稷王出世、姜嫄教子以及五谷由来的故事所深深吸引,进一步加深理解了“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伟大历史贡献。孩子们还在宁会长和加校长带领下,到庙里的清代和现代重修稷王庙功德碑前,仔细搜寻历代先贤芳名和各自熟悉的亲友捐款名单,更加感到十分亲切和自豪。尤其是他们从后稷衍生的90多个姓氏当中,分别找到自己的姓,都深切感受到“我们真真切切就是稷王的后代,每个稷山人都是后稷子孙!”孩子们纷纷表示,要从小学稷王精神,讲稷王故事,当好稷王传人!</h3> <h3> 活动结束后,加志宏校长对宁水龙会长感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我们学校开设的“稷之韵.小导游”课程,就是要引导孩子们从小做起,立足家乡,讲好稷山故事。通过看、听、讲,一方面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巩固语文和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以孩子们的独特视角和表述方式,宣传稷山文化,提升稷山形象。相信他们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在脑海下留下一辈子都难以磨灭的印象记忆,有助于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人格修养。宁会长对此深表赞同,当场表示,后稷文化研究会将全力支持和配合,把“稷之韵.小导游”课程做精做细,做深做厚,共同打造稷山教育和稷山文化的亮丽品牌。</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