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周内,群主追风发起群报名小程序报名逛武功河滩会,十几人报名。群消息通知周六早上七点在一广场集中,七点半准时出发,过时不候。</h3><h3> 难得的一个周末,难得一个好天气,我立即报名参与其中。好久没有骑行,担心自己体力不支,跟不上队伍,但还是情不自禁的报了名,连续一个半月无周末的日子过得憋屈,心早飞扬在外。</h3><h3> 早上七点出门,穿戴好先一晚准备好的装备。天开始亮了,街上行人不多。不知是早上穿得厚,还是紧张忙碌的有点热,在零下三度的清晨竟然不觉得有一丝寒冷,一路骑车飞奔向一广场。</h3><h3> 人到齐后,按时出发,路线是从县城出发到临平,临平吃早餐,再从临平走杨林路直达目的地。逛完后从武功古镇出发到贞元,贞元吃午饭,饭后从贞元走大王、梁村到县城,全程不走回头路。</h3><h3> 县城到临平路况好,车辆多,我们排成一行整齐骑行。骑友追风带的音响放着歌曲《鸿雁》“鸿雁天空上,队队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鸿雁向南飞...”我们像鸿雁一样,排成一行,不为迁徙为快乐。骑行,也给我们插上鸿雁的翅膀,任意翱翔。</h3><h3> 今天是大雪节气。从今日起,大雪来临,寒冷已至,是一年阴气最盛时,万物也到了最萧条的时候,树木叶落、荒草干枯,松柏苍翠,唯有麦田,翠绿娇嫩,貌似与这个季节格格不入。</h3><h3> 一路西行,寒风来,骑行扇风,有些冷了。</h3><h3> 平日很少这个时候出门,自然是看不到一切田间景色。今晨,麦田是满目疮痍的冬天里最美的一道风景。阴冷潮湿易起霜,道路两旁麦田白茫茫一片,一层白霜正在考验着我们娇嫩的麦苗。我时常会想,白露为霜、冰雪严寒,草木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感知,真不知麦苗那薄薄的叶片是怎么经受住这等严寒天气的,人们穿的里三层外三层都冷得发抖。可麦苗毫不示弱,正用一股内生韧劲与这恶劣的天气抗衡,最终它会战胜冰雪严寒,在来年春天生长的葱茏葳蕤。</h3><h3> 曾经去过云南,那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所到之处,田间有的稻子在收割,有的稻子在疯长,有的水田在插秧。我被搞晕了,究竟稻子什么时候成熟,不得而知,只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种,三个月一个收获季,一年熟三季。这也是南北差异之处,北方的大米和麦子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成熟季节漫长,南方的大米和麦子之所以不好吃,则是因为成熟季节太短。由此可见,蛰伏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最美的一面。 </h3><h3> 骑行中,因为保暖到位,运动不停,身体发热,慢慢不冷了。寒风携裹着枝头的枯叶在眼前飘飞,偶尔有一两片叶子扑面而来,心中不觉凄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多么相像的一生啊,叶落如人亡。不由得想起我那些逝去的亲人,他们的一生就像叶子,从繁盛到枯黄而落。树木来年春天又会是一树浓荫,而于人,虽不能重生,但一辈接着一辈繁衍生息,为生计忙碌、为事业献身,继续着从盛年到暮年的过程,一辈又一辈,重复着重复着。</h3><h3> 一路上大家你追我赶,走走歇歇,看看沿途风景,想必每个人的感悟都会不同。</h3> <h3> 今年的河滩会在苏武墓紧南侧的河滩上举行,大家把骑车整整齐齐摆放在苏武墓门口的一个花坛后面,合影留念,随后参观。 </h3><h3> 苏武墓位于武功县城东的西北的武功镇的北边,它背靠一道黄土塬,整个建筑采用汉代特色建筑风格建设。虽然曾经路径此地多次,都因行色匆匆而未能前行。</h3><h3> 骑友们来过多次,我可是第一次。苏武墓是一个不要门票的开放旅游点。苏武纪念馆的整个布局是坐西向东的,一进门,左侧是一个走廊,内面是一个个石碑,记述着文人墨客再次参观的留存的墨宝,右侧是一排办公用房。与大门正对着的是苏武的石刻雕像,他手持龙头节杖,目视前方,羊群围绕着他的雕像,似有风雪飘风,为我们形象刻画了踏在塞外牧羊的场景。</h3><h3> 向里,石刻雕像的后面是苏武纪念馆,纪念馆中央是苏武的铜雕坐像,正襟危坐,双目平和,须髯两鬓,衣着花纹清晰,面对它的塑像,不由得心生敬仰,静养他不畏艰难,忍辱负重,心怀祖国。纪念馆室墙壁四周文史资料介绍了苏武的生平和他的事迹,还有苏姓的起源及发展等。</h3><h3> 苏武纪念馆的后面是他的墓,墓冢大约有五、六米见方大,两米来高。墓冢被厚厚的草皮覆盖着,草皮上一层层薄霜似落雪一般,这一层薄霜和北塞那厚厚的积雪想比不值一提,草皮依然油绿,墓冢上的已经开了一星半点的迎春花。墓的前面离着三块石碑,中央石碑上刻着“汉典属国苏武墓”。</h3><h3> 墓的两则前方是两只羊,用玻璃罩着,估计是为了保护文物而为,里面有不少一元纸币,我不知道人们扔纸币的缘由何在。骑友玩哥扔了一元纸币,旁边骑友雪茸打趣说:扔了钱,你就能发“羊”财了。嘿嘿,这个取义好,来年发洋财。玩笑归玩笑,玩笑背后是苏武近二十年因为“羊”财所受的艰辛与磨难。</h3><h3> 苏武当年出使匈奴,不料,匈奴内乱,苏武被迫留在匈奴。其间,单于游说苏武背叛汉朝,被苏武严词拒绝。后又用酷刑将苏武囚于地窖,单于又命人为苏武断粮断水,想从意志消磨苏武,想从信念上改变苏武,奈何苏武依然坚守信念,坚守初心,渴了饮雪,饿了嚼皮,誓死不屈。再后来,苏武被流放北塞杳无人烟的不毛之地牧羊,并扬言唯有公羊产子才可放他回国。</h3><h3> 十九年的艰辛,十九年的持节不屈,终于等到了拨云见日,等到了回归祖国,回归故里。一代仁人志士,一代英雄豪杰,就矗立在我们面前。人活着应该有骨气、有气节,有爱国情怀,这恐怕是苏武留给我们最真切的东西,他为我们竖起一座精神的丰碑。苏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有信念,只要我们肯坚持,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什么趟不过去激流险滩。人生漫长,无论经受怎样的艰难不易,经历怎样的风霜雪雨,要相信,我们生命中会有春天,亦如在这寒冬,我们看到苏武墓冢上的迎春花开一样。相信,总有一抹暖在不经意中温暖着我们。 </h3><h3> 如今,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否从苏武的身上学到点什么呢?</h3> <h3> 瞻仰了一代志士的风采,我们转向河滩会。</h3><h3> 武功是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稼穑所在,人们感念后稷功绩,庆祝丰收,把物产拿到河滩上,既是展示交流,也是交换所需,互通有无,这种以物易物,一年一年沿袭下来,成了古老盛会---河滩会。</h3><h3> 今年河滩会从农历十一月初七开始,到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为期二十天。河滩会上摊位上千不止,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农用设备,百货琳琅满目,美食垂涎可口。会上,有特色美食体验、产品百货交易、农用物资交流、农副产品交易、文化信息交流、非遗文化展示、旅游景点畅游等,还有各类大型文艺活动活跃现场气氛,什么秦腔、现代歌舞、马术杂技、民俗表演、儿童游乐等是应有尽有,无奇不有,气势恢宏。</h3><h3> 物质生活富足的人们开着小车、农用车、摩托、电摩来逛会的,道路旁、麦田里、停车场到处存放着各色车辆,或是携家带口,或是扶老携幼、或是三朋四友,或是情侣双双,一场物资交流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活跃一方经济。人们驻足观看,采买置办、手拿肩杠,无人空手而归。据统计,每天几万人的人流量让武功古镇沸腾在一片人海、商海中,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附近村民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仅存车子一项就是一笔可观收入。一切井然有序、经济繁荣的背后总少不了默默奉献的警务工作者和会场的组织管理人员。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林子大了之啥鸟都有,会上也是小偷猖獗的地方,朋友在会上不慎丢失手机让骑行有了一丝遗憾。</h3><h3> 对于这种物资交流会,各地大同小异。不过,喜欢逛这种会的缘由是因为能够看到一些稀奇古怪,平日很难见到的玩意。我们十几个人走着走着就被人流冲散,分为两拨。大家走走停停,东瞧西看,东西好赖都有,人们尽情挑选,我自然也不例外,多少是要采买一些的,几斤果冻橙、一个大锅盔,满载而归。河滩会上的龙眼又大又好,一斤才六元钱,就是不知道秤够不够。想买,因为骑车子不好带,也就只好作罢。会上,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浏览了河滩会的一部分,也拍了极少的照片,只是在几张伟人的画像前长久伫立,祈愿他老人家天堂安好。</h3><h3> 回程途中,还是群主追风帮我背的锅盔馍,要不然一路慢上坡,骑行肯定吃力。长途骑行,意外总会有,老王的车子半路扎胎,群主追风摇身一变又成了补胎的,拆外胎补内胎,手法熟练。我立刻举起手机记录下这感人一幕。骑友一树苹果出门穿的少了,骑友老王把自己的冲锋衣借给了他,暖的何止是身。大家互帮互助,乐于助人是骑行路上的常事。此次骑行,骑友玩哥是领头雁,群主追风是尾随收队,一路照顾大家,有他们真好。</h3><h3> 一次武功河滩会骑行,我们收获了欢乐、收获了眼界、收获了友情,收获了健康。大家相约,河滩会,明年再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