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无言味最长——视导掠影

王雅敏

<h1><b>  19年度的教学视导接近尾声,这个过程,看似简单,没有豪言,没有壮举,甚至没有波澜,有的,只是克服一切困难踏实把工作做好的行动。把视导过程中的几个缩影和大家分享,只是短短的掠影,却可以留下长长的印记。</b></h1> 一、 王校长和韩校长的听课记录 <h1><b>  这几本听课记录,比普通的听课记录本厚了足足一倍。翻开,每一篇听课记录后都有一张附页,写满听这一节课后的反思与评价。</b></h1> <h1><b>  空白处,写的是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闪光点。</b></h1> <h1><b>一节课听完,把听课过程中零散的思路集中在一起。对这节课有了总的评价和建议。一节课这样做,不足为奇,可贵的是节节如此,所以才有了这多出一倍的厚度。</b></h1> <h1><b>韩校长和王校长一样,工作认真而执着。他的听课记录,满满的六本。</b></h1> <h1><b>每一本听课记录的封面上,都有一句激励自己的格言。</b></h1> <h1><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长深入课堂听课,了解了自己老师的教学水平,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听课的老师同样感觉到了一种被认可和被尊重。这两位校长,听课不走过场,希望他们能坚持!</b></h1> 二、关老师和郭老师的科学教室。 <h1><b>  开发区关老师的科学教室,干净而整洁。教室里的每一块地板,都在灯光下折射着柔和的光。</b></h1> <h1><b>  一周两节科学课,每节课上课前,孩子们都会自觉的在教室前穿好鞋套,安静而有序的进入教室。</b></h1> <h1><b>  两年前听过关老师的课,那时候的孩子们也是穿着鞋套进教室,离开时亦是如此。至少接近三年的时间,这个习惯,老师和孩子一直坚持着。坚持下来的,还有孩子们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渐渐形成的科学思维模式。</b></h1> <h1><b>  拳铺镇的郭老师,大概是全县招收的唯一或唯二的专职科学老师吧?很佩服拳铺教办领导的眼光,他们为专为科学课而建的科学教室里配备了更专业的人才。</b></h1> <h1><b>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是《纸》,郭老师就地取材,餐巾纸打印纸牛皮纸随手拈来。孩子们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器材开始验证,忙得不亦乐乎,整节课充满着浓浓的探究味道。</b></h1> <h1><b>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只要用心,任何事都可以做的更好。</b></h1> 三、再遇王宜国,又见李大收。 <h1><b>三年前这位校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他的听课笔记,记录的认真详实,两色笔标注。</b></h1> <h1><b>  三年后,依然。只不过听课记录上有了更多的关注老师讲课细节的痕迹。看来,讲课者和听课者,都在进步着。</b></h1> <h1><b>  一板一眼的汇报,摆放整齐的作业备课,都在见证着一位年轻校长成长的足迹。</b></h1> <h1><b>  李大收老师年过半百,是赵堌堆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老师。去年李老师讲过一节课,怕学生冷给学生用温水代替冷水实验,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b></h1> <h1><b>今年听课再见到李老师,感觉他什么都没变。依然是戴着眼镜笑眯眯的神态,模样没变;从班里亲自领学生下楼,对孩子的关心没变。</b></h1> <h1><b>认真手写的教案,准备充分的实验器材,敬业精神没变。</b></h1> <h1><b>  当然,一节课下来,发现李老师也有一些变化:这个年纪,能更熟练的使用课件了,实验过程中,能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去做了,李老师的课堂,似乎变的更高效而有趣了。</b></h1> <h1><b>“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李老师在他的三尺讲台上,坚守着,付出着,收获着。</b></h1> <h1><b>  这些人,有老师也有学校领导,有初出茅庐的新手也有经验颇丰的老教师,这些人,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对教育的执着和对三尺讲台的坚守,他们普通而伟大,值得每个人尊重。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他们的影子,只要我们久久为功,善始善成,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