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12月10日,初中语文组的12名义务教育阶段新入职教师如约齐聚青州博物馆,在指导教师丁艳葆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语文学科第九次培训。</h3> <h3> 婆娑世界,匆匆流年。历经数次培训,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已有了大幅提升。语文作为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具有文与史特性兼备的特点。此次培训是带领新教师透过历史更好的去认识文学,读懂语文。</h3> <h3> “海岱惟青州”作为古九洲之一,苏辙赞曰:“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在古代展厅,新教师浏览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史前时期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殷商时期亚丑部族,父己爵;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刀币、纯金环首。一处处遗址、一件件文物,如同将《春秋》与《诗经》一幕幕再现于眼前。“古人文无定体,经、史亦无分科。”这是艺术的享受,更是文化与文学的触碰。</h3> 东西两汉的铜铺首衔环玉璧、玉璧与铜缕玉衣,宜子孙玉璧;唐三彩炉、三彩钵;北宋货币,越州窑青釉葫芦执壶、刻花碗到明代铜佛、清德化窑白釉观音。一次研学之旅,一场文化盛宴。 <h3> “实心以任人,而人不敢苟且以应我;实心以图政,而政不敢惰窳而不举。”明代赵秉忠的状元卷,中肯的语言,披肝沥胆的见解,是他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全文2460字,无一错字、漏字,用工整小楷书写而成,是他的严谨之意。面对这凝聚情与意的殿试卷,在场新教师也纷纷表示,要谨记这份家国情怀,学习他的认真与严谨,踏踏实实做教育。</h3> <h3>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质地轻薄,衣纹稠密,线条丰富的异邦文化色彩在龙兴寺佛像这得到了淋漓的展现。造型端庄,面相清秀,周身散发出东方含蓄沉静之美的佛像,引得新教师感叹,也许这就是《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h3> <h3> 国色天香的牡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冲天香阵透长安的秋菊,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梅花。这些贯穿诗作的花卉,也存在古人的画迹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由画而诗,由诗而情。丁老师对大家说到“讲解诗歌,并不只是通过语言,也可以在画作中品味花语,体会作者胸臆的表达。”</h3> <h3>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步入“归来堂”,散放的古碑,古代器皿、画轴,墨韵书香,盈盈绕绕。在这留下的丝丝缕缕生活痕迹中走近这位“千古第一才女”。正谓文学来源生活,承载生活,培育生活。丁老师对新教师语重心长讲道:“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情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给学生讲解才能做到'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h3> <h3> 行中研学,行而促学,这是满怀激情的语文人的一次相聚。过往可及,未来可期,承载着谆谆教导,将语文渗透于岁月之中,“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在培训中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以梦为马,终将玉汝于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