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乌镇【散文】

湛卢松涛

文/湛卢松涛 <h1>  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至今已有1300年建镇史。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西栅、南栅和北栅。<br>  千百年来,古镇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纯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它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又得一美称: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h1> <h1>  十二月八日上午十点,我和张源淦随杭州一旅游散团,前往神游已久的乌镇。</h1><h1> 到达乌镇,已近午时。</h1><h1> 站在村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和点缀在画框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娴雅的拱桥,矍铄的乌篷船,以及散发着古老气息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的一排排玄色木屋……</h1><h1> 这就是乌镇!梦里的乌镇!</h1><h1> 从与她凝眸相视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已经深深沉迷其中。</h1> <h1>  她宛若一位小家碧玉。清澈的眼波、玲珑的纤姿、高耸的屋檐、精致的窗棂、瘦弱的街衢、幽幽的水巷……一切都是那么古朴,典雅,安详而诗意。</h1><h1> 随着人流,漫步青石板上,沾满风尘疲乏的旅屐,一下一下敲出清脆的节奏,和着透亮河水的音律,一支江南小曲,便妙曼地在每一条幽深小巷里回响。</h1><h1> 乌镇就是如此美好、神奇。</h1><h1> 不管你信与不信,愿与不愿,无论你身在巷口,还是院落,都被定格在不同时段的画框里。就连天空的雨也不例外,仿佛那雨是由一只纤纤玉手用铅笔画出来的——带着乌镇的本色和灵气,细腻与鲜活,温润地呈现在眼前。</h1> <h1>  透过雨帘,默然的水阁宛如隐藏芗林里的一位居士,又似一位腼腆的淑女,柔柔的,糯糯的,可人。<br>  水阁后面的远山,此时显得格外静谧、安详。凝重伴着空中潮潮的雨丝一点儿一点儿的漫入心扉,清清浅浅,朦朦胧胧,慵懒而倦怠。只有近处的飞檐、翘角、黛瓦、粉墙,以及雕窗古院、绿苔青砖,竟约好了似的在尽情地喧染着枕水人家。<br>  流连之间,仿佛时光倒转,让人生出恍如隔世的幻觉——已然置身世外,已然来到桃源。</h1> <h1><br></h1><h1> 一条清澈透亮的小河缓缓地穿城而过,乌篷船在河里优哉游哉地轻荡着,不紧不慢,随着声声欸乃,微微碧波,心也在一寸一寸地柔软。</h1><h1> 到了乌镇,假如你没有坐一趟乌篷船,就如到了草原没有骑马,到了沙漠没有骑骆驼一样留存遗憾。因此,在乌镇,除了徒步之外,你一定得坐一回乌篷船,一定得体验一下慢时光。</h1><h1> “南亭桥下水无波,独客扁舟试一过。”坐在船上,看着枕水人家,品读水乡风情,心里便会自然地升起难言的惬意,思想便会自然地漫进乌镇深厚的历史之中。</h1><h1> 望着眼前一艘一艘乌篷船从水巷深处缓缓驶来,摇着远古的岁月,穿行雾雨之中,俯仰之间,乌篷、船夫、水阁……黑白版画一般拓印河里,桨声一声一声仄入石隙里长满明草清树的水岸,此景此情,心中自然想起知堂的《乌篷船》和《乌篷船》里那段冲淡平和的文字:“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h1><h1> 这般儒雅、清淡、散漫,在这往返穿梭的船中,恐怕只有先生一人耳。</h1><h1> 但不管怎样,从古至今,乌篷船就这么不停地摇,摇出了鱼米之乡的富饶,摇出了人杰地灵的灿烂文化,也摇出了烟雨江南的婉约风格。</h1><p class="ql-block"><br></p> <h1>  弃船登岸,坐在临水轩窗里,一边品着美食,一边赏着窗外依稀的桥影,黛瓦白墙,飞檐翘角……心里萦绕一份敬意。在乌镇,无论是水廊,浮雕,还是窗前一滴一滴的檐雨都一样积淀着乌镇人的睿智、内敛、精彩、淡定,它完全没有了世俗的喧嚣与浮躁。浸泡在岁月沧桑里的乌镇,失去光泽,连呼出的气吸,都带着一股沉香的味道。<br>  这种味道也弥漫在江南水乡的每一处宅院内。尤其是我所景仰的文学大师茅盾故居,它和乌镇老屋并无二致,丝毫没有半点大户人家的气派,只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两层木架构楼房,粉墙黛瓦、板门木棂。不同的是,不论客厅,卧室还是书房,一砖,一瓦,以及每一根梁柱都在隐隐地透着沈氏家族世代书香特有的静雅之气。<br>  “一座城因为一个人物而有名,一个人物因为一座城而成长。一道风光之所以隽永,不是它材质,而是谁在其中。凤凰是因为沈从文,而乌镇是因为茅盾。”<br>  茅盾故居,就这么静静地伫立于街角,观察着乌镇的人和事,并将乌镇的风土人情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里,作品里。《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好像都在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古镇的故事。</h1> <h1>  整整三个小时,&nbsp;我不厌其烦地穿梭在乌镇河两岸,翻阅着每一本泛黄的书籍——百床馆,木雕馆,民俗馆,钱币馆,染坊,酒坊,修真观戏台各具特色;星罗棋布的商铺仍能显示出当年的繁华与歌舞升平。不知远古那些会聚临河水阁的雅士们,在凭栏对酌,举杯邀月,畅舒豪情时,可曾想到过今日的盛景?</h1><h1>  乌镇无声,游人无声,只有诗人木心先生的那曲温暖而走心的《从前慢》,随着细雨在乌镇的大街小巷里充盈,弥漫……</h1><h1 class="ql-indent-1">“……</h1><h1 class="ql-indent-1">从前的日色变得慢</h1><h1 class="ql-indent-1">车,马,邮件都慢</h1><h1 class="ql-indent-1">一生只够爱一个人</h1><h1 class="ql-indent-1">从前的锁也好看</h1><h1 class="ql-indent-1">钥匙精美有样子</h1><h1 class="ql-indent-1">你锁了,人家就懂了”</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文已在2020.7~8《海峡品牌》纸刊上发表</p> <p class="ql-block">附发表刊物截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