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劳动能给你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了让教师进入研究状态,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崇阳县第二小学依托校本研修,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br><br><br><br></h3> <h3> 本学期,我们重点针对本校微型课题,开启了我们的幸福之旅。<br> 第一站:确定目标。经过各备课组四周的思考、交流、研讨,我校根据上半年确定的6个微型课题:《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之方法探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探索》、《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法探讨》来重点打磨六节课。他们是数学:吴琼老师的《8和9的加减法》、曾勇老师的《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石溶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语文:叶高娟老师的《狐狸分奶酪》、王向峰老师的《大自然的声音》、刘英老师的《慈母情深》。</h3> <h3> 第二站:出谋划策——备课。<br> 为了给大家呈现出最美的自己,我们各备课组人员对本组中的课集思广益,精雕细琢,我们的陈睿主任要求各备课组成员不遗余力地帮助授课老师,要精确到课堂中的每一句话怎么构思,怎么表达。怎么样?我们做事情,是认真的吧?</h3> <h3> 过程是累并快乐着的!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不罢休,任尔东西南北风!</h3> <h3> 第三站:共同学习——听课。听课的老师们,个个精神饱满。倾听,领悟课堂的风采;记录,留住课堂的色彩;掌声,表达内心的赞扬;交流,抒发感动的情怀;反思,促进个人的成长。这些课,情景交融,师生互动;这些课,充满童趣,享乐其中。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尾声,意未尽。</h3> <h3> 我们集颜值与智慧于一身的殷敏校长,全程参与听课、评课。此处给1008611个赞都还不足以表现我内心的敬佩之情!有这么好的高级向导为我们的幸福之旅保驾护航,何愁前路无幸福?</h3> <h3> 第四站:共同成长——评课。</h3> <h3>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评课在黄主席的亲切问候中拉开了帷幕。殷校长和各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六节课高度的评价。</h3> <h3> 首先,语文教研组长刘应球老师评论道:我们老师的课堂中探究活动的设计,特别是王向峰老师的课,课堂把握能力强,重视基础知识,注重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王老师用学生们熟悉的鸟叫声、流水声、风声、雷声、雨声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倾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h3> <h3> 数学教研组长陈秀琼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快乐:一节好课,不仅追求教学过程的行云流水,更需要在细节处精雕细琢,才能显得珠圆玉润,曲正腔圆。我们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抓住细节,构成课堂生成。如石老师的课,运用转化的思想,利用割补法,把没有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来求,化未知为已知,让公式推导水到渠成。学生的每个活动都浸润着转化思想的光辉,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节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我们欲识教学真面目,惟有深入此山中,做一位研究型的老师,在幸福的旅途中,精雕细琢,方成名器!</h3> <h3> 接着,朱辉老师评价石老师的课: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真正把幸福之路落到实处。</h3> <h3> 王旭老师认为:吴老师的课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br></h3> <h3> 曾玲玲发现王老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王旭芬老师评论吴琼老师的课:吴老师的课堂不仅解放学生的耳朵,还解放了学生的脑、口、手。</h3> <h3> 最后,殷校长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刘英老师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母亲的疲惫和艰辛后,进行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了体现母亲辛劳的其他句子后,再练习朗读,让学生抓住字眼、词眼深刻地体会母亲的情是深沉的、深厚的、深刻的,使得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不管语文还是数学的评课,殷校认为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br>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br>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 <br>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 <br>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br>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br>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我们的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br> 1、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br> 2、练习设计具有趣味性。<br> 3、练习设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br>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评<br>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希望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能够更丰富一些,它能够让我们的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br> 总之,在课中,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h3> <h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学期的微型课题研究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的幸福之旅并没有到站。我们带着梦想,一路奔跑,越过冬季,朝着幸福的春天继续旅行!</h3> <h3> 编辑:陈秀琼<br> 审核:殷 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