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在陕西定边县城吃完午餐后,我们继续前行,前往延安。</b></h1> <h1><b><font color="#ed2308">途经志丹服务区时,见到拉着风力发电机组上的风扇叶片的大车,我们测量了一下,有70多米长,真是太长了。</font></b></h1> <h3><font color="#ed2308">七十多米长的风扇叶片,在现场实地观看确实很长,但装在风力发电机上后,远远的立在路边,就不觉得有这么长了。</font></h3> <h1><b>2019年11月20日傍晚,我们到了延安。这是我第二次自驾来到延安游览</b></h1> <h1><b>2019年11月20日,我们从宁夏中卫市开车行驶500公里,用时八个小时,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晚餐在延安品尝当地的一些特产小吃美食。味美量足,感觉特好。[愉快][愉快]</b></h1> <h3><b>酒店内墙上的宣传画也很有趣味</b></h3> <h1><b><font color="#ed2308">饭店服务员端上食品后,我把这些美食拍下来,并注明食物名称,防止备忘。</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我们入住的宾馆是杨家岭汉庭酒店。这里紧邻杨家岭景区,早上推开窗户就看见了杨家岭小学。</font></b></h1> <h1><b>汉庭酒店早餐时,看见了当地小吃黄面馍馍,其实更应该称是黄米面包子,中间有豆沙馅。很好吃。</b></h1> <h1><b>2019年11月21日,我们前往酒店旁边的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游览。</b></h1> <h1><b><font color="#ed2308">早餐后,我们前往杨家岭景区参观游览</font></b></h1> <h1><b>参观延安中央大礼堂</b></h1> <h1><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b></h1> <h1><b><font color="#ed2308">我们在毛主席旧居前留影</font></b></h1> <h1><b>李德利同学在延安五大书记塑像前留影</b></h1> <h1><b>延安纺车</b></h1> <h1><b>晚上延安公路隧道前红星闪闪</b></h1> <h1><b> 延安,一座北国边塞之城,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土地。延安,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史册,启迪后人的经典。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那场翻天覆地激荡山河的革命浪潮曾经从这里席卷全国。延安,也因此被称为革命圣地。</b></h1> <h1><b>延安宝塔山下,延河边留影</b></h1> <h1><b><font color="#ed2308">我们在周恩来旧居内留影</font></b></h1> <h1></h1><h1><b>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br></b></h1><b>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b>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h3></h3><h3><b>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谱写了可歌可泣伟大历史篇章。 </b></h3> <h1><b>2019年11月21日下午,我们前往延安甘泉雨岔大峡谷游览。途径下寺湾镇午餐,经济实惠,味道特好。</b></h1> <h1><b>2019年11月21日下午,我们前往甘泉雨岔大峡谷游览</b></h1> <h3>“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 阳光照射下的波纹曲线,震撼美丽</h3><h1><b>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城西北方向56公里的下寺湾镇雨岔村。专家称为“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缘起亿万年前的强烈地震造成地表被切割成缝,及亿万年间的山洪冲刷后,慢慢形成这样独特峡谷地貌。雨岔大峡谷向我们展示的是经过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而成的奇妙世界。峡壁凹凸有致,曼妙身姿线条优美流畅,一切都显得那么淳朴、和谐、美丽、动人。</b></h1><h1><font color="#167efb"> </font></h1> <h3><br></h3><h1><b><font color="#ff8a00">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阳光透过狭窄的裂隙照在奇异复杂的岩石上,刻划出一层层、一幅幅流畅的波纹曲线,并在岩壁上折射出五彩缤纷的迷人色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色彩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如梦如幻的光影世界。值得一游。 </font></b></h1> <h3><br></h3><h1><b><font color="#39b54a"> 洪水冲刷是第一成因,风蚀也是重要的原因。 甘泉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 雨岔村,在远古时候,陕北曾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黄土大山分开一条条裂缝,有宽有窄,后经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地表被切割和冲刷后慢慢形成这样独特的峡谷地貌。走进峡谷,峡壁呈现凹凸不平,线条流畅,如波浪从你身边划过,宽的地方几人并排可行,窄的地方一个人也只能侧身通行。</font></b></h1> <h3>山上见到这些野生植物上开花像是棉花一样,我用植物识别软件扫描也看不出是什么植物。</h3> <h3><br></h3><h1><b><font color="#167efb">雨岔大峡谷景区建设的还不是很完备,但绝对是视觉盛宴,几乎可以跟美国羚羊大峡谷媲美,最好是晴天现场看,非常壮观,纹理很清晰很美丽。</font></b></h1> <h1><b>游览完雨岔大峡谷,回返延安时,途中看见黄土高原上的夕阳落日分外美好。</b></h1> <h1><b>2019年11月22日上午,我们到梁家河游览</b></h1> <h1><b>看到当年知青的床上贴着六六粉的标志, 想起我们小时候也曾多次用六六粉消毒</b></h1> <h1><b>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与同伴们的宿舍,我觉得特别亲切,深有同感,因为四十五年前我也是知青,我们的宿舍也是这样的大通铺。比这个还长,十几个人睡成一排。</b></h1> <h3><b>梁家河留影</b></h3> <h1><b><font color="#ed2308"> 2019年11月22日,上午我们从延安开车到延川梁家河游览。下午到了黄陵,中午在延安东服务区午餐。吃着新疆带来的馕和红枣还有延安的梨、苹果和核桃。[愉快][愉快]</font></b></h1> <h3>天下第一陵</h3><h3>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陕西黄帝陵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h3><h3>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A级旅游景区。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从汉代先后有历代皇帝亲临祭祀或者祭文,如汉武帝、唐代宗、宋仁宗、元世祖、朱元璋、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世宗、明武宗、明神宗、明穆宗、明熹宗、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等,近代有孙中山、蒋介石、毛主席、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亲笔祭文和题词。以及连战、宋楚瑜、何厚铧等爱国人士。</h3><h3>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h3><h3>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h3><h3>所在地 陕西省延安市</h3><h3>景区等级 AAAAA级</h3><h3>荣誉 天下第一陵</h3><h3>黄帝陵</h3><h3>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因为沮河水由西向东呈U形绕此山而过,站在山上朝下看 ,东边有河 ,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曰桥山。陵因山而得名,曰桥陵。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云:“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清人顾祖禹在其所撰《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清代毕沅更于陵前题碑“古轩辕黄帝桥陵”。自此以后,桥陵之称更为闻名。 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声名远播、威名远扬的无比崇高地位,加之为了与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之桥陵相区别,遂改桥陵为黄帝陵。此年冬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匠人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墓之前。自此以后,黄帝陵一名沿用至今。黄帝陵所在地的县名也随之由中部县改称为黄陵县。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号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沮水环绕。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h3><h3>黄帝传说</h3><h3>轩辕黄帝</h3><h3>黄帝陵相传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中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h3><h3>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东巡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h3><h3>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古史书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开始形成一种制度。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秦统一六国后,又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都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建立大汉后,汉朝初期就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进行了历时二年重修扩建,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开宝二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这就是当今人们前来拜谒的轩辕庙。在之后的元,明,清各朝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直至当今,都对黄帝陵庙进行过多次修缮和扩建。</h3><h3>桥山在远古时代为有蟜(jiǎo)氏居地,称作蟜山;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城中宫即位于此,以后演变成桥山。</h3><h3>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h3><h3>在汉武帝以前,桥山黄帝陵就已存在。</h3><h3>秦始皇统一六国,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汉朝建立伊始,汉高祖刘邦便颁诏于天下——“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祀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2]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和《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载:“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汉武帝领军十万北巡朔方,返回时专程来到桥山,祭祀黄帝之冢。这是正史中第一次记载黄帝陵。</h3><h3>唐宋以降,因各朝皇帝的重视,不断整修添土,使陵冢有所加大。</h3><h3>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奏:“坊州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得到了代宗的批准,唐王朝在桥陵大兴土木,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修缮活动,修建黄帝庙,并栽植柏树1140株。从此,祭祀黄帝升格为国家大典,桥陵也成为了官方唯一指定祭黄场所。这不仅有助于规范祀典,更在客观上起到了加强政治统治和文化认同的作用。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包括黄帝陵在内的前代帝王陵寝已经出现了“樵采不禁”的情况。而祭祀的建筑“隳毁”,则让正常的祭祀活动无法进行。为此,宋太祖赵匡胤一即位,就于建隆元年和乾德初两次下诏,规定黄帝陵及炎帝、高辛、唐尧、虞舜、夏禹诸陵“各置守陵五户,岁春秋祠以太牢”,“隳毁者修葺之”。开宝二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即今址。</h3><h3>宋嘉祐六年(1061年),宋仁宗赵祯下圣旨,责成坊州(今黄陵县)地方官员,发动黎民百姓,当年种植柏树1400多棵,同时抽调三户人家,免除一切摇役斌税,专门在桥山看护和种植柏树。并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前,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保护黄帝陵的官方文件。</h3><h3>元泰定二年(1325年),元泰定帝颁布保护黄帝陵庙敕令,并刻立《禁伐黄陵树木圣旨碑》,记载元泰定帝颁发保护轩辕庙建筑、禁伐桥陵树木,并免除宫观、寺院所属地税、商税,对破坏桥陵之人,官府加重处罚的圣旨。此碑亦为中国现存唯一的关于黄帝陵的元代碑刻,是研究宋元时期黄帝陵的珍贵实物资料。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降旨,重修轩辕庙西侧被大火焚毁的保生宫。</h3><h3>明代将桥山黄帝陵列为国家祭典,祭祀从未中断。</h3><h3>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朱元璋降旨祭祀黄帝,修缮黄帝陵庙,同时在轩辕庙设立五品护陵官二人,后由县令兼任。这一做法为后世沿用,县令兼护陵官成为制度。朱元璋不仅安排大臣代表自己前来祭祀黄帝,还拔高了当地的行政级别——明代县令多为七品,由于中部县县令要兼任黄陵护陵官,所以按照五品对待。洪武七年(1374年),造轩辕黄帝坐像;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世宗朱厚熜修葺轩辕庙;明天启元年(1621年)秋,明熹宗朱由校整修黄帝陵庙;明崇祯九年(1636年),中部县知事重修黄帝陵庙。有明一代,共存留御制祝文碑21通。</h3><h3>顺治三年(1646年),清世祖顺治命使祭祀黄帝陵,并对黄帝陵庙进行了清代第一次维修。此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先后派员赴桥山黄帝陵,进行了三十多次祭祀活动,大修九次。其中,康熙年间维修三次,雍正年间维修两次,乾隆年间维修一次,嘉庆年间维修一次,道光年间维修两次。清代沿袭明代制度,对黄帝陵的祭祀一般为三年一大祭,多是皇帝派专员致祭,仪式更为隆重,规模更为宏大。常祀之外,又于皇帝登基、太后寿辰、水旱灾害、五谷丰登、弭除边患之际,更增特祭。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于陵前题碑“古轩辕黄帝桥陵”。自此以后,桥陵之称更为闻名。</h3><h3>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孙中山先生委派要员专程祭祀黄帝陵,并亲自撰写祭文,颂扬“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发动侵华战争。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一致对外,各地爱国志士倡议民族扫墓之礼。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四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致祭于黄帝陵,并确定每年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公祭黄帝陵。同年,谒陵道重修并通车。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各派代表前往黄帝陵共同祭奠。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宣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成为昭告列祖列宗、团结抵御外侮、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铮铮誓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陕西省政府急令设黄帝陵庙管理所,主任由中部县长兼任;同年秋天开工维修黄帝陵庙,“凡大门、享殿、围墙及聩缺者”,均在这次维修之列,而“崇闳之制,尚有所待”;次年三月,整修完毕。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声名远播、威名远扬的无比崇高地位,加之为了与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之桥陵相区别,遂改桥陵为黄帝陵。自此以后,黄帝陵一名沿用至今。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冬,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命人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墓之前。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为整修黄帝陵庙,成立黄帝陵修建委员会,向社会募捐,扩建黄帝庙大殿等。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政府将中部县易名为黄陵县,更突显了黄帝陵的独尊地位。</h3><h3>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请周恩来总理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同志题写“黄帝陵”碑。</h3><h3>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奔赴桥山,共祭黄帝陵。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为黄帝陵题词:“炎黄子孙”。1992年以来,陕西省对黄帝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1993年清明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1994年起,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专程来陕参加公祭活动。陕西黄帝陵祭典的至上性、持续性和唯一性,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致认可。</h3><h1><b>1998年和2000年,分别由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何厚铧亲笔题写的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相继在黄帝陵落成,是追本溯源的文化认同的诠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向心力量。</b></h1> <h1><br></h1><h3>黄帝手植柏</h3><h1><b>黄帝手植柏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轩辕庙院内,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馀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据说,不久前对此树重测了一次,下围已达到三十市尺,有人说,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font></b></h1> <h3><b>2019年11月23日早餐,黄陵县魏副县长与我们一起早餐。</b></h3> <h3><b>随后我们开车前往黄河壶口瀑布</b></h3> <h3><b>到了壶口</b></h3> <h1><b><font color="#167efb">这是我们第二次自驾游来黄河壶口瀑布游览</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壶口瀑布留影</font></b></h1> <h3><b>现在是旅游淡季,据说旺季时这个停车场通往景区的队伍都会排的很长很长。</b></h3> <h1><b><font color="#ff8a00">二十年前我们曾经自驾来过这里游玩,今天又一次来到黄河壶口瀑布,感觉变化很大,以前的停车场很小,如今见到了有2600多个车位的巨大的停车场,据说高峰期仍然不够用,因为一天就有四万多人前来观看游玩。这个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犹如虎口,“千里黄河一壶收”,故名壶口瀑布。</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游览了黄河壶口瀑布后,我们开车经过黄河大桥进入山西。</font></b></h1> <h1><b>当晚到达黄河边的山西吉县,入住的宾馆是由华国锋题写名称的“吉州宾馆。”</b></h1> <h1><b><font color="#ed2308">当地的宾馆工作人员给我们推荐吃饭的地方是这家“老吉州饭馆”。</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进饭馆就看到这么醒目的广告</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于是,我们点了一条黄河鲤鱼,味道确实不错。晚餐后休息,准备明天继续前行。(未完待续)</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