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色之旅 忆红色岁月

淡如茉莉

<h3>  遵义,被誉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是个令人敬仰的地方,是个令人瞩目的圣地。11月7日—10日,我有幸随2019年右江区教科文体卫党代表外出遵义考察学习班学员,进行了为期4天的遵义红色教育之旅。在这几天里,我们瞻仰了主要革命遗址,聆听解说员为我们讲述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我们虽未能一一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但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无限的敬意。</h3> 遵义会议会址 <h3>  遵义会议会址就在遵义城中一条大街边,会址牌楼在青石板大街边,红墙,黛瓦,黑柱,一红一黑,赫然醒目。门楣上方,黑漆牌匾上刻着潇洒豪迈的金色大字——遵义会议会址。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转捩点,中国命运的转折地。在这里,我们有幸聆听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遵义会议与遵义会议精神》专题授课,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h3><h3> 随后,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陈列馆由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部分组成,内容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反映红军在遵义的活动和整个长征过程的概貌。当我看到一群刚长大的孩子就战死沙场时,心如万根钢针刺扎一般。</h3><h3> 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在于这些革命先辈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明确的方向,能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又有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得革命的胜利。</h3> 红军街 <h3>  红军街的一头,连着遵义会议会址;另一头,连着遵义纪念公园。如今,红军街跟两头的著名建筑相连,成了遵义会址的一部分。</h3><h3> 这条街堪称中国红色旅游第一街,全长两千多米,街口是一块板栗色牌坊,高大,简洁,上面写着“红军街”三个大字。细看,有小小落款,原来是张爱萍将军的手迹。街口右侧,有一座浮雕墙,面前是一座四人铜雕。三位红军战士,都站着,一个接水、一个喝水、一个提水;一位妇女,蹲着,拿着一个盛满水的碗,仰头看着红军。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处处都是“红色”主题。</h3><h3> 红军街中央还有一截分叉,另一条街通往不远处的湘江河。那里也矗立着一牌坊,正上方写着“大转折”三个字,左右对联上分别写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仿佛一道关卡,令人顿生凝重和审慎。这分叉处还有“遵义民俗博物馆”,令人神往。</h3><h3> 红军街上,还有文化小学、邓小平故居、红军总政治部等旧址。而湘江河就在红军街旁流淌,与红军街相依相偎。</h3> 红军山 <h3>  从红军街出去,过了湘江河,走过文化广场,就到红军山。</h3><h3> 山门是两座石雕,右侧写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两道山门之间,是直通而上的陡峭石阶,白石栏杆、红星路灯分列石阶两旁,气势恢宏。</h3><h3> 山顶上是一座高高挺立的石碑,碑高35米,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顶为镰刀铁锤。碑的底部由四个头像托着一个大圆环,四个头像代表老红军、青年红军、赤卫队员和女红军。圆环外面刻着28颗星,寓意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和遵义会议永放光芒。圆环之前正中是一块斜放的石块,上面雕有红旗、五角星、镰刀和铁锤,还有鲜红的几个字“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我们在碑前举行庄严的瞻仰仪式,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h3><h3> 红军英烈墙在后山,上面镌刻着密密麻麻的指甲壳大小的汉字,全是牺牲的红军姓名(姓氏),他们或有姓而无名,或有名而无姓,有的只留下了出生地,有的则名姓皆无、何方人士不详。3000多名牺牲的红军烈士就长眠于此,他们为民族生存、人民解放而洒热血于乌江赤水、埋忠骨于播土黔山。</h3><h3> 沿着红军英烈墙往左走,到了著名的红军坟。青石圆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鲜红的“红军坟”三个大字。石碑面前的香炉中,青烟袅袅,祭奠着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卫生员。坟墓下方不远,就是一座铜雕,一个卫生员,左手抱着一个腹胀肚肿的孩子,右手端着一个小碗,正在吹冷汤药、准备喂药。通过听介绍和看碑文,原来这位被当地人当作红军“菩萨”来祭拜的18岁的龙思泉烈士,竟是咱们百色人,曾参加过百色起义,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在下山的路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这个响亮的名字——龙思泉。</h3> 深溪镇龙江村 <h3>  龙江村位于深溪镇东北部,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2010年前,龙江村没有硬化公路,一半以上村民无人饮用水,沟渠泵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集体经济空白,基础设施落后,属于典型的贫困村。通过9年的努力,村党委进行“合组建支部”,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村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实施建设,改善民生事业,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村,龙江村的变化日新月异。目前龙江村有在职村干部13人,其中村“两委”成员8人,后备干部5人。村党委下设党支部9个,有党员137名;村民组11个,村民2148户7951人。截止目前,龙江村集体经济累计达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59元。</h3><h3> 龙江村,以党建为旗引领乡村振兴,以党员为基凝聚乡村动能,以党风为沐净化乡村生态……打造“农村都市”的实践,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的“龙江样本”。</h3>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 <h3>  茅台镇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位于赤水河中游,是融红色文化、酒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和红军长征精神瞻仰地。1935年3月,中央红军主力从遵义西进经过仁怀,辗转奋战,迂回制敌,四渡赤水河。仁怀县人民政府在茅台镇朱砂堡的赤水河畔修建了一座茅台渡口纪念碑。纪念碑临河而立,寄托着人民对红军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h3><h3> 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综合运用实物展陈以及声光电等技术,生动再现80年前红军四渡赤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茅台酒镇与中国革命历史红色情缘,展示中国工农红军在血与火中建立的不朽功勋。 </h3><h3>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总体高25米,寓意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塔身由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位重叠构成。浪形柱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恰似腾空的浪花。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前进。塔身由四片浪柱形的建筑依次错落重叠而成,象征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丰功伟绩。塔身正面下端是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塔名。纪念塔北侧有四幅浮雕,再现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时的雄伟壮观景象。</h3><h3>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