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藏重器--今日长缨在手

红色收藏

<h3>红色爱好者 万磊15226625865 转自广东省石湾陶瓷博物馆《石湾陶》杂志</h3><br><h3>&nbsp; &nbsp; &nbsp; 【今日长缨在手】这尊十分珍贵的陶瓷伟人塑像,诞生于中国特殊的政治历史时期。它发轫于1976年9月,由庄稼、刘泽棉、廖洪标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历时近半年时间,于1977年3月合作完成。它是后文革时期提倡集体创作、倡导大搞革命现实题材作品的产物,代表了当时广东石湾雕塑在造型、设计、泥塑、制模成型以及烧制技术等方面的最高工艺水平。</h3><br><h3></h3> <h3>《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龙窑古铜釉,庄稼、刘泽棉、廖洪标三位大师合作</h3></br><h3>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1976年是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中国的命运面临着抉择、中国的前途面临着挑战,中国经历了举国悲痛到举国欢庆、见证光明与黑暗大决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接连不断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沉重事件令人窒息: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逝世;4月5日,北京发生了百万群众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全国性群众抗议运动,震惊中外的“天安门‘四五’事件”;7月6日,令人敬仰的朱德总司令与世长辞;7月28日,河北唐山地区发生了世界上罕见重大而神秘的灾难性大地震;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特别是三位执掌中国命运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相继辞世,令人悲恸万分。当时的中国,就像行使在风浪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航向,何去何从、前途未卜。直到10月6日,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才犹如惊蛰的春雷,使中国人民拨开迷雾见青天,守得云开见月明,看到了国家巨变的希望。</h3></br><h3> <h3> “毛主席塑像精华典藏集”  封面</h3></br><h3>        巨星陨落,国之将倾,举国哀悼,万众悲痛,群山肃立,江河滞流,天穹崩泪,大地巨震。1976年3月8日,中国还发生了一起自然奇观:在东北吉林地区,三块巨大陨石从天而降,其中最大的一块重达1700多公斤,为“世界陨石之最”。这一自然天象,在令人啧啧称奇的同时,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人们传说,这三块巨大 陨石(现在吉林陨石博物馆)就是三位伟人的化身。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从理智上讲,知道这是一种巧合;但从我们对三位伟人的感情上来讲,更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三位伟人是天界的星宿;他们相继辞世,惊动了苍天;正如“要离之刺庆己,彗星袭月”,是“天人感应”的现象。</h3></br><h3> <h3>庄稼、刘泽棉、廖洪标在倾心创作《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h3></br><h3>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举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对领袖的缅怀之情。庄稼、刘泽棉、廖洪标三位红色雕塑大家更是心潮澎湃,难以按捺激动的心情。由于他们三人 都是 从文革中走过来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身上流淌着的满腔热血表述不尽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和赤胆忠诚。于是,一种无法遏制的创作激情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自发地商定:共同创作一尊塑像以表达对领袖的深情怀念。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他们确定塑造一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人策马同行的艺术情节。以毛泽东“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诗意为主题,集中体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领袖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再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走过的艰苦卓绝而漫长的革命历程和朝气蓬勃、壮志凌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造型上,强调伟人威武的风貌和战马雄健的形态。毛泽东居中,左手执缰,右手叉腰,昂首挺胸,神情豪放,飘逸的长发,既凸显其桀骜不驯、卓尔不群的诗人浪漫情怀,又彰显其高瞻远瞩、胸中雄兵百万的领袖风范,也更能表现出革命征途的艰辛。主席左侧,是敬爱的周总理,挺拔的身躯微微右倾,双目炯炯,两眉如剑,神情自若,与主席和朱总司令共同凝视着同一个方向,仿佛要透过黎明前的黑暗,追寻新中国的曙光。主席右侧,是神情凝重稳健的朱总司令,一手执着缰绳,一手握着胸前的望远镜,目视远方,气宇轩昂,显得胸有成竹,一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帅气慨。策马并经辔、昂然前行的三位革命领袖飒爽英姿,代表着中国革命的大好形势,代表着长征后红军胜利会师的朝气蓬勃和壮志凌云,表现了革命一定会成功的乐观主义精神。</h3></br><h3> <h3>《今日长缨在手》古铜釉三伟人塑像不同角度欣赏</h3></br><h3>        在集体创作中,他们三人配合默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单独设计,又有集体探讨。创作前,他们分别对三位领袖形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创作过程中,刘泽棉重点塑造毛泽东,廖洪标重点塑造周恩来,庄稼重点塑造朱德。他们怀着对三位伟人的无限忠诚和敬仰之情,不惜时间,不讲报酬,不图名利,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倾尽心血,精心创作。由于大家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创作中相互尊重,有效发挥各自的艺术风格。整个创作过程一气呵成,将“神”与“情”化入陶坭之中,使这尊雕塑既能体现鲜明的个人特色,又有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和整体艺术水平,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合作精品。</h3></br><h3>        在雕像整体神韵的把握上,采用写实的雕塑技法和纪实性雕塑形式,技法高古,情境交融,苍阔雄浑,洒脱纵逸,凸显一种大气磅礴的爆发力---这正是三位大师红色雕塑艺术的独具特色之处,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野张力、艺术语言和个人情感的体验,将承载着时代精神的潮流和特殊文化内涵的艺术激情融入作品之中,书写着三位伟人史诗般恢宏的传奇人生。</h3></br><h3> <h3>中藏协副会长崔新未与彩色釉《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合影</h3></br><h3> <h3>轻工部陶研所著名红色雕塑家张育贤大师鉴赏古铜釉《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h3></br><h3> <h3>笔者与石湾美术陶瓷厂董事长陈月华赏鉴彩色釉《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h3></br><h3> <h3>笔者与新加坡收藏家协会会长、红色收藏大家李中权,精瓷收藏大家张堡贵在古铜釉《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前合影</h3></br><h3>        为了塑造好这尊塑像,他们深入生活,广泛征求艺术大家的意见。为了塑造好三匹战马的形态,他们专程到广州市郊军马场体验生活,精心观察马的特征和跑、走、卧、立等各种动作和生活习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战马胸肌塑造上的难点。在体验生活中,他们“与马为伍,拜马为师,胸有活马”,使得他们手下雕塑的马活了起来。战马那特有的和驯顺服的人性化性情和侠肝义胆、忠贞不渝的浩然正气震撼人心。军马优美的曲线,雄健的体魄,修长的四肢,舞动的秀鬃,动人的神态,老龙窑烧制过程中那种天意似的窑变,造就了古铜般的釉色之美,形成了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从战马身上看到经过战斗洗礼后显示出来的骄健雄伟,表现了三匹战马忠实地紧跟三位伟人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斗志轩昂的神态,以战马寄寓和歌颂伟人的革命气慨,追寻伟人的光辉足迹,用战马间接地表达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h3></br><h3> <h3>彩色釉《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不同角度欣赏</h3></br><h3>        塑像充分体现了军马特有的个性特征,犹如骏马群雄从九天驰骋而至,或仰天长啸,或立地生风,或目视前方----昂然于延安黄土丘岭之上,荆棘丛草之中,神采飞扬,呼之欲出,气势恢弘。“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从三匹军马的神韵表情看,又好像是在聆听各自主人的谈话,认真揣摩话语的内容,只要一声令下-----出发,三匹军马就会倾刻间扬起四蹄,腾空而奔,急驰向前。这尊雕塑形成了人与马的和谐组合,艺术与思想的协调统一,以史诗般的宏大气魄、非凡气势演绎了一个跨越革命历史时空,与瑞金的红色政权、南昌起义枪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长征的万水千山、遵义的辉煌地位、延安的枣园窑洞、苍穹日月之间共荣共存的一幅立体全景壮丽历史画卷。“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整个作品传递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魂,令人产生发自内心的震撼。</h3></br><h3> <h3>原石湾美陶瓷厂厂长与老龙窑古铜釉《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合影留念</h3></br><h3> <h3>《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泥稿原始照片,照片背面有刘泽棉大师当年的注解与签名</h3></br><h3>        为了塑造好三位伟人的形象,他们还专程到广州雕塑厂向老雕塑家尹积昌请教,得到老艺术家的热心指导,使得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整个作品构思新颖独特,技法中西融合,造型准确、活泼生动,把三位伟人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生动表现了三位伟人在艰苦岁月中率领千军万马,跨过万水千山,让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的伟大精神气魄。恍如三位伟人带着井冈山的星火,洋溢着长征胜利的喜悦之情,自豪之感,征尘未尽,就马不停蹄地赶赴革命圣地延安,寓含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和人民福祉孜孜以求、奋斗终身的伟大胸襟和情怀,显示出革命领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高昂的革命斗志和必胜的革命信念,展现出长征胜利后革命领袖毅然担负起抗日救亡伟大使命的雄才伟略和砸烂旧枷锁、救民于水火、建立新中国的磅礴气概。</h3></br><h3> <h3>广东众多艺术家、收藏家在展览会上亲眼目睹石湾陶塑经典《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h3></br><h3> <h3>创作塑造《今日长缨在手》三位伟人的三位大师,庄稼、刘泽棉、廖洪标,以及美陶厂厂长陈月华,香港藏家梁义,广西藏家许维基等在展览会上合影留念</h3></br><h3>      【今日长缨在手】是一尊红色经典巨型陶瓷雕像,在广东石湾陶瓷雕塑史上具有里程碑与标志性的意义,在陶瓷雕塑科技方面具有领先地位,代表了当时陶瓷雕塑技艺的顶峰。当时创作了古铜釉(毛主席不戴帽)、彩色釉(毛主席戴帽)两款共三件。同年9月在广东石湾雕塑艺术品展览会上隆重推出后,立即引起强烈的轰动和反响,得到雕塑艺术界和收藏界的高度评价。</h3></br><h3> <h3>笔者与《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作者一庄稼大师合影留念</h3><br><h3></h3> <h3>笔者与《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作者一刘泽棉大师合影留念</h3></br><h3> <h3>笔者与《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作者一廖洪标大师合影留念</h3></br><h3> <h3>刘泽棉大师和夫人与《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合影留念</h3></br><h3> <h3>笔者与石湾美术陶瓷厂厂长陈月华、销售部部长陈月萍合影留念</h3></br><h3> <h3>笔者与廖洪标、廖海峰父子,以及石湾收藏、陶宝大家合影留念</h3></br><h3> <h3>廖洪标大师向藏家们介绍当年的创作经过,作品形态、神韵、肌理、衣纹的处理,以及这件经典作品的艺术性、珍贵性和典范性</h3></br><h3> <h3>庄稼、刘泽棉、廖洪标大师都在刊登古铜釉《今日长缨在手》藏品的《广东》艺术画刊上写下了各自的观后感,盖上自己的印章</h3></br><h3> <h3>刘泽棉大师的观后感</h3><br><h3>&nbsp; &nbsp; &nbsp; &nbsp; 这三尊塑像中的两尊,于80年代初流往海外,2004年7月1日,红色藏家几经周折从新加坡请回。当年的三位作者,刘传大师的高徒庄稼、刘泽棉、廖洪标早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收藏者特意把这位三位大师(大师们还带上家人)、原美陶厂副厂长陈月华、销售部部长陈月萍,几位石湾收藏大家请到商家黄先生的店铺,现场分享和鉴赏了这尊红色国宝回归祖国的庆幸与喜悦。三位大师见到他们当年的倾心之作《今日长缨在手》三伟人塑像后,如同见到离别失散几十年的亲人,激动万分,感慨万千,面对塑像,左看右瞧,细心端详,摩挲良久,纷纷与“三伟人”合影留念,并欣然命笔,抒发情感,在刊登该作品的《广东》画册上各自写下了诚挚的感言,为这尊重量级红色经典国宝留下了传世的珍贵物证。</h3><br><h3><br></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