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秋色————2019.11

徐丽

<h3>  1949年之后,婺源县才从安徽省划分到江西省。</h3><h3> 至今婺源仍保留了安徽的民俗习惯和方言。从建筑形式上就可见一斑。</h3> <h3>  婺源县隶属于江西上饶市。这里属于丘陵地带,所以没有大片可耕种的土地。只能根据季节依山种植些茶树,黄菊和油菜。</h3> <h3>天上人间———江岭。</h3><h3> 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水面映着蓝天和古树;梯田下面,山窝里藏着一小撮粉墙黛瓦分外温柔可爱。</h3> <h3> 不知是哪位匠心独运?把一面白墙抠成了一副中国地图。</h3><h3> 是的,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h3> <h3>  村落里的人家还保留了古朴的生活方式。在水塘里洗涤衣物、蔬菜;用干柴、山茶果外壳烧火做饭、取暖;担挑肩扛式搬运物品;狭窄的田地用牛耕作等等。</h3> <h3>  两位妇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一个玩弄着手机📱,一个磕着瓜子。那只可爱的狗狗🐶望着她俩,心里不知思忖着什么?</h3> <h3> 晓起村是我们一行落脚的地方。据房东的大儿子介绍,黄菊的种植和推广就是小起村的人。每年秋季,散落在山洼地里一片片黄灿灿的菊花,便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它既是当地人做为收入的农作物也是游客拍照,赏秋的一道美丽风景。</h3> <h3> 每当春天来临,错落有致的梯田便成了油菜花的海洋。远远望去,粉墙黛瓦,袅袅炊烟,好一派田园风光!</h3> <h3>这是被当地人称为的月亮湾。像吗?</h3> <h3> 开车途径这片水塘时,情不自禁的被这群白鹅戏水所吸引。宁静的池塘,几缕芦苇被秋日的阳光照得个透亮,还有那叫不出名字的植物随着微风摇曳着,白色的生灵仿佛在尽情的享受着这午后的阳光,所有一切真正构成了一副纯美、静谧的画卷。</h3> <h3>鲜花小镇,晒秋人家。<br></h3><h3> 篁岭地处婺源石耳山脉,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春天的梯田花海,秋天的晒秋民俗,闻名遐迩。</h3><h3> 这座古村落被周边千亩梯田环绕,春天的油菜花海展示其惊艳的“大地艺术”,秋天的姹紫嫣红又惊诧地晾晒在窗前屋后。多么优雅的古村落生活就这样在时光里流淌着!</h3> <h3>  正是因为这各种晒,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友和摄影爱好者。大家来自大江南北纷纷驻足于此,观赏也好,留影也罢,总之最后都感到没白来一趟。</h3> <h3>  这座廊桥有个好听的名字———彩虹桥。</h3><h3> 它已经历了八百年的风雨,至今仍静卧于碧波之上,风姿绰约。修长的桥身与青山、河流、村落、古道,永远是幅美丽的画卷。晨雾中、细雨里、月光下,它梦幻般的身影,更是令人遐想。</h3><h3><br></h3> <h3>菊径———古坦乡</h3><h3> 它是个典型的山环水绕型乡村。小河成大半圆形,绕村庄将近一周。</h3> <h3>  早起奔往景点的路上,被这云里雾里的水墨画惊艳到了。</h3> <h3> 下午我们来到了卧龙谷。在光的作用下,我仿佛看到了九寨沟的海子。</h3> <h3>这个小桥流水人家叫“李坑”。</h3> <h3>  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是拍摄《闪闪的红星》电影的一个场景———小小竹排江中游。</h3><h3> 巧的是,一个划着竹排的船夫跑进了镜头里。很好啊😁赶快完成拍摄。</h3> <h3>  小小的婺源县虽然还不算富裕,可旅游带动了人们致富的意愿。高铁动车已经把这沿途的几个景点串成在一起了。</h3><h3> 似乎还有没表达完的话就匆匆收笔。</h3><h3> 再见了婺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