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1月4日,因了灞桥高五幸先生的一篇写给我的自由随笔《群众文化的组织者王科印象》相继在《今日头条》、《陕西农村网》专栏作家、《法制文萃》西部网、《灞水两岸》等20余家网站及融媒刊发后,在文化圈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阅读点赞率逾数万人次,而且通过点赞留评让我结识了不少高朋厚友,蓝田的陈忠勇文友便是这其中一例。</h3><h3> 陈忠勇出生蓝田县华胥乡,热爱新闻报道。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发表通讯、散文、诗歌、图片和报告文学等题材稿件4000多篇,共计数百万字。期间,曾获各项奖励百余次。已出版了新闻作品与报告文学融为一体的《跋涉者足迹》《多彩人生》两部书籍。近年,陈忠勇文友从哺育他成长的陈家坪村走来,从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走来,从放飞梦想的蓝田走出,创业、文化与文学的攀登路上以及大大小小的社会公益、爱心慈善上都留下了勤奋与深厚的足迹。虽没有满月般的光华耀眼,但也如北斗般的熠熠生辉。</h3> <h3><br></h3><h3> 当高文《群众文化的组织者王科印象》一经发出,就有近千余读者评论留言,陈忠勇文友的留评更让我想起了当年这个蓝田山区,脚踩黄土地,勤奋耕耘的农民通讯员。他留言道:‘’前些年,我在《西安晚报》上就知道临潼县有个王科、王理,常写稿,知名字没见人。今日读了高老师的文章,对进一步了解王科有了更新的认识。</h3><h3> 这些年,王科一直没舍得放下手中的笔,没舍得放弃心中的写作梦想。只要有时间,他总爱将所见、所闻和所感写成文字,给报纸投稿。同时还出版了书籍,精神可贵。祝愿王科的事业更加辉煌,有更多更新作品奉献于读者。‘’陈忠勇文友的一番肺腑之言,触动了我们两人的心灵。</h3><h3><br></h3> <h3><br></h3><h3> 由于没有他的电话,我便在回复留评时留下了我的手机号码,当时就接通了互动的灵感,相约有缘。由于共同的文学爱好,陈忠勇文友让我特意联系我临潼区图书馆,他要捐赠他的文学书籍,来充实读者。同时恳言要我签名赠我编撰出版的十多册文学及文史资料等书籍。</h3><h3> 公务在身,彼此忙碌。一个月后的12月4日,我们相约有余在灞桥纺织城见了面,我为忠勇文友带去了我多年来出版的《岁月流虹》以及由我主编女娲抟诗系列丛书《丝路追梦》、《丝路花语》及部分文史资料等。挚友相虚,互诉忠诚,真是相见恨晚矣!</h3> <h3></h3><h3><br></h3><h3> 不到11点,忠勇文友就把我引领到电厂东路一家由"厨师之乡”蓝田人开办的煎饼屋。一进门,顿觉环境有特色,古色古香。装修格调舒适宜人,环境相当不错,墙上还挂着灞桥区书法名家李梅之子李阳的几幅字,我们边欣赏边落坐,乐极了。一会儿,饭店里高朋满座,门庭若市。听忠勇先生介绍,这家饭店气氛很不错,饭店的饭菜既经济又实惠。我们要了几个素菜和三份煎饼,吃得很香,谈的也很合胃口。煎饼屋炒菜可口,老板是个年轻小伙子,面带微笑走到我们跟前说:“如果亲对我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随时告诉我们,我们很期待您的宝贵建议呢。也很期待亲的再次光临哦!”</h3> <h3> 不觉两个多小时的相见,相谈,很快就结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公务在身,忠勇文友热情的款待让我们在堡子村一家有名的煎饼屋吃煎饼卷菜。津津有味的一顿丰盛宴席使两人在饱飧的分享中奔赴繁忙的工作旅途…</h3>